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國壯美山河的詩詞中,首屈一指的是何人?

描寫中國壯美山河的詩詞中,首屈一指的是何人?


描寫中國壯美山河的詩詞中,首屈一指的是何人?

這個問題其實指向很明顯。描寫山河景色的詩,其實就是山水詩詞。但是從根源上來說,詩詞同源,也就都是指山水詩。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壯美”之說。既然是“壯美”,那麼講究的就是氣勢。

詩詞作品的“氣勢”,必然是在大情懷作品中來尋找,小情調作品根本就不搭邊。而最有氣勢的人和事在中國歷史上來看,無非就是“帝王之氣”,或者“王霸之氣”。

這麼一來,範圍就很小了。

​個人首推是毛澤東。當然用“帝王之氣”這種說法來形容他並不太合適,我們如果熟讀毛主席的詩詞,就會發現他作品的一些特色。

主席的詩詞沒有小情調作品,即便有,也是時代的小情調。反映時代的作品,能讓讀者極具衝擊感地感受到時代的氣息,而且由於身份的特殊性,他屬於當時代的弄潮兒,寫出了時代真正的最強音。

描寫中國壯美山河的詩詞中,首屈一指的是何人?


毛澤東是在書寫時代,也因此他的詩詞之“正”,無人能及。這是他作品的特色之一。

主席的詩詞是慷慨激昂、氣勢雄偉的。但是如果只讀到氣勢,證明並沒有真正感受到主席的內心。如果能在主席詩詞中讀出“內斂”,才算入了門道。

我們平時稱主席的詩詞有李白的汪洋恣肆,有杜甫的憂國憂民,有蘇軾的達觀快樂,有陸游的豪情萬丈,是史上眾多詩人的集合體。

其實這些都不是主席的詩詞特色,所謂特色,是別人沒有的才能稱之為特色。

大家都寫山水,為什麼“最壯美”這個詞只能用來評論主席詩詞?

因為他的詩詞有別人做不到的特色。除了“正”,還“平和”。

如果我們能沉下心來閱讀,就會發現慷慨激昂的字裡行間,能讀出主席的沉靜和穩定。

什麼是“大氣”?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這種氣質,就是大英雄的底色,就是“帝王之氣”。

描寫中國壯美山河的詩詞中,首屈一指的是何人?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景色何其壯美,可重點是作品表達出來的豪邁和樂觀主義精神。這首詞寫在一九三六年,萬里長征剛剛結束,一切要重新開始,革命者的內心不知道多愁悶,但作品卻讓我們覺得好像是要勝利了。在這種豪情天縱的樂觀之中,依然蘊含著“生死看淡”的沉靜。我們能感覺出主席在前思後想,既有回顧,又有展望。

我們一般把主席對“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比較認為是“帝王之氣”的具象化,其實這正是主席走出、超越“帝王之氣”的地方。那些古人,都不算什麼,“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正是這種超越了“帝王之氣”的精神,帶領著人民走向了勝利,而主席在革命上的成功,又將時代強音反饋到詩文之中。作品和詩人互相成就,互相輝映。

描寫中國壯美山河的詩詞中,首屈一指的是何人?


即使最終詩人沒有成功,詩依舊是有氣勢、壯美的好作品。只不過就不會像今天一樣普及和被崇拜,詩和詩人的相得益彰在中國傳統士大夫最後一位傳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主席既是傳統士大夫精神的傳人,也是打破舊傳統的先鋒。他構建了一個新的時代,也為中國傳統古詩詞畫上了一個漂亮的句號。

毛澤東之後,中國再無真正傳統士大夫精神層面的詩人。

再附兩首主席寫壯美山河的作品: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描寫中國壯美山河的詩詞中,首屈一指的是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