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人群的古代生活指南

早有“尋秦記”,今有“慶餘年”。

保有現代記憶,穿越回到古代一直是大火的題材,在小說、電視劇、電影等多種類的藝術創作中都頗受青睞。

我們日常也不禁遐想,回到古代,利用超前的知識,對未來的把握,改寫歷史,成就大業。

但細細思索,古代生活與現代生活的差異,不僅僅是思想意識不同,更是展現在方方面面,融入點點滴滴之中。

難倒英雄漢的,可能僅僅是一件小事。

例如,近視怎麼辦

以現代社會近視人群的覆蓋率,如果我們就這樣穿越回到古代。

看不清東西,可能就是我們成就霸業的第一隻攔路虎。

那麼穿越回去,近視怎麼辦?

雖然沒有飛秒激光手術,不能做到立竿見影的視力恢復,但是在古代,中醫藥行業發達,很多草藥和配方都具有明目益目的效果。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蕪菁子、覆盆子都能起到清肝明目之用。

《備急千金要方》中有記載的方子,就能多達70餘種。

其中有一名為“神曲丸”,功效為“主明目,百歲可讀注書方”。

還有理療之法。

《蘇沈良方•卷七•治諸目疾》中就有記載,通過將熱水灑於眼周,就能夠起到舒緩視疲勞,恢復視力的作用。

自省之法也不錯,減少使用愛護眼睛。

劉禹錫就曾作詩,分享心得,“減書存眼力,省事養心王”。

自我注意、外敷、針灸、食補、藥補相結合,保有信念,堅持治療,謹遵醫囑,肯定能極大的緩解近視帶來的視物不清的症狀。

恢復正常視力有點難,但還是要有希望喲。

2.考取功名

不,而是你可以帶著隨身書童,而不會被人側目喲。

然後,讓書童唸書、指路、認人,成為你的智能小助手

這可是大佬的經驗之法哦。

葉夢得在《石林燕語》就曾經記載,“歐陽文忠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在政府數年,每進文字,亦如常人,不以為異。貴人真自有相也。”

其實,古代近視的一大人群就是寒門學子。

一是因為家境貧寒,會更加用功讀書,苦讀不輟,眼睛更易疲勞。

二是因為家境貧寒,夜晚沒辦法提供較好的照明條件,像是“鑿壁偷光”、“螢囊映雪”。在這樣的光源下繼續苦讀,近視就是不可避免的結果了。

3.成為權貴

這樣,大概率,你就能帶上眼鏡啦。

因為在元朝時期,我國就有眼鏡的蹤跡了。

不過,這個時期,眼鏡可是實打實的奢侈品。

外國傳入,材質奢華,技藝難以仿造。

當時能有一副西域水晶眼鏡可是妥妥的權貴證明。

4.挑對時間

如果穿越到了明末清初之後,那麼就能輕鬆得到一副眼鏡了。

因為在明末清初之際,製造鏡片的技術被民間攻克,小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眼鏡的價格也隨之直線下降,終於可以走入尋常百姓家了。

這都有賴於一個人,孫雲球。

這位可是科學愛好者實踐者,被譽為“明朝科學巨人”的光學儀器製造家。


他掌握了幾何物理等科學知識,年輕時遠赴杭州學習研討,苦心探索,不斷實踐積累,終於get到了“磨片對光”技術。

孫雲球還注意到了患者年齡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即近視與老花的區別,“隨目配鏡”,量身定製。

他還大方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將方法心得寫成著作《鏡史》,“令市坊依法制造”,大大降低了眼鏡的成本,“(眼鏡)遂盛行於世”。

5.學好數理化

表面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製成的光學透鏡可以使物體放大成像。

先秦時期出土的文物中就已經有了簡單的放大鏡了。

如果湊不出材料,還可以用水滴。

“史沆斷獄,取水精十數種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牘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則見。”

這是清書《除餘眾考》中的記載。

古人的智慧生活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