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天

也即西方人眼中的重要節日

復活節

彩蛋、兔子、火腿、鮮花

各色元素裝點著這個生機盎然的日子

而在煙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

卻有一個智利小島

以這個古老的節日為名

這其間究竟有什麼淵源

復活節島,是怎樣的一個島呢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1722年,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溫

在南太平洋上航行

企圖發現人們假想中的南方新大陸

這時,海面上突然顯現出一片土地

欣喜的他連忙登陸

隨後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島嶼

這一天,1722年4月5日

恰巧正是復活節

於是,這個無名小島被命名為復活節島

它帶著這個源於巧合的名字

闖入了世界的視野

再未離開過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海洋文明

復活節島上住著誰?

南太平洋上星羅棋佈的島嶼

通常被分為三個主要文化區

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

(Melanesia, Micronesia, Polynesia)

這三個名稱由希臘語演化而來

分別意為“小島”“黑色島嶼”“多島”

其中波利尼西亞的海域範圍最廣闊

與各個大陸距離也最遠

它囊括了數十組群島

北起夏威夷,南至新西蘭

而最東邊的端點,正是復活節島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波利尼西亞的群島,構成了一個廣闊的“大三角”區域。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1期

包括復活節島在內

波利尼西亞有著超過1000個島嶼

彼此相隔數千公里,分屬於不同國家

但生活在這片海區的原住民

卻有著相似的外表、語言和習俗

因此也常被統稱為“波利尼西亞人”

現代的基因研究和考古發現

將他們的源頭指向中國臺灣和東南亞

大約2900年前,先民們沿著東南亞島鏈

踏足澳大利亞以東的斐濟、湯加

隨後兵分三路,在海洋更深處開拓家園

至晚於公元1200年抵達復活節島

在這個孤懸遠海的小島上建立了文明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學者們綜合了語言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多個學科的資料和證據,初步勾畫出一幅南島語族的擴散圖。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08期 供圖/焦天龍

波利尼西亞人偉大的遷徙道路背後

是卓越的航海技術

他們的獨木舟具有不對稱的造型

通過在船舷的一側連接上浮木支架

來提升船體的穩定性

若要運載更多的人員、貨物

波利尼西亞人還會將兩條獨木舟並列

在中間架上木板、搭起船艙

從而形成寬敞的“雙體船”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舷外支架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雙體船

古波利尼西亞人沒有指南針、六分儀

但卻傳承著一套實用的航海知識體系

這當中星星充當著重要的指引

恆星在特定季節保持恆定的位置

波利尼西亞的航海家

會朝著一顆接近地平線的星星行駛

在它抬升得過高時重新選擇一顆

每條航線都對應著一組星星的次序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波利尼西亞人用貝殼展示星星方位

看似雷同的海浪其實隱含著豐富的信息

在長久的航海實踐中

波利尼西亞人總結出盛行的風向和洋流

風的變化、陸地的存在

都會引起海浪波紋的變動

通過觀察起伏的海水

水手能提前知悉遠方的島嶼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圖自《博物》2017年04期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波利尼西亞人制作的地圖,展示了風向、洋流及島嶼。

在幾千年的航海經歷中

波利尼西亞人還學會了讓鳥兒成為嚮導

白玄鷗等海鳥早晨出海覓魚

在傍晚時分回到棲身的島嶼

因此,熟練的航海家們在早晨與它們相向

而在傍晚選擇跟隨它們的行跡

此外,不同海鳥還有不同的離巢範圍

這也能幫助航海家瞭解離海島的距離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海鳥的覓食節律給予波利尼西亞人指引

摩艾石像

石像為誰而立?

