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為什麼農村農民之間越走越遠?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

  身為農村人,對於農村目前的人情冷暖,也是頗有感觸,現在的農村和過去的農村相比,村民之間的相處,已經在悄無聲息中,慢慢發生了變化——距離越來越遠,交流越來越少,關係越來越生疏,人情味越來越淡……這是為何?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農村人之間形成這樣漸行漸遠的相處現狀?

  

現如今,為什麼農村農民之間越走越遠?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

小編認為,無外乎為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人情關係的維繫,需要高額成本

  這一點,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所在;我們國家重視禮儀,禮尚往來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修養,這很正常,而在農村又比較重視所謂的“酒席之約”,即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喬遷生子、升學等重大事件,都習慣於宴請親朋好友,鄉里鄉親,如此一般,隨禮就成為了一種普遍的行為和現象;

  按道理來講,隨禮是人情消費,有助於感情的維繫,也有助於情感的溝通,但是,近年來,農村的隨禮現象變了味,不再是感情升溫的紐帶,反倒成為了助推彼此之間漸行漸遠的工具,因為它已經變成了農村人之間互相攀比,甚至是賺錢的一種方式;

  根據調查顯示,農村村民的人情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16.16%,是農戶家庭中第二大支出項目,僅次於飲食項目,佔比非常高,在農村,禮金的支出屬於高消費水平;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農村家庭表示,自己已經承受不了所謂的人情消費,寧願不相處,不往來了!因為,數據顯示,現在農村辦理紅白喜事的禮金,比過去翻漲了一倍之多,關係較親的,隨禮一千元以上,關係一般的,隨禮也要不低於500元,即便是關係不交好的同村人,也要隨個200元的禮;

  而且,這個禮金數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往上漲的,你不可能說一年比一年少;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難怪有村民抱怨說,賺錢難,存錢更難;人情來往成了一種經濟負擔,精神壓力,何談農村人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好呢?

  

現如今,為什麼農村農民之間越走越遠?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

  第二:長期在外務工,缺少交流,沒有共同話題

  現在在農村,外出打工的農民居多,不像過去,大家都可以在田地裡交流起來,農活再忙,再辛苦,也能在交流中,獲得樂趣,因為有共同話題;不像現在,都是在外打工幾年,就過年回一次老家,即使是同村鄰居,可能在相見之時,也有點認不出來,彼此之間,有距離的隔閡,自然缺少交流的共同話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農村過年,除了親戚之間要拜年走訪,同村之間,鄉里鄉親的,也是要拜年走訪的,這就會很尷尬,進門就是行個禮,基本上很少有坐下來好好聊天的,這就是因為缺少交流的共同話題,所以,就越走越遠了;也不知道再過幾年,是不是同村之間過年的時候就不再拜年走訪了?

  

現如今,為什麼農村農民之間越走越遠?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

  第三:生活水平的差距、人性中存在的勢利

  同在一個村,有發展好的,也有發展不好的,自然生活水平就存在一定的差距,每個人又都有攀比、好面子的心態,你混的比我好,我不想與你多往來,一則是不想讓人以為是攀附,二則是不稀罕,好面子;

  當然,也有那種勢利之人,就喜歡和混得好的人相處,且先不管人家是否樂意和你交流;但是,一些混的不好的人,大部分人是肯定不願與之相處的,尤其是當你從高往低走時;

  這也很現實,因為現在到處都是要靠關係,混得好的人能夠幫助自己,條件不好,不能幫助你的人,不就慢慢斷了聯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