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秋水》传递了什么信息和含义?

飞起来的大铁牛


庄子《秋水》传递的是对相对主义的认识。无论是大小,多少,有无,贵贱,生死都是相对的,不确定的,没有界限。至高无上的是以以“无”状态存在的先验之“道”。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到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老子哲学思想继承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的道是逍遥,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自然的比人为要好。无用就是有用。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假慈,假仁,等大伪。

《秋水》的中心是讨论人应该怎样去认识外物。

秋水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写北海海神与河伯的谈话。共分七个片段。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认识事物的相对观点。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不以人为破坏损毁自然,把万物一齐,道无始终的自化观点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是写的寓言故事,一共6个故事,各不关联。是独立的存在的存在。和前一部分河伯海神对话也没有什么关联。有游离之嫌。主要讲解分析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变异性。判断的困难性。有些强说事物的不可知论,归于消极无为。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这是秋水中的一个寓言,说明不要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他人,也有“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在其中。

而作家王蒙认为这是庄子的诡辩,不讲道理。实际上庄周的理论应该贯通了看。从《齐物论》中的梦蝶开始,化蝶为鲲游于北海 ,化鹏为鱼回来寻找自己,所以才有“子非吾,安之吾不知鱼之乐”之问。蝶化庄周 ,回来找到了自己。鱼也是庄周。

这是一个可知和不可知论的认识。

秋水传递信息和内容是,沿着河海天地一直达到无限广阔境界,得无为逍遥妙法,通无量众生之心,化宇宙万物,可得大自在。


雪小浪


庄子《秋水》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用相对论、矛盾论、进化论的思想把人生解剖得淋漓尽致!

说《庄子.秋水》必须要说说庄子其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作品仅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原文摘录第一段(篇幅太长,只摘录部分)

——河伯与北海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

通篇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有人认为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其实不然。我们必须要了解庄子其人,才能充分理解其意,并用以指导我们的人生。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子宁守其风骨而不愿与虚名相伴,不要低三下四屈尊就范而宁愿独守清风,这正是庄子一生追求的自由!但是庄子真的在风云突变的战国时期没有机会重出江湖吗?或者说他真的不愿意出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是他不愿意附带任何条件出世而已。所以他装疯卖傻看破红尘把自己深藏,所以他瞒天过海放浪形骸于俗世之外,所以他引经据典寓言漫天,一切都只为了此生的自由!但,这并不表示他没有能力,没有实力!庄子就是这样若隐若现的高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这篇《秋水》 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庄子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用相对论、矛盾论、进化论的思想把人生解剖得淋漓尽致!

也就说,庄子不是无能而无为,更不是无奈而无为!恰恰是因为庄子的主动无为,才显得庄子胸怀之坦荡!

庄子一贯笔下意象繁华,大鹏展翅,俯仰天地,人生、宇宙于他,可放浪形骸,可傲慢逍遥。他的逍遥能给人以慰藉。

人们失意得意,往往都是世俗框架里。读庄子,他永远可以把你带到更高远的视界里,超然物外,游于逍遥。



中国新派冷雁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或“老庄哲学”。老子核心思想_“道”;庄子继承“道”,其核心思想_“天地人合一”;“天地人合一”源于庄子《齐物论》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者为后人与伏羲之“太极宇宙”理论相溶合:伏羲画开天地,“一”为阳为天,“——”为阴为地;人在蓝“一”(天)下,即天人合“一”也。以《齐物论》观之,“天地人合一”实为庄周之本旨。“天地人合一”贯穿《庄子》,此乃庄子学术之共性;《秋水》篇乃“天地人合一”思想之延伸、扩展、补充,以《秋水》“合于自然”为例证。

《秋水》篇个性观点:①客观世界之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限永恒;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之有限性。以“河、海”之小、大为例证;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为例证。

《秋水》篇个性观点:②认识世界之方法当厘清整体与局部、一般与个别之关系。以“天地如同一粒小米”为例证,寓天地在宇宙中之分量;以“毫毛之末如同高大的山丘”为例证寓毫末于心境或显微镜下之分量。

《秋水》篇个性观点:③“道没有终结和开始”。“道”统驭、主宰“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限永恒”之宇宙;“道”之伟大处_人类无力溯源“道”之始,无力探究“道”之终。

《秋水》篇个性观点:④正确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方法:人类出入于大道、和合于大道、溶于大道、归宗于大道。表现为:形式_生入道,死出道;实质_生入道,死则归宗于道;即回归本源_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地球之总质量不变,地球及宇宙之能量守恒;总“质量不变”与“能量守恒”_由宇宙能量“道”左右此消彼长实现其平衡。故千变万化_人心在变;千变万化_理不变;千变万化_宇宙质量不变;千变万化_宇宙能量守恒。此乃“老庄”之“道”,庄周之“天地人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