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高天流雲,金風稻浪,碩果滿園,遍地飄香,這是當前下司鎮新同村的初秋模樣。

新同村的青山綠水間,當地幹部群眾依託環境優勢,創新發展路徑,採取引進龍頭企業、培育能人大戶、建設產業基地等形式,培育發展了一個個生機盎然的養殖項目,有效推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了全村產業體系,夯實了“美麗新同”的振興發展基礎。

大閘蟹蹚出致富路

清新靜美的拉內寨子,放眼望去,500畝壩區一片金黃。

穿過縷縷稻香,迎面一處開闊水面,在秋陽下閃爍著粼粼波光。新同村黨總支書記肖大安介紹說:“這就是我們村裡的精品蟹養殖基地!”

20來歲的基地技術員塗梁梁,正在蟹塘邊上捕撈螃蟹,他抓起兩隻手舞足蹈的蟹,興奮地說:“目前,我們的蟹已經逐步上市啦,得到了顧客的一致好評!”

據瞭解,該基地由來自浙江的“正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於去年底今年初投資建設,流轉土地50來畝,建了兩個蟹塘,投養精品蟹8萬來只。“新同村環境清幽,水質優良,氣候涼爽,養出來的蟹個頭大,品相好,味道鮮,真是個養蟹的好地方!”基地負責人衷俊雄說。

提到蟹的銷售,衷俊雄信心滿滿:“我們的蟹在市場上還是十分受歡迎的,再加上我們公司從事水產品經營多年,有著成熟的銷售渠道和營商平臺,這樣好的環境養出來的蟹,銷路更加沒問題,我們將立足獨山市場,放眼各大城市,讓更多的人吃上這裡的生態好蟹!”

談及未來發展,衷俊雄表示,打算明年增加土地流轉,將基地拓展到200畝規模,同時在村裡的幫助下,以提供蟹苗、技術指導、收購成蟹的方式,帶動群眾參與養殖,共同發展。

拉內組年輕小夥楊健,本來是個貧困戶,多年來一直在外打工,在國家政策幫扶下順利脫了貧。為給一家人開創更好生活,楊健年初以來一直在尋求新的發展路子。看到家門口養起了蟹,楊健常常到基地裡參觀學習,漸漸動起了養蟹的心思。在村裡的鼓勵下,他在自家田裡建起了一個2畝多的蟹塘,打算今年底開始投蟹試養,要做村裡“敢吃螃蟹第一人”,他很自信地說:“公司不但提供技術指導,養出蟹了還幫著賣,我覺得這路子很靠譜!”

看著波光微漾的蟹塘,村黨總支委員劉俊揚很有感觸地說:“這一養殖項目的落地實施,對周邊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思想觸動較大,激發了大家的發展意識和產業意識,好些鄉親已經表達了在公司帶動下參與養殖的意願!”

蟹語如歌,秋色迷人。下一步,村裡將通過用足用活扶持政策、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等方式助力精品蟹產業發展,讓這些活力四射的大閘蟹紮根新同這片熱土,為鄉親們蹚出一條充滿希望的致富路。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健壯肥美的大閘蟹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技術員在查看大閘蟹生長情況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青山環擁的大閘蟹養殖場

牛大哥犇出好日子

秋風微涼,座座山坡林地卻依然蔥綠如黛。

打寨組一帶,草地上,綠林間,一頭頭牛正在埋頭吃草。

一座養殖場裡,一位中年漢子正在一絲不苟地為他的牛大哥們清理圈舍,預備草料。村黨總支書記肖大安指著這位漢子介紹說:“柏文奎,我們的養牛大戶,致富帶頭人!”

看著柏文奎自信坦然的笑臉,很難想像他家曾經是個貧困戶。早些年,由於父母長年患病,娃娃也在上學,柏文奎夫婦倆根本無法外出務工,僅靠幾畝薄田維持生活,家裡收入極其有限,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2014年,柏文奎家被村裡識別為貧困戶後,通過落實老屋舊房改造、教育醫療保障、產業帶動扶持等政策,家庭境況逐漸改善,點燃了一家人追求幸福日子的希望。柏文奎覺得,回報國家暖心幫扶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摘掉窮帽子,讓一家人真正過上好日子。

在村裡的引導和鼓勵下,柏文奎夫婦依託當地草坡林地資源優勢,毅然選擇肉牛養殖開始自主創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養起了幾頭牛。由於夫婦倆吃得苦,肯琢磨,有耐心,把牛照顧得細緻入微,當年就獲得了成功,收入了數萬元。

