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凌霄:水滴公司体系的本质是商业

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相继出现,更大程度地为公众求助或帮助他人提供了便利和保障,给大病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让社会爱心的传递变得更为迅速和便捷。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凌霄认为,这些平台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发起筹款的门槛,充分调动了底层民众的自救、互助能力,对于落实精准扶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消除致贫根源、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起到了重要的助力和补充作用,也是对国家医保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可以说,解决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其中“水滴筹”作为一款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是最广为人知的,公众对水滴公司的认知也是从朋友圈水滴筹的筹款链接开始的。

然而正是这种具有强烈公益色彩的行为,水滴一直被外界误以为“水滴公司就是水滴筹”。

张凌霄认为水滴筹虽然是免费的,但水滴筹和慈善是有本质区别的。《慈善法》规定,开展慈善活动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应具备公益性,受益对象不能是特定人群,应当面向不特定的公众开展慈善活动,基于此,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并不能为个人利益发起公开募捐。

而以水滴筹为代表的互联网筹款平台,其为用户提供的是个人求助服务,属于公民的一种权利,与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善款的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不受《慈善法》的限制。

冰山一角

虽然水滴公司并非公益组织,但确是一家以公益为初心的社会企业和商业公司。目前公司有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保险保障和医疗健康,其中保险保障板块包括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险商城、水滴公益等业务线;医疗健康板块包括水滴健康和水滴好药付等业务线。

其中水滴互助从事网络互助业务,水滴筹从事互联网筹款业务,水滴保险商城从事互联网保险经纪业务,水滴公益从事互联网公募信息发布业务。

张凌霄认为水滴筹对于水滴公司而言,只是运营的其中一个产品,是一个触达用户和保险场景教育的入口——通过水滴筹唤起健康人群对于大病问题的关注,随后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健康险销售平台,参与水滴筹爱心行为的捐款用户有机会转化为其核心业务保险客户。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通过免费的水滴筹工具,普及和教育公众的保险概念和保险意识,进而创造盈利,也无可厚非。

商业而非公益

公益慈善和商业行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是否盈利。虽然水滴筹并不收取用户任何的手续费,但水滴筹为整个水滴公司而服务。

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三大板块互为依托,形成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生态闭环。当用户因遇到突发问题,可以通过发起网络筹款,在周边亲友参与筹款之后,可以点击进入水滴互助或水滴保险商城,了解相关互助计划或商业保险产品,提前做好“万一”发生时的规划与保障。

从产品的角度出发,通过水滴筹作为场景搭建以及流量入口,为水滴互助以及水滴保险导流,而后者两个平台的用户流量又会重新回到水滴筹。这就决定了水滴公司的本质是商业而非公益或慈善组织。

《公益向右商业向左》一书中表示,公益与商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会殊途同归,当两者交集于社会企业时,公益和商业已经浑然一体。一个企业对于初心的坚守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一个企业可以承担足够大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这个企业就能够走得足够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