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定調:2020年豬肉減產7.5%,未來十年中國主糧供給安全

目前農業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春季農業生產加快恢復,2020年糧食和農業有望繼續豐收,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權威定調:2020年豬肉減產7.5%,未來十年中國主糧供給安全

圖/視覺中國

文 | 《財經》記者 焦建

編輯|蘇琦

“中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4月20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2020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上稱。但其也表示: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農業也是一次大考和檢驗。

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許多產糧國停止糧食出口,國際潛在的蝗災威脅同樣引人擔憂。據聯合國國際糧農組織預計:東非蝗蟲的疫情將持續三輪,第二輪目前已在非洲現端倪,害蟲數量預計為首次的20倍,第三輪的災害將在6-8月期間爆發。

“當前全球正面臨著新冠肺炎巨大的挑戰,加強從生產、流通到零售的糧食安全體系建設,對於應對疫病、解決飢餓問題意義重大,國際社會應共同應對疫情,保障全球糧食供應鏈正常運轉。”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受邀作視頻致辭時也稱。

據《財經》記者獲悉:為加強應對,農業相關人士普遍認同應繼續發揮中央和地方儲備調節作用,加強市場預期引導,促進市場平穩運行。“特別是在糧食應急保障方面,做到‘四個有’,即保障體系有支撐、市場波動有監測、應對變化有預案、保供穩市有責任。另一方面,堅持適度進口、有進有出,不斷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中國將持續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穩定大豆等重要農產品進口,促進水產品、果菜茶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當前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糧食治理,加強市場信息交流共享,維持全球主要糧食供應和價值鏈正常運轉。”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在參會時指出。

農產品供應形勢如何?

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從2014年起開始連續召開;此前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也明確寫入了雙方各派代表參加對方主辦農業展望大會的內容。在此次大會上發佈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下簡稱“《報告》”),則分別預計了中國今年及未來10年的農業生產情況。

短期來看:預計2020年中國米麵油、肉蛋奶、果菜魚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將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優質化、綠色化、個性化、營養化消費趨勢將更加明顯。

對於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豬肉,《報告》預計:受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中國豬肉產量將下降,為3934萬噸、比上年減少7.5%。豬肉市場將延續供給偏緊態勢,生豬價格仍將維持高位運行。報告同時預計,豬肉產能2022年將恢復到2016年至2018年的正常水平,之後呈穩定增長趨勢,預計2029年豬肉產量達5972萬噸。豬肉消費需求與供給將保持同步波動,預計2029年豬肉人均消費量達到42.3千克。由於國內供給偏緊,展望初期豬肉進口預計創歷史新高並保持高位,展望中後期進口將隨著產量增長不斷回落,預計2029年豬肉進口降到120萬噸左右。

“生豬產能年底恢復至基本接近常年水平,禽肉等肉類生產保持增長。生豬產能持續恢復,但由於年初基數低,全年豬肉產量有所下降,禽肉等替代品繼續增長,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豬肉產需缺口。”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

從價格角度而言,《報告》預計:農產品價格預計總體趨漲走勢,部分品種高位震盪的風險進一步增加。稻米、小麥價格預計小幅波動,存在國際價格傳導風險,玉米供需關係偏緊預計價格總體走強,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等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國際因素預計更加突出;豬肉價格高位趨漲風險加大,並帶動畜禽產品價格保持高位運行。蔬菜水果價格預計波動較大,季節性因素和突發性事件影響依然存在,區域性、品種間和品質上的價格差異也將更加明顯。

在提及糧食供需情況時,《報告》則指出:中國穀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的。近年來中國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續5年在6.5億噸以上,2019年達6.6億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創紀錄的“十六連豐”,糧食生產持續向好向優;從國際貿易看,糧食進口量佔國內市場比重是很小的,中國主糧保持絕對自給。2019年中國三大糧食進口總量為1065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比例為1.9%,主糧自給率達98%,中國完全有能力應對國際市場波動;從糧食庫存看,中國已建立了完整的糧食儲備系統,糧倉是充足的。

稻穀和小麥庫存均能滿足1年以上的消費需求,庫存總量居歷史高位。

《報告》分析:未來10年稻穀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年均增長0.6%,小麥產量年均增長0.13%,玉米產量年均增長2.7%,生態、優質的生產和供給將明顯增加;未來10年中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增產保供能力大幅提升,口糧品種結構持續優化,面積穩中有降,單產增長推動稻米、小麥產量穩步增長,年均增速小於1.0%;中國與美國、巴西、東盟、歐盟和澳大利亞以及“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伙伴關係將進一步加強,小麥和玉米進口量分別預計增長67.1%、74.6%,但仍保持在進口配額範圍內,大豆進口量預計達到9952萬噸,增長7.5%。

簡言之:未來十年,中國主糧供給是安全的,糧食部分進口主要是調劑市場的品種需求。

如何保證生產?

在談及今年中國的農業生產形勢時,韓長賦表示:目前農業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春季農業生產加快恢復,2020年糧食和農業有望繼續豐收,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具體而言:2020年水稻、小麥、玉米產能將得到鞏固提升,三種糧食(水稻、小麥、玉米)的播種面積近14.2億畝(9467萬公頃)、口糧播種面積8億畝(5333萬公頃)左右,大豆麵積有望再增加200萬畝(13.3萬公頃)以上。

4月19日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上也介紹瞭如何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保供工作情況。有關負責人介紹稱: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農產品流通基本恢復正常,價格以穩中有跌為主。分品種看,豬肉價格持續小幅下跌。從後期走勢看,糧食庫存充足,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家禽生產形勢好轉,應急蔬菜上市量增加,農產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總體穩定。

北方某農業大省的一位農業人士近日也對《財經》記者表示:疫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相對不那麼直接,因農業生產在田間分散作業,復工問題和人員聚集問題相對不明顯。儘管前期曾出現農資運輸困難現象,但各地及時出臺相關措施,也相對降低了不利影響。

其也指出:雖今年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強度有了下降。但因已形成了一定的汙染面。隨著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越來越多的中小養殖戶增養補欄,防控不能掉以輕心。

在未來10年當中,《報告》則指出:中國的農業轉型升級將明顯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將取得顯著成效,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和供給明顯增加,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增產保供能力大幅提升。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消費總量將繼續增長,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飼料糧消費和工業消費持續增加;農業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國際貿易日益活躍,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地位;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農產品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均呈上漲趨勢。

具體而言,“稻穀產量保持穩定,受益於單產持續提升,未來十年稻穀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年均增長0.6%。小麥產量小幅增長,(播種)面積穩中略降,由於單產水平提升,(預計到2029年)總產量年均增長0.1%。小麥消費持續增長,專用小麥存在產需缺口。”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介紹稱,“

大豆消費繼續穩定增長,進口為主格局不變。在大豆振興計劃推動和市場需求拉動下,大豆播種面積有望繼續擴大,預計2029年產量將達到2220萬噸。大豆總消費量年均增長1.4%。展望期間,大豆進口量仍將維持高位,且進口來源呈多元化趨勢。”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糧食安全形成衝擊,中國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掌握了糧食安全主動權,也為打好抗疫持久戰爭取了主動權。我們一定能有效應對包括疫情在內的各種突發事件考驗,也一定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確保十幾億人吃得飽、吃得好。”新華網近期所轉發的一則相關評論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