波利尼西亞人的業績不止於航海

復活節島上被稱為“摩艾”的石像

早已是鐫刻在地球上的光榮符號

大大小小的人頭巨像遍佈全島

長臉長耳、雙目深凹、削額高鼻

稜角分明,表情沉毅

煥發出古老文明的偉力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復活節島上部分摩艾石像分佈圖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雖然摩艾石像碩大的頭部很是矚目

但他們其實有著完整的軀幹

只因相當一部分摩艾位於採石場的斜坡

肩膀以下被土層掩埋

只有通過發掘才能窺見它的全貌

摩艾多采取蹲坐的姿態

上身挺拔,雙手自然地垂下

背朝大海,堅定地注視著小島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摩艾是體量驚人的造物

對於一支5-6人的工作隊伍來說

完成一尊摩艾可能需要整整一年的時間

最大的摩艾叫作Paro

高9.89米,重82噸

還有一座尚未完工的摩艾

完工後高度可達21米,重達約150噸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摩艾黑灰色的石材

是一種叫凝灰岩的火山碎屑岩

由火山噴出之灰、砂膠結而成

其實,復活節島本就是一座火山高島

三座相連的死火山

構成了島嶼的主體

小島上一座叫Rano Raraku的死火山

正是摩艾誕生的採石場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Rano Raraku火山

15世紀後建造的摩艾

有時還會帶著一頂叫作Pukao的紅帽子

Pukao由紅色的的火山岩渣雕制而成

它可能象徵著個人的權力

用於階級地位的區分

因為復活節島上的貴族

有著將長髮盤成頂髻的傳統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戴有Pukao的石像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除了“帽子”,考古研究發現,摩艾石像原本可能裝飾有珊瑚或黑曜石製成的眼珠。

完工後的石像經浮石拋光後

將被運輸到叫作Ahu的沿海平臺上

整齊排列成一字形

但巨大的石像是如何運抵海岸的

至今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島民可能以樹幹作為滾軸或製成木橇

也可能用繩子綁縛住石像上端

通過兩側工人來回牽引

使石像傾向不同的方向

進而引導其往目的地“行走”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生態悲歌

昔日繁榮今何在?

今天的復活節島植被稀疏、土地貧瘠

呈現一派荒涼蕭條的景象

但在波利尼西亞人剛剛抵達該島時

卻並非如此

通過對復活節島的沉積層鑽孔取樣

分析花粉樣本

我們得以瞭解復活節島往昔的蔥蘢

這裡曾覆蓋著濃密的亞熱帶闊葉林

古木參天,海鳥麋集

而這讓我們不禁思忖

曾經的生態天堂為何土崩瓦解

復活節島上那個有能力建立奇觀的文明

究竟遭遇了什麼滅頂之災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原來在波利尼西亞人登島時

一種潛伏在船上的動物也上了岸

波利尼西亞鼠

移民在島上繁衍生息

創立了自己的崇拜、文字和社會體系

年復一年地豎立起巨型石像

幾個世紀過去

復活節島文明已發展到了頂峰

但同樣壯大起來的還有鼠群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波利尼西亞鼠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波利尼西亞鼠的足跡,覆蓋了幾乎整個太平洋。

圖自《博物》2015年06期

復活節島上的主要樹種是棕櫚

而波利尼西亞鼠以棕櫚樹的種子為食

被咬破硬殼的種子將無法發芽

原本安逸的小島生態

因為入侵物種的到來而告危

加之島民的濫砍濫伐、粗放農業

島上的樹越來越少

水土流失日益嚴重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貧瘠的坡地

伴隨著島內資源的枯竭

原先既有的社會結構遭遇挑戰

17世紀以來

島內的歷史充斥著連綿的戰爭

到1722年荷蘭船長雅各布.羅格溫登島時

島上人口只有約2000-3000人

不足高峰期的四分之一

復活節島石像的建造

也是在這期間戛然而止的

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石像得到了安置

近半的石像留在了Rano Raraku的採石場

採石場上凌亂地散落著工具

新興的鳥人信仰逐漸取代了先祖崇拜

宗教衝突愈演愈烈,內亂不斷

已落成的摩艾石像被接連推翻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未完工的石像

1860年以來的天花與奴隸貿易

迫使更多的原住民遷離到別的海島

以致島上人口一度低至111人

生態的崩潰導致了人口的衰微

短視的發展加速了文明的覆滅

復活節島的悲劇

值得世人警醒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復活節島的興替

是人類海洋文明的一個縮影

摩艾石像深沉地凝視著這個小島

見證著人類開拓探索的勇氣

也見證著文明存續的困境

若石像有靈

他該會想些什麼呢

三百年前的復活節,一座小島被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