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並非雕塑孩子,請做“園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文丨文文教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木匠式父母培養孩子就像是按照藍圖一樣,規劃好孩子的未來,並且讓孩子按照“圖紙”一步一步的進行自己的人生。而園丁式父母只需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順便為孩子修剪成長過程當中的多餘的“枝條”,然後順應孩子的本性讓孩子自由的發展。

培養孩子並非雕塑孩子,請做“園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案例分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琳琳的父母就是這樣,為了讓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從小就開始對孩子嚴加管教,培養孩子各種興趣愛好,但是忽視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身體素質也不如同齡人。對此琳琳的父母也感到比較迷茫。

培養孩子並非雕塑孩子,請做“園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一、木匠式父母對孩子的危害

1、孩子的創造能力受到阻礙

兒童天生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而木匠式父母早已為孩子規劃好成長的宏偉藍圖,他們總會告訴孩子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迫使孩子按照自己規定的路線成長。長此以往,孩子會失去對很多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能力。

比如說孩子喜歡堆積木、拼樂高,而家長認為玩這些東西會讓孩子失去大量的學習時間,甚至認為有些玩具會令孩子玩物喪志,從而阻斷孩子愛玩的天性,孩子的創造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的阻礙。

2、消磨孩子的自尊和鬥志

為了讓孩子成長為自己心中的樣子,木匠式父母會過度限制孩子的時間、自由、剝奪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高壓環境當中,不僅身體要受到父母的摧殘,而且心靈也會受到重壓。

培養孩子並非雕塑孩子,請做“園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父母過度和過多的計劃會逐漸消磨孩子的自尊和鬥志,讓孩子失去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某大學的高校在讀生難以忍受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而選擇跳樓自殺,很多人會認為是這個學生的心理素質比較差,抗壓能力比較薄弱,殊不知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父母過度的控制。

3、孩子的成長空間受阻

在木匠式父母影響下的孩子,就像是在玻璃瓶子裡生長的植物,由於缺乏一定的成長空間,植物得不到更多的土壤,水分以及氧氣終究會枯萎。孩子在父母的管控之下不僅成長空間受阻,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產生童年心理陰影。

比如孩子稍微有些跳脫,逃離了父母的管控,有些父母輕則對孩子進行一番批評教育重則就是一頓拳腳相加。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是從精神和心理上打壓孩子,拳腳相加會讓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受到傷害,這種童年陰影往往有可能伴隨孩子的一生。

培養孩子並非雕塑孩子,請做“園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二、園丁式父母的作為

1、適度放養

黃磊在談到如何培養孩子的問題中說到,任何施加給孩子的宏偉藍圖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枷鎖,這種枷鎖只會束縛孩子的成長。雖然在短時間內有可能讓孩子變得優秀,但是從長遠方面考慮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些家長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原本的生活圈子,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一心撲到培養孩子的任務當中,但是到頭來卻受到孩子的埋怨。所以適度放養孩子,才是真正的為孩子考慮。

培養孩子並非雕塑孩子,請做“園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2、教會孩子擁有未來核心能力

作為父母與其傾盡所有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和好的未來,不如教會孩子擁有未來核心能力。什麼是未來核心能力呢?未來核心能力就是指讓孩子主動發揮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並且掌握一定的生存能力。

父母的任務不再是塑造孩子的人格和想法而是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世界,不斷獲得成長的經驗,更好地塑造和提升自我。

三、如何成為園丁式父母

1、經常和孩子溝通

《小歡喜》當中英子的媽媽宋倩對於英子的管控過於嚴厲,導致孩子和父親的關係更為親密,不願意和母親進行過多的交流、溝通。宋倩就是典型的木匠式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學習和生活,從而導致孩子與母親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高品質的溝通,應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溝通從心開始。經常和孩子溝通有利於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培養孩子並非雕塑孩子,請做“園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2、讓孩子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園丁式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從來不會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也更加傾向於民主化,自由化,親子關係也更為融洽。

總結

木匠式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就像是沒有靈魂的精美的藝術品,缺乏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園丁式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更像是一位藝術者,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獨立的人格。

育兒啟迪是我們最該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