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投湖自盡的國學大家:留給世人的詞話

50歲投湖自盡的國學大家:留給世人的詞話

有這麼一個人,他寫了兩本書,寫完之後,又悄悄用了一個化名作序,將自己狠狠誇讚了一番,什麼“往復幽咽,動搖人心”、“名句間出,度越前人”,自戀指數五顆星!
然而,還是這個人,卻在自己五十歲的時候,丟下才華和自戀,投湖自盡,僅留下十六字遺言和一本文學批評……

他就是王國維,他的那本品評晚唐五代到南北宋歷代詞人及其作品的書《人間詞話》,如今已成為堪與《論語》、《詩經》並列的國學經典。

50歲投湖自盡的國學大家:留給世人的詞話

寫《人間詞話》的時候,王國維二十九歲,處在一個學者研究生涯的黃金年齡,他的狂傲、大膽、真性情,也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當時這本書在圈內並沒有激起可觀的水花,但多年以後,隨著時間的沉澱,其價值才愈發被人所肯定。

無論是其寫作手法還是書中帶給人的那種美感,都和他投湖的背影一起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一圈永恆的漣漪。

50歲投湖自盡的國學大家:留給世人的詞話

《人間詞話》是一部詞評,分上下卷,現在我們流傳較廣、討論較多的是它的上卷,共64則。

眾所周知,“境界說”是這本詞評的理論核心,也是王國維先生最具標誌性的一個原創成果。

王國維認為,一切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詞的境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情、景統一。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也就是說,“境界”不單是外在真實存在的事物、景物,還有人的內心世界和感受,是真實與虛幻的綜合空間。

第二,真實。

這裡的真實指的是情感的真實。

一切文學作品,說到底,表現的其實就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所以,這種感情流露的真假,便成了作品境界高下的第一個分水嶺。

比如同是寫月亮,《紅樓夢》中香菱作詩“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與姜夔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兩相對比,境界高低立現。

因為前者並沒有真情流露,為作詩而寫詩,月只是一個物體罷了,和他毫無關係。

但後者寄託了家國愁思,失落惋惜之感溢於言表,令人動容。

第三,表達。

有了真情感,不代表就有了境界,關鍵還是在於表達用何種方式將情感呈現出來,這對境界優劣也有影響。

比較著名的例子有:“紅杏枝頭春意鬧”、“雲破月來花弄影”,這兩句都是有較高境界的。

50歲投湖自盡的國學大家:留給世人的詞話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三種境界

王國維用自己“境界說”的理論標準,評價了唐五代到南北宋的諸多詞人。

對於這些詞人,他的態度鮮明地分為兩個極端:讚賞和嫌棄

比如被他讚賞的詞人有李煜、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納蘭容若等;

而被他嫌棄的此人就有周美成、姜夔、夢窗、玉田、梅溪等。

不知為什麼,王國維似乎特別看不上姜白石(姜夔),在他批的所有詞人裡面,姜夔的出場次數最多,無一例外全是差評。

想來那姜夔在世的時候,也是個小有名氣的才子,還有名篇傳世至今,還一度被認為是“繼蘇軾之後難得一見的全才”。

但是他在王國維眼中,卻是這樣的:“白石詠梅無一語道著”、“白石寫景終隔一層”、“白石格調雖高但意境弱”、“白石詞侷促轅下”這毒舌功力可見一斑。

最後,作者總結到,“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一語將境界的本質道破。

最終詩詞的好壞不在於技巧是否高超,語言是否高明,而是在於作者對世界、生命、生活體會的思想高度上。

所謂境界,存在著廣度與深度,而人間詞話,評的是詞,品的卻是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

大表哥vx:qingdulab 歡迎來和輕讀君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