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我要狀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我是小楊,用文字記錄身邊故事,歡迎點擊關注。

何以為家:我要狀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文/小楊 編輯/小楊

電影看完,我哭了好幾次,心情沉重的好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影片開始,一位12歲左右的男孩贊恩,作為少年犯被帶上法庭,瘦小的他鏗鏘有力的說出:“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這句臺詞牢牢抓住了我的好奇心,為什麼?為什麼要起訴他的父母生下了他?為什麼成了少年犯?

何以為家:我要狀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1

贊恩住在貧民窟,跟父母和7個兄妹擠在一間破舊的閣樓裡。

為了生存,瘦小的贊恩要給人打零工,搬貨物送煤氣打水,幫父母買藥製作飲料,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售賣。

11歲的妹妹薩哈來例假了,照樣穿著帶血的褲子,在街上看更小的弟弟妹妹,他的父母並沒有發現。

是贊恩幫妹妹偷衛生巾,把她帶到公共衛生間,幫他清洗了褲子並警告她,不可以讓父母知道,否則就會把她送給那個壞男人。

他把壞男人給的方便麵和甘草糖,扔到垃圾桶,他想方設法挽救妹妹,提前準備好了,幫助妹妹出逃的食品,跟客車司機,講好了去往目的地的價錢。

父母愚昧,壞男人用幾隻雞,就把妹妹薩哈給換走了。

拼命的掙扎、反抗、哭鬧、無助的靜止的畫面裡絕望的贊恩,選擇了自己出逃。

何以為家:我要狀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2

在遊樂場,他遇到了一個埃塞俄比亞黑人女子拉希爾。拉希爾也是一名母親,在贊恩的求助下,好心的拉希爾把他帶回了家。

拉希爾有一個還在哺乳期的孩子,尤納斯。

白天,贊恩跟尤納斯一起在家,拉希爾因為沒有合法身份,只能去打黑工。

一天需要轉換好幾個工作地點,同時打好幾份工,卻依然買不起黑市上的假身份證。

走投無路的拉希爾被警方抓獲,留下贊恩和哺乳期的孩子,再也回不了家。

贊恩帶著小小的尤納斯,開啟了一段,更加艱難的求生之路。

何以為家:我要狀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為了讓飢餓的“弟弟”尤納斯吃上東西,他去偷奶瓶,奶粉,去搶比他更小的孩子,去賣“飲料”,可是一切都沒改變。

他只能像他父母一樣,把尤納斯賣給了一個男人。

他保護不了他的妹妹,也保護不了尤納斯,他絕望,又充滿希望。

3

他想離開這裡,需要回家,拿回能證明自己身份的證明。卻意外的發現,自己想要保護的妹妹,已經不再了。

沒有身份證明,失去了最親的妹妹,他所有的希望都沒有了,絕望讓贊恩拿起了匕首,他要去報仇,他要那個傷害他妹妹的人,付出相同的代價。

當沾滿鮮血的手,被戴上手銬,另一種靈魂的拷問才剛剛開始。

何以為家:我要狀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一、沒有養育能力,卻一直生孩子,是家庭悲劇的起源。

生而不養?沒有養育的能力,卻一直生孩子,是這個家庭悲劇的起源。

男孩子去打零工補貼家用,女孩子被賣掉換一點小錢,是影片裡贊恩父母的做法。生孩子不是為了養育,而是為了幫助父母生存。

何以為家?不是孩子越多,家越大。

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贊恩的父親不讓他去上學,小小的年紀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小很多,是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造成的。

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只能讓孩子長期喝糖水續命。

家,是一個感情的港灣,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如果父母連最基本的,孩子的生存和成長都保證不了,那生孩子就是不負責任

不配做父母,更不配生孩子。

二、養育孩子,需要陪伴和交流。

贊恩的父母,把小小的孩子用鐵鏈拴在桌子腿上,大點的孩子自己去上街賣飲料。整部影片,跟孩子們的交流就是打罵。

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忍受打罵,學會了“犯渾”,長大了一點兒,有了“犯渾”的資本時,就用暴力來對抗這個世界,然後在獄中度過後半生。

活成他們父母口中的,那個“垃圾一樣的人”。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父母教育過程中犯的錯,需要孩子用一生來承受。

何以為家?生而不教,豬狗不如。

何以為家:我要狀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影片裡,同樣生活在底層的黑人媽媽拉希爾,自己工作的時候,哪怕打掃廁所的時候,也將孩子帶在身邊。

她親吻自己的孩子,滿臉笑容的跟兒子對視,生活再貧窮,依然為兒子買來小小的生日蛋糕,給孩子送上最好的祝福。

她窮的連黑市上的假身份證明也買不起了,依然不放棄自己的孩子,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一定可以給孩子掙到上學的錢,一定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合法的身份。

在陪伴中成長的孩子尤納斯,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笑容,看到他的開心,看到他對媽媽的依戀。

世界上的一切都可能是兇惡的,空虛的,唯有家人的陪伴才是美好的,快樂的,值得回憶的。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陪伴和交流就是母愛最好的證明。

三、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

贊恩的父母,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解:“他們兩個才是最倒黴的人”,而贊恩犯錯,是因為他自己“犯渾”。

贊恩跟自己的父母說,妹妹要嫁給的那個男人是個壞人,父母不信,他們只相信到手的幾隻雞。

為了能去上學,贊恩跟父母保證,放學之後還會去打工掙錢補貼家用,父母依然不信。

他們從來不相信自己的兒子。

而當法官問拉希爾,如何看待贊恩賣掉她的兒子時,拉希爾堅信,在她入獄的時間裡,贊恩對她的兒子盡了最大的撫養責任,並不清楚他把孩子交給的,是一個人販子。

她給了贊恩最真實的信任,而贊恩回報給她的,是在拉希爾入獄的時間裡,對尤納斯竭盡全力的照顧。

信任是相互的。你相信我,我一定拼盡全力,對的起你的信任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也是孩子前進的最大動力

著名的心裡學家卡耐基,講過一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他的父親把他介紹給他的繼母時說:“這是全社區最壞的男孩。”卡耐基的繼母立即接口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社區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洩熱忱的地方的男孩。”

這句繼母的肯定和信任,給了小小的卡耐基力量,給了他進步的信心。

何以為家:我要狀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孩子最初的信任關係,源自於父母的認可

願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被溫柔以待,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擁有父母的信任和美好期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