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多個平臺曝光了一段視頻,內容顯示,兩個醉酒之人在大家的“見證”下將大衣哥朱之文的大門給踹開了。沒被踹開後,大衣哥朱之文的妻子表達出了自己的不滿,而大衣哥本人出來後,依舊笑臉相迎,還和粉絲們合影,此時旁邊還有人在勸朱之文不要生氣。
事後,微博上馬上出現了朱之文的回應:我可以一再降低底線,但你不能認為我沒有底線,我可以一再忍氣吞聲,但你不能認為我沒有知覺!
從他的回應裡我們可以看到,大衣哥朱之文對這件並不是沒有意見,但是因為他是公眾人物,也因為他都是同村人,朱之文只能選擇一笑了之。
隨著時間影響的擴大,爭吵之聲不絕於耳,也有不少網友藉機嘲諷農村人,諷刺農村人的沒見識、素質低。而朱之文和同村村民就成了“典型”。
就事論事,因為某些人的失敗表現而給一個群體貼上標籤,這本身就不是多麼高大上的事情。因為一個踹門挑事的人就否定整個農村人的素質,毫無價值可言。這種“一肩挑”的批評模式看似批評了整個群體,實則一點效果也沒有,它反而會彰顯出批評者的自以為是和缺乏常識素養。我認為批評只有精準到某件事、某個人的身上才會有正面效力,不然只是徒增噱頭罷了。
批評之餘,也有人建議大衣哥搬離農村,原理這群人。還有人說朱之文在北京買了房,暫時交給親戚住的。暫且不管朱之文有沒有房子,但以朱之文的實力應該具備了搬離的條件,那為什麼還要繼續留在農村呢?我總結了一下兩點:
第一,不少鄉親聚在朱之文家門口拍視頻搞直播是賺了點錢,這對來說真的是一種負擔嗎?其實不然,鄉親們的直播給打一個增添了熱度,只有維持熱度才能繼續賺錢,才能接更多的活動。朱之文當前的熱度可比二三線明星熱多了,甚至直逼一線明星。如果搬離了這裡,他頭頂上這頂鑲鑽的草根帽子就沒了,這頂帽子沒了哪來的曝光量和熱度?
第二,朱之文從小就生活在農村,是土生土長的魯西南人,骨子裡是熱愛土地的,進到城裡不一定會適應。對他來說養養雞、種個莊稼就已經很滿足了。
綜上所述,朱之文不能搬家也不想搬家,他和鄰里是互相依賴的關係,當然不講道理的鄰里除外。既然搬不走,還不如帶著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這樣豈不是更好,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