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好面妝,傅粉描眉、額間點綴,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唐代女性好面妝,傅粉描眉、額間點綴,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面妝即古代婦女面部的裝飾,《左傳·昭工》有言:“女何以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認識到女子容貌的重要性。中華面妝藝術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文面”,在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後,到唐代,已經是是我國古代妝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經濟實力強盛,思想文化開放的朝代,唐代女性對美的關注與追求是史無前例的,其面妝從內容到手法,再到用料等各方面,都在前代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並形成了反映當時人們審美觀念與社會文化風貌的藝術風尚。

具體步驟——以傅粉描眉為先

《戰國策·楚策三》中有:“彼鄭、周之女,粉白黛黑立於衢閭,非知而見之者以為神”。

可見,我國女性以粉敷面以黛畫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時期。經過多個朝代的發展與變化,到了唐代,

面部妝飾的手段和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發達的程度。

唐代女性好面妝,傅粉描眉、額間點綴,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1、“傅粉”——對膚色的極致追求

傅粉是唐代女性面妝的第一個步驟。所謂粉,最初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傅面者也,從米分聲”,也就是說最早被古代人用來敷面的是米粉。到了唐朝,妝粉的種類已十分多樣,從原材料上來看,有鉛粉、瓊粉、珠粉、雲母粉等,這些都屬於白色的妝粉。至於以白粉敷面的原因,想來是古代女性對白皙膚色嚮往的寫照。

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白色妝粉固然在面妝中佔據主流地位,但紅色的妝粉在當時也很常見。不少婦女都喜歡用以胭脂調和而成的淺粉紅色檀粉敷面,以示氣色紅潤有光澤。當時的婦女對健康美也是十分看重的。

2、眉形的變化——女性心態的寫照

唐代女性畫眉之風十分流行,不同時期她們所追求的眉樣形狀也是不同的。唐太宗時期,面妝技術大多承襲漢魏舊制,故而當時流行的是細長眉,這種如月的眉形能夠給人以明麗柔美之感。

唐代女性好面妝,傅粉描眉、額間點綴,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到唐中後期開始,女性對眉形的選擇開始逐漸從細向粗過渡,到武則天時期,闊眉的發展已達到頂峰。憲宗元和以後,

受吐蕃文化的影響,女性將眉作八字,即所謂的“八字眉”,並在宮廷與平民百姓家風靡一時。

面妝制式——淡妝濃抹總相宜

1、額間點綴——花鈿,精緻與富貴的化身

以花鈿用作額頭妝飾的方法流行於隋唐時期,關於唐代花鈿的起源,《酉陽雜俎》有曰:“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跡”,大體意思是所說上官婉兒額頭上點綴的梅花,是因為激怒了武則天,被施以刺面之刑,為了掩蓋刀痕而貼花於面。

唐代女性好面妝,傅粉描眉、額間點綴,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發展到唐代中期,花鈿已經從簡單到複雜,呈現出多形制多色彩的特點。如唐代周昉所繪的《簪花仕女圖》中女性額上的妝飾,就充分展現出當時花鈿質地輕薄,色澤細膩,造型多樣。不僅如此,由於經濟的繁榮興旺,當時的婦人還偏愛用金銀雕成薄薄的花鈿樣式貼於面上,以彰顯一種華貴之姿。

2、額黃——對色彩的大膽應用

⑴不同民族融合的產物

額黃又稱“月黃”,顧名思義,是在額前塗以黃粉,或是以黃粉在眉心畫作新月形而得名。額黃的起源很早,北周庾信《鏡賦》中就有“靨上星稀,黃中月落”,可見我國古代婦女早有染額黃的風習。

唐代女性好面妝,傅粉描眉、額間點綴,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唐代時期,民族融合的氛圍濃厚,長安成為各族人民聚居的國際大都市。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不同民族的風俗與文化如潮水般湧入長安,在女性面妝方面,尤以胡妝的引進影響最為深遠。

對胡妝的引進與融合,體現出唐代社會的雍容大度與博大的胸懷,正是在這種大融合的文化氛圍裡,唐代的化妝藝術才得以有了新的發展,有了像額黃一般奇異而美的創造。

⑵佛教思想的影響

受到佛教文化廣泛傳播的影響,唐朝是額黃最為盛行的朝代。如《契丹國志》雲:“北婦人以黃塗面如金,謂之佛妝”,在當時的人看來,額頭上塗滿黃色猶如福光普照,能夠起到驅邪轉運的作用。

特殊妝型的代表——斜紅妝

1、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斜紅起源於

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到唐朝,演變成了一種特殊的妝型——“斜紅妝”。斜紅在唐代得到流行與發展的原因,與唐代所盛行的濃豔的紅妝有關。在當時自由開放,平等重人的社會風氣下,女性的妝容也愈發的豔麗、張揚。

唐代女性好面妝,傅粉描眉、額間點綴,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2、時人對殘缺美的嚮往

所謂斜紅,即婦女面部繪有的兩道紅色的月牙形妝飾。從現已出土的唐代墓葬中女俑的面妝來看,這種妝飾色彩濃豔,形狀古怪,有的還故意繪成殘破狀,遠遠望去,宛如在婦女白淨的臉上平添了兩道傷疤,頗有一種殘缺的美感。

3、隱藏的化妝技巧——立體技術的應用

這種妝容一般塗在鬢部到頰部之間,有著十分顯著的特點,或似傷痕,或如彎月。用胭脂畫出的斜紅既似鮮血欲滴,又似疤痕累累,虛實交替,使整個妝面更加的真實、動人。不僅如此,在斜紅妝中還隱藏著一種十分重要的化妝技巧。

唐代女性好面妝,傅粉描眉、額間點綴,恰到好處的張揚與豔麗

塗斜紅通過色彩的對比與落差,即胭脂的深和淺,明與暗,讓正面和側面有基本的光影差異,讓女性的臉在“立起來”的同時也“麗起來”。可見,這種至今仍風靡於世的立體化妝技術,早在唐代就已經被當時的女性自覺或不自覺的掌握並使用了。

結語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大致瞭解了唐代女性面妝風尚,從傅粉到畫眉,從普通的面部妝飾到對特殊妝型的掌握,無不體現出唐代妝飾與審美風格的變遷。女性對妝容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研究唐代面妝文化的內涵,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當時社會的審美志趣、妝飾風尚與社會生活,更好的走近那樣一個民族生命力綻放的盛世大唐。

參考文獻:

1.《左傳·昭工》

2.《全唐詩》

3.《中國曆代女子妝容》

4.《酉陽雜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