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建好,B端企业客户培训产品化才有可能

底层逻辑建好,B端企业客户培训产品化才有可能

底层逻辑建好,B端企业客户培训产品化才有可能

做B端企业客户培训,培训产品化看似是个缥缈的梦。

思索培训产品化,探索培训产品化,让培训走向爆品化…… 在这路上,我们反复纠结了3、5年。看似有了一个产品,看似标准化了,可是在面对行业客户执行中又要定制?

培训课程项目标准化,产品化,进一步爆品化在面向行业客户时似乎难以实现。

思考力决定产品力

经过几年的摸索,摸索出培训产品化公式:

底层逻辑建好,B端企业客户培训产品化才有可能

1.聚焦能力要素,明确主题

培训产品从整体规划,课程体系建设,走向了岗位课程序列,进一步走向更聚焦的某项能力的主题产品运作

流变世界,组织架构调整周期从三年加速为半年

基于企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工程大,耗时长…

还没建好,某些业务板块消亡,岗位序列随之消亡,课程体系成为鸡肋。

同理岗位进阶系列也是如此。

时间长的,固定化的,跨度广的体系化逐渐也在流变中拆解,细化。

服务于B端的企业用户:

解构企业各个发展所需能力要素,基于能力要素确立内容主题,构建企业能力对接主题课程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成为必然。

服务于C端的个人用户:

聚焦某一项能力,构建主题,尽可能的聚集资源,是培训产品化另一条路。

如三节课-专注于“互联网运营能力提升”的互联网人在线大学

(PS. 聚焦能力确定主题的一个基本点:能力足够通用,市场足够大,才能产品化发展起来。)

2.挖掘痛点,本质思维

确认了主题和方向,启动产品设计本质思维,通过第一性原理连续追问法,找到产品目标用户的

痛点,进而规划产品的主题内容实现方式

第一性原理本质思维——回溯事物的本质,找到决定事物的最本质的不变法则,重新思考怎么做。

如三节课根据运营能力级别,规划“3+1”产品体系:

“3”

面向0-1年互联网人的P1入门课程

面向1-4年互联网人的P2进阶课程

面向3年以上互联网精英的P3高阶晋升课程

“1”

面向前沿行业和岗位的专项突破课程


3.解构内容,细化颗粒

这是最为关键的步。

主题方向定了,细分市场明了了,客户痛点也把握了。下一步就是产品的内容开发。这时候用户思维是最为关键的,即:

Who-明确用户是谁?

Where-什么场景使用?

When-什么时间使用?

How-用的目的是什么?

站在用户角度,解构内容核心在于:

在原来粗狂的大而全内容布局下,将内容直接对接一个个子能力点,设置场景学习主题,将主题分类摆放,最终形成一个“可拆解、可组合” 的岗位场景学习框架

底层逻辑建好,B端企业客户培训产品化才有可能

如针对“内训师走向讲台基础主题”培养,细化为“声、形、貌、说、演、互动”六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设置N个微学习主题:

  • 形:站好一个站姿、做好两个手势、练好一个位移
  • 声:练好气息、练好发声、练好一个声调
  • 貌:搭配好三套讲师的着装、画好一个讲师妆容
  • 说:讲好一段自我介绍、讲好“讲三点”说好“一个故事”
  • 演:做好一个游戏、演出一段话剧-角色扮演
  • 互动:提好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学员发言、做好一个点评、做好一个总结、讲好一个案例

思考:如针对培养的新员工,我们应该细化为哪些场景能力项呢?

底层逻辑建好,B端企业客户培训产品化才有可能

4.内容颗粒与学习方法框架化匹配

培训产品设计用户思维最重要的一点是,

直击用户行为转变,企业业绩提升。

要实现这一步必须启动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即一个知识场景至少在3个情景中有意识的练习,并最终内化为自己行为模式或被自己思维框架吸纳,成为可以成为“不思量,自难忘”自动调用的行为触角。

有了颗粒度细化且可以任意组合、拆分的场景化学习主题,根据刻意练习方法,导入匹配的各种学习方法,形成内容和方法匹配的学习框架图

底层逻辑建好,B端企业客户培训产品化才有可能

5.标准化的产品输出+统一化的执行SOP

标准化的产品输出:

底层逻辑建好,B端企业客户培训产品化才有可能

特点1:颗粒度细,与方法匹配为组合框架;

特点2:

框架模式,可拆分,可组合,可单独调用,也可打采购;

——这样基本上一个标准化产品就诞生了!

统一的执行SOP:

  • 场景学习主题输出,学习方式颗粒度化,小而可衡量,实现标准化;
  • 配套对B端客户执行各流程执行标准的规范, 实现标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