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自從看到了這個創作活動主題,真的是欲罷不能了,想把這些年去過的博物館一一介紹給大家,趁著創作有活動,分享一下好的參觀經歷和很多精品展覽!

因為身在陝西,參觀便利,今天分享的是2017年10月--2018年3月陝歷博舉辦的一場名為《長安絲路東西風》的展覽,但是可謂是場面火爆,策展人是董理團隊。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這裡應該是除了國博、故宮以外,最熱的ip了

接下來就一起回味一下當時的《長安絲路東西風》展覽的精品文物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前言部分,介紹了一下展覽背景

主要就是在闡述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和意義之類的

咱們還是直奔主題的好,接下來把當時每個單元的精品給大家呈現出來,照片有的不好將就一下吧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漢並天下”瓦當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漢城鄉西漢長安城遺址出土

瓦當銘文“漢並天下”紀念漢代統一中國的偉業。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彩繪騎馬俑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陝西省咸陽市楊家灣漢高祖長陵陪葬墓

高:52釐米,陝西省咸陽市楊家灣漢高祖長陵陪葬墓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1965年在漢墓的南面發現了11座兵馬俑陪葬坑,共清理出步兵俑1965件、騎兵俑583件、盾牌模型410件。這批漢代兵馬俑表現了漢初軍陣的真實形象,與秦始皇陵兵馬俑相比,出現了騎兵俑集群。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虎形圓金牌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977年烏魯木齊市南山礦區阿拉溝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金牌用模壓捶牒法塑造出歐亞草原動物紋飾中代表性動物——老虎的形象。虎身後肢翻轉,是中、西亞遊牧民族典型的表現手法。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銅軺車

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甘肅省武威雷臺漢墓出土

高:44釐米、長:56釐米,寬:44釐米,甘肅省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錦護臂殘片

漢晉時期(公元前206~公元430年);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

18.5釐米,寬:12.5釐米,繫帶長:21釐米。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新疆自治區博物館藏。錦護臂殘片從右至左分別繡有孔雀、仙鶴、辟邪、夔龍和虎等祥禽瑞獸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尼雅遺址出土8座屬社會上層統治集團的墓葬,隨葬品豐富,級別高,保存完好。出土了一批組織複雜、色彩絢爛、花紋繁縟的線織品和精美毛織品。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蹈俑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西安郊區出土

陶,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數量3,高:18.8釐米。西安郊區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銀虎

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陝西省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高善穆造佛塔

北涼承玄元年(公元428年)銘,酒泉市石佛灣子出土

北涼承玄元年(公元428年)銘,黑色砂頁岩,高:44.6釐米、底徑:14.7釐米,酒泉市石佛灣子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石塔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早期文物之一,該石塔造型模仿印度覆缽塔,塔身圖像融合佛像與八卦、北斗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菩薩頭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195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縣錫克沁(七個星)溝南大殿出土

唐代(公元618~907年),泥塑。高:8.8釐米,寬:7.8釐米。195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縣錫克沁(七個星)溝南大殿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趙顛造觀世音菩薩像

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銘;1975年西安未央區漢城公社(鄉)中官亭村出土

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銘,青石,圓雕彩繪貼金,高:42釐米,1975年西安未央區漢城公社(鄉)中官亭村出土,西安博物院藏。該造像頭帶花冠,形體敦厚,頭大身短,胸前垂下十字交叉瓔珞和兩道U字形串珠,體現了北周長安風格。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蘇常侍造善業泥佛像“印度佛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長:6.1釐米,寬:5.7釐米,厚:1釐米,陝西曆史博物館藏。泥像正面為一佛二菩薩像立像,從佛座殘存字跡可見完整銘文為:“諸法從緣生,如來說是因,諸法從緣滅,大沙門所說。”該佛像薄衣貼體的服飾和“S”形身姿反映了印度佛像風格。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智慧輪盝頂純金寶函

唐代(公元618~907年);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

高:13.5釐米、長:14.5釐米、寬:10.5釐米, 重1099克。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法門寺博物館藏。該寶函盝頂,素面,正面鏨刻:“敬造金函,盛佛真身。上資皇帝,聖祚無疆,國安人泰,雨順風調,法界有情,同霑利樂。鹹通十二年閏八月十日,傳大教三藏僧智慧輪記”。鹹通十二年為公元871年。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虛空藏菩薩像

八世紀後期至九世紀初期,漢白玉;西安市電廠路唐安國寺遺址出土

八世紀後期至九世紀初期,漢白玉,圓雕彩繪貼金,高:76釐米。西安市電廠路唐安國寺遺址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館藏。這尊虛空藏菩薩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是華麗優美的盛唐佛教藝術風格的代表作。與該像同時出土有降三世明王像、金剛造像、馬頭明王像、不動明王像、寶生佛造像、明王像、菩薩頭等共十一尊密宗漢白玉造像。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鑲金玉帶

唐代(公元618~907年);陝西省西安市南里王村竇曒墓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這條鑲金玉帶不僅象徵了主人崇高的地位,還呈現了外來金工、寶石鑲嵌工藝與中國傳統琢玉工藝的完美結合。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鎏金鐵芯銅龍

唐代(公元618~907年);1975年出土於西安南郊草場坡

高:36釐米,總寬:14.5釐米。龍在中國古代是皇權的象徵,推測為唐代建築的裝飾構件或車飾構件。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彩繪載物駱駝俑

西魏(公元535~556年);1984年陝西省咸陽胡家溝侯義墓出土,高:21釐米,長:20釐米,1984年陝西省咸陽胡家溝侯義墓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彩繪胡人騎駱駝俑

