營造風清正氣的網絡環境 我們都不是局外人

互聯網在中國走過25年,隨著移動通訊工具的普及,使得廣大網民既可以即時接收到來自各種各樣的訊息,也可以享受在網絡上自由表達言論的快感。人們在享受其方便快捷服務的同時,也飽嘗其苦。從個人信息洩漏到無所不及的網絡詐騙,從令人生畏的人肉搜索到聳人聽聞的謠言……經歷太多“風浪”的網民,渴望有個和諧的網絡世界。

我聯想到前不久發生在龍華區金牛嶺公園的一件事,事情的緣由是市民在某個網絡投訴平臺上稱“金牛嶺公園內的花卉基地內堆積了大量的肥料,出現了4座“大山”,一到夏天和雨天,公園周邊臭氣熏天,汙水四溢,和金牛嶺公園西門一牆之隔的金嶺花園和金牛生態小區的居民苦不堪言,周邊居民希望公園能夠儘快搬走堆肥點。”得到消息後龍華區相關部門及時聯動相關媒體前往現場勘查,現場調查並未聞到所謂的“臭味”。金牛嶺負責人介紹說:“這幾個土堆是金牛嶺花卉種植基地的培育土壤。這些土壤是將園區枯枝爛葉曬乾,經過機器粉碎形成木屑,添加到普通土壤,攪拌混合形成。這些土堆放在這裡,主要是方便花卉基地培育花苗,並無刺激性氣味。根本不存在所謂‘使用糞便漚肥’一說。”

一件普通的社會事件讓人再次深刻體會到當下網絡世界當中,任何事情都可能映射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互聯網之所以會疊加出輿論效應,就是因為其最大作用在於可以讓最廣泛的民眾參與。特別是關於某些言行的質疑、批判或監督,巨大的網絡力量一方面體現“群眾智慧無窮”,另一方面卻為諸如“失真”的網絡謠言四起,創造出了一切可能。運用法律等多種手段規範網民、以及某些網絡媒體平臺的表達,不斷提升網民整體文明素養,已成為當務之急。

顯而易見的是,當下規範網民文明表達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首先,網民的某些正常利益表達需要通過網絡去傳播;另一方面,偽裝得道貌岸然的失實表達,卻沒有受到及時地阻攔。網絡的虛擬性與匿名性特點,少數網民及網絡媒體在大膽表達現實生活中,或傳統媒體無法、或不願表達的訴求同時,偶有變成為負面情緒的宣洩。好在龍華區有關部門和公共媒體在其中發揮了監督調查取證的作用,及時的發佈闢謠信息,安撫了受眾的情緒,避免了負面輿論的再次發酵。

互聯網事業在中國發展方興未艾,互聯網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法面面。每位網民都是這個文明社會的組成份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廣大網民要遵守法律法規,在網上散佈謠言或虛假信息,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切勿隨意在網上發佈、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內容。爭做新時代的“好網民”,應該從理性規範自己的網絡言行開始,應該敢於向任何網絡謠言“說不”開始,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從我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