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房價怎麼走?姚洋:九大中心城市仍存上漲空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3日訊(記者 劉瀟瀟)自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這一表述貫穿“十三五”始終。“十四五”規劃綱要再次將“房住不炒”納入其中,釋放出了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明確信號。在新的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戰略下,該怎麼看待未來的房價?城市化的前景又在何方?

中心城市仍存上漲空間 結構改革難度大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職住平衡。

在未來五年,我國的房價走向如何?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表示,一般會認為中國的房地產不可能大漲。

“九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房價恐怕還有上漲的空間。”姚洋教授指出,“但是由於推進新的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戰略,而非中心城市區域的房價就難以維持,特別是那些人口流出比較嚴重的城市,房價下行的壓力更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盧鋒教授認為,多年前的研究就發現,房子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再加上投資,需求一直是比較旺盛的。

“中國的房地產建造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但房價還與供地體制有關係,在城市化過程中,房地產(住宅)所消耗的土地佔比很小,小到超出我們很多人的預期或直觀感受。現在看來結構改革的難度比想象的要大。”

在盧鋒教授看來,在根本性的結構改革實現之前,房地產調控不是取消的問題,而是不斷加碼或略微放鬆的問題。

未來城市化前景:九個中心 兩大方向

數據顯示,2020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這離發達國家80%以上的城鎮化率還有一定差距。

針對這一問題,“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託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特色化發展,使更多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根據姚洋教授的觀察和研究,“十四五”規劃中將城市化與城鎮化開始並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他分析認為,未來的城市化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口的再集中,以及中西部重點城市人口的再集中,推進以核心城市為龍頭的城市化群。”

目前,中國已經宣佈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成都、重慶、武漢、鄭州、西安等9箇中心城市名單。姚洋教授認為,圍繞這9個城市會形成7大城市化區域,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四川盆地、西安咸陽、鄭州開封等。

為此,他建議,應大力推進戶籍、高考等相關制度的改革,減少人口自由流動的阻力。同時,隨著鄉村人口向縣城的集中,將出現縣城與鄉村融合的新型城鎮化,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並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使更多的農民轉型變新產業工人,並獲得適度的社會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