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西安市東郊豁口金鄉縣主墓出土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胡人牽馬圖壁畫

唐麟德三年(公元666年);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陵光村出土;高:146.5釐米,橫:155釐米。該畫面生動地反映了唐代胡人的生活風貌。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牧馬圖屏風畫

唐代(公元618~907年);1972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188號墓出土;縱:57釐米、橫:75釐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該圖以中原地區傳統的屏風畫形式表現絲路遊牧風情。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胡人俑

唐代(公元618~907年);2005年寧夏吳忠市北郊唐墓出土;高:68釐米,寬:23釐米,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古所藏。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黑人俑

唐代(公元618~907年);1956年陝西省西安市插秧村出土;高:11.5釐米,1956年陝西省西安市插秧村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從捲曲的短髮和黝黑的面貌推測該俑為唐代的黑人俑。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彩繪陶胡人俑頭

唐代(公元618~907年);高:27.5釐米,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包金西方神祇人物連珠飾牌銀腰帶

唐代(公元618~907年);通長:95釐米、寬:3.3釐米,青海省博物館藏。腰帶用銀絲編織而成,上飾有八塊包金牌飾。牌飾外緣為聯珠紋,內部鑄壓出西方神祗人物和武士圖案。盛行於波斯薩珊時期的聯珠紋隨著“絲綢之路”的開放進入中國,成為唐代裝飾藝術中非常流行的元素。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紫地回紋綾襪(一雙)

這是最有意思的文物了,一雙襪子,而且還是小腳女人的的襪子,很特別,第一次見到。

唐代(公元618~907年);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熱水墓群出土;絲織品;通長:31釐米,寬:24.5釐米。;青海省博物館藏。熱水吐蕃墓葬群屬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出土的大量絲織品和其他文物證明從南北朝晚期到中唐時期(六世紀末至八世紀後半葉)絲綢之路青海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幹線和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都管七個國”銀盒

唐代(公元618~907年);1979年西安交大出土;西安博物院藏。銀盒底徑:7.5釐米,足徑:6釐米,高:5釐米,重:189.2克。盒面正中和周邊刻有“都管七個國”和“崑崙王國”、“婆羅門國”等七國的題字及圖像,表現了唐人對世界地理的認識;盒的側面鏨刻有十二生肖以表現時間,整體表達了唐人的時空觀念。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絞胎射獵騎馬俑

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陝西省乾縣乾陵陪葬墓懿德太子墓出土;通高:36釐米、長:29.5釐米。

絞胎,也稱“攪胎”,是利用二至三種不同顏色的胎料,根據圖案要求糅合製成,絞胎器採用二次燒成法,屬於低溫鉛釉陶,工藝為胎裝飾,是唐代創燒的新品種。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浮雕胡旋舞石門(一對)

唐代(公元618~907年);1985年寧夏鹽池縣蘇步井鄉窨子梁唐墓出土;高:89釐米,寬:43釐米,厚:5釐米,圓柱門樞:高13釐米,直徑10釐米。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藏。墓誌記載墓主人是“昭武九姓”之一的中亞何國人。石門扇上表現了北朝至隋唐間流行於中亞一帶的“胡旋舞”。 胡旋(Xwarism)舞源於中亞索格底亞那(Sogdiana)地區的重要舞蹈,以歡快的節奏和急速旋轉的舞姿為特點。舞者髭鬚捲髮,深目高鼻,胸寬腰細,身著圓領緊身窄袖衫,應是胡人形象。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隋代琉璃、瑪瑙雙陸子

隋(公元581~618年);西安市東郊長樂路隋代寺院主持墓出土;高:2.7釐米左右,底徑:2.6釐米左右;陝西曆史博物館藏。該墓出土了27枚棋子狀物。雙陸是我國古代博戲的一種,源於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原,曹魏之後流行,明清兩代逐漸衰落。由《譜雙》等知,其盤“如圍棋盤之半而長,兩門二十四路皆刻出”。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綠玻璃瓶

隋(公元581~618年);西安市東郊長樂路隋代寺院主持墓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推測這件琉璃器為外國輸入,被用作舍利容器。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楓葉紋描金藍色琉璃盤

唐代(公元618~907年);1987年出土於法門寺地宮;高:2.1釐米,腹深:1.8釐米,口徑:15.8釐米,底徑:12.5釐米,法門寺博物館藏。沿著絲綢之路從西亞傳入長安的精美玻璃器皿被用於寺院供養。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鴛鴦蓮瓣紋金碗

唐代(公元618~907年);陝西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高:5.5 釐米,口徑:13.5釐米,重:391克。陝西曆史博物館藏。金碗融合了捶揲、鏨刻等多種東西方工藝,以流暢的蓮瓣、穩重的雙重結構和華麗的紋飾表現出典型的唐代藝術風格。


回顧·《長安絲路東西風》,陝歷博的爆款展覽

波斯薩珊朝胡瓶

1983年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北周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5世紀。銀鎏金,高:37.5釐米,寧夏固原博物館藏。銀瓶環形單把上方鑄一胡人頭,腹部浮雕六個人物表現古希臘神話傳說“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戰爭”。 這種形式的金銀器原本是薩珊王朝貴族享用的酒具,而這是一件具有薩珊風格的中亞巴克特利亞地區的製品,胡瓶的器形和紋飾都體現了絲綢之路沿線文化的融合。

基本上所有當時展覽的精品都在這裡了,真心是一個特別好的展覽,融合了好多博物館的精品,能夠當時有幸去看上一看,確實是太值得了!!

最後把一個玄奘西去與回來傳播佛法的小短片介紹了,當時長安各個宗派的分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