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小兵教授看中國白酒的“巫師精神”與浩蕩之氣

因為疫情,2020年初的酒業,熱鬧的很。

2月16日,一個關於白酒微生物與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課題,引發了行業的巨浪式輿論,經過半個多月的發酵,中心人物李小兵與各媒體之間的唇槍舌戰愈發激烈,隔空的“一問一答”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推向白熱化。

有人看熱鬧,有人看門道,其實,這場“戰爭”的背後,折射出的是當下中國白酒文化肆虐的“巫師精神”與極度缺乏的浩蕩之氣。

中國白酒是什麼?

是中國人每天喝,卻又不容易弄明白的東西。

白酒的屬性分為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物質屬性無非就是水、酒精、微量元素,而精神屬性則包含了歷史、文化、品格、氣韻等等龐雜而又深刻的東西。白酒行業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弱化其精神屬性,全身心“研究”與“探索”白酒的物質屬性,因而興起一批為“白酒有益健康”這個理論站臺的酒業“巫師”。

在白酒的物質屬性裡,水對人體是中性的,酒精是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是對人體有益的。但是到底多有益,還缺少確切可信的數據支持。水可以先忽略,白酒中最有看頭的是酒精和微量元素,圍繞這兩種物質,有關專家、協會幾十年來孜孜不倦的為其大做文章,以權威、國家背書的身份,證明當有益的微生物與有害的酒精相遇後,在酒體中經過美妙的交融與締合而變成有益於人體的物質。靠著這股信念、執念、意念,用盡一切辦法力證白酒是健康的,是可以保肝護肝的。

當一個個具有國家認可身份的專家一次次為白酒“保肝護肝”歌功頌德的時候,這其中,是否有利益的牽扯?所謂的科研背後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

即便不去琢磨,答案也自在心中。

所謂權威,就是一種正當的權力,極具公眾影響力的威望。如果權威的背後是利益,權威就不權威了。

活躍在中國白酒業裡的權威本該有兩種,一種是具有國家公信力的存在,這是官方,比如協會;另一種是遊走江湖的存在,這是民間力量,這是“專家”。

權威具有官方背景,國家賦予其權利與威望,應該客觀、公正,而“專家”則不同,應當坦坦蕩蕩、真實豪爽。如果有官方背景,就要和利益脫鉤,不能謀私利;如果是“專家”,就要行走於江湖,和官方脫鉤。以官方和民間兩個方向,為行業背書,為消費者說實話、謀福利才是白酒行業裡兩種人該做的事。

只是當下,有些“專家”偏離了軌道。

李小兵教授的微生物研究路線,本應是極好的事情,但是走著走著似乎錯了位。

中國白酒行業目前依舊從利益角度出發,沒有從文化角度考慮行業,品牌建設走進了茅臺打造的童話裡,一隻腳在理想中,一隻腳在現實裡,最終把腳步走向了死衚衕。

茅臺講健康,“紅軍療傷”、“保肝護肝”、“治病養生”的故事,我們聽了一遍又一遍,這個概念的傳播力和滲透力無比強大,沒有人特意說給大家聽,大家卻從各個渠道場合、閒言碎語中聽到了這樣的說法。茅臺的健康故事,從上世紀講到現在,從最初俘虜了一批老權貴,到現在培養起一批新權貴,無斷代的傳承,營造了一個“白酒有益健康”的大氛圍,而事實究竟如何,真如茅臺宣揚的那樣嗎?我們不得而知,不敢確認,但是當下,我們看到許許多多、越來越多的企業、專家、機構、協會、周邊人士,在向茅臺締造的童話靠攏。

只是一家企業,卻做到了全民的“科普”效果。

研究這個方向本身沒有問題,但利用這個目前來說還“站不住腳”的理論,打著權威的旗號,與自己的商業利益掛鉤,就未免顯得有些不太妥當了。

李小兵教授將這項研究披上“構象養生”的外衣,將白酒與健康養生結合,這很可以,只是當這項研究與他的商業利益苟合之後,就變得如此可悲。其所謂的官方背景,以複雜和顯得專業的名稱從表面迷惑眾人,實際未得到官方的認可,改名、改公號、改簡介、洗白,孤獨的身影忙到焦頭爛額都不肯放下捆綁權威的雙手,為什麼不能認清現實,看清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行走於江湖之中呢?

這不是李小兵一個人的問題,是整個白酒行業的風氣,李小兵教授只是其中一個很亮眼的縮影。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是中國白酒文化的起源最初的樣子。祭祀與戰爭這種關乎國家命運的場合,都需要酒出場,與酒一起出場的是來自民間的巫師。巫師借用酒的功能,有了與神明對話,未卜先知的特異功能,由此具備了專家的身份認同。但是,巫師走的是專業路線,並不釀酒,而掌管釀酒的是官員,官名“大酋”。這是中國最早的酒禮,也是最早的酒文化——“巫師”精神。這時候的酒是真正的國酒、官酒。這時候的巫師真的能從文化的高度建立中國酒的精神高地。

因此,在周禮中嚴格限制了酒的使用與權限,只有權貴才能釀酒、喝酒。到了秦漢時期,禮崩樂壞,酒從高高在上的皇室,滲透到平民百姓家,酒才真正融入社會,成為民間的東西,並開始與文化、藝術越走越近,靈魂也越來越自由,成為中國人精神生活、藝術生命、人生品味的重要組成。這是中國酒的精神,更是釀酒人的浩蕩之氣。

可是現如今,中國白酒業很大一部分脫離了白酒的精神屬性,浩蕩之氣,無論企業、還是協會,都一股腦的鑽到了依靠消費者既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微生物來支撐的所謂“健康”中,並將之解讀為白酒產業的權威和精神內涵。而真正支撐中國酒走過數千年的浩蕩之氣卻少有人問津。

這是中國白酒產業最大的是盛世危機。這時候最需要專家挺身而出,面對威權、利益,能夠堅守內心、保持自我思考的獨立人格與風度,以清爽豪邁之心長存於天地之間,睥睨塵埃與沙粒,不盲從、不攀附,不越軌、不妄想,在屬於自己的方圓天地裡,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康莊大道。

這是中國白酒令人期待的詩和遠方。可惜李小兵教授大概和這詩和遠方隔了好幾條街。一方面攀附權威,組建和加盟各種上不了檯面的協會、組織,博取“上位”,另一方面又以所謂權威,打著醬酒和疫情的幌子,用上味醬酒謀求利益。用現代的眼光看,這真的挺沒意思的。

可能,在事實上,沒有人比李小兵更高尚。

不過,也無可厚非,心有雜念還怎麼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中國白酒文化、中國白酒業應該朝什麼樣的方向走,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是千千萬萬的白酒人共同踏出腳步才能開拓的道路。這個共同的腳步,才是最難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