為進一步幫助柏文奎養好牛,村裡協調相關部門為他配置了變壓器、飼料加工設備、化糞池和幹糞池等生產設施,還推薦他參加了縣裡的致富帶頭人培訓,使他的牛養得越來越順手,由當初的幾頭發展到了現在的40來頭,每年能為家裡帶來10餘萬元的豐厚收入,徹底拔掉了窮根根。隨著境況越來越好,柏文奎添置了一臺10餘萬元的小汽車,以方便出行和聯繫業務,由當初的貧困戶,一躍成為人人羨慕的小康人家。

看到柏文奎獲得了成功,寨子上一些鄉親坐不住了,也跟著他搞起了肉牛養殖。鄉親們在養殖中遇到了疑難問題,都找柏文奎請教,他也總是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要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現在,打寨一帶已發展了七八家肉牛養殖戶,養殖規模達到了200多頭。

致富路上,群牛奮蹄。村黨總支書記肖大安說:“我們將依託柏文奎這樣的肉牛養殖能手,借力各項政策支持,充分發揮環境優勢,努力把肉牛養殖培育成為村裡的主導產業之一,讓鄉親們的好日子越來越牛!”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休閒安逸的黃牛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柏文奎夫妻倆一起喂牛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柏文奎最享受的是放牛時光

生態雞產出幸福蛋

拉巖組一帶,是獨山有名的秋季紅楓遊賞勝地,這裡楓林密佈,植被豐富,風光秀麗。

叢林深處,掩映著一座養殖場,秋風徐徐,雞鳴隱隱,空谷更幽,深山更靜。

走進養殖場,一對三十歲上下的青年夫婦,正在忙著調配雞料,清理雞糞。村裡的幹部介紹說,男青年叫莫祥龍,是這家蛋雞養殖場的主人。看到我們的到來,莫祥龍放下手中活計,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他的養殖場來。

這個養殖場建於今年初,設有10000羽的育雛車間一個,10000羽的產蛋車間兩個。再過一段時間,10000羽雞苗育雛完畢後,將轉入產蛋車間正式產蛋。預計今年育雛兩批,至少實現蛋雞養殖20000羽。

前些年,莫祥龍和妻子一直在浙江岳父的養殖場裡從事蛋雞養殖,積累了較為成熟的蛋雞養殖管理經驗及技術。今年疫情期間,莫祥龍發現拉巖一帶的自然環境十分宜於發展蛋雞養殖,還有著閒置的養殖場地,就動起了開辦蛋雞養殖場進行自主創業的念頭。今年初,在村裡的幫助下,莫祥龍成功註冊了“獨山縣下司鎮莫祥龍蛋雞養殖場”,水電路訊很快配置到位,各種生產設備也迅速進場,一個生機勃勃的蛋雞養殖項目就這樣順利落地實施。

莫祥龍的養殖場給雞飼餵的都是豆殼、玉米、麥麩等生態飼料,全程綠色餵養,蛋品生態環保,可實現最低年產3萬件鮮雞蛋的發展規模。同時,養殖場裡產生的雞糞,是質量上乘的有機肥,富含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在改良土壤和生態種植方面極具應用價值,目前養殖場每天能產雞糞30噸左右,都無償提供給周邊群眾,對當地的辣椒、板藍根、經果林等產業發展發揮出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莫祥龍一邊為雞群悉心調配飼料,一邊躊躇滿志地表示,養殖場全面投產後,各個生產環節將吸納附近寨子部分群眾進場務工,同時,他還將努力把這個養殖場建設成為一個技術培訓基地、示範養殖基地、收購儲運基地,以發放雞苗、技術培訓、回收鮮蛋等方式帶動當地群眾參與養殖,進一步擴大發展規模,提升發展質量,鑄造優勢品牌。

秋光盈盈,雞聲歡唱。村裡的幹部們表示,將鼓勵和引導更多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創業,推出更多帶頭能人和創業能手,培育更多農業產業特色項目,為全村注入鮮活向上的產業動能,助推“幸福新同”同心向前。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莫祥龍的蛋雞養殖場一角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莫祥龍在查看即將啟用的產蛋車間

獨山新同村:“養”出一片新天地

莫祥龍在查看育雛情況

後記: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努力推動產業興旺,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依託。據瞭解,新同村除了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大閘蟹、牛羊、雞鵝、魚蝦等生態養殖業,還立足實際推進發展優質水稻、精品水果、中藥材、蔬菜等綠色種植業,在全村建立起了種養並舉、多元一體、要素聚集、富有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是全縣鄉村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

當前,正值脫貧攻堅“收官戰”關鍵時段,獨山縣各鎮(街道)、村(社區)緊盯“確保高質量,打贏收官戰”目標,加大產業培育力度,拓展產業發展路徑,推進形成多主體參與、多業態培育、多利益聯結、多模式創新的產業發展態勢,有效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全面增強產業帶動能力,切實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努力加快小康獨山建設進程。(通訊員 李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