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父母的不堪和高尚,體會最深的是孩子

父母愛孩子這件事,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是渾然天成的,不需要任何雕琢,是人類天性中自然攜帶的基因。

事實真如此嗎,天下父母都一樣稱職嗎,他們做所有事情的出發點都是因為愛孩子嗎?

獲91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影片——《何以為家》,以顛覆性的視野呈現了父母對子女的毀滅性傷害。

《何以為家》:父母的不堪和高尚,體會最深的是孩子

父母不作為,贊恩帶著妹妹們養家餬口

這部2019年4月上映的家庭劇,是4月份唯一一部從《復仇者聯盟4》的光芒中突圍的黑馬,被廣大影迷封為“眼淚收割機”。

除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該片還入圍2018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榮獲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等一系列提名和獎項。

《何以為家》講述的故事發生在黎巴嫩的迦佰儂,主演贊恩·阿爾·拉菲亞也是真實生活中的難民兒童。

117分鐘的影片記錄了12歲的贊恩打工贍養年輕健康的父母、與父母鬧翻離家出走、返回家中再次與父母發生衝突,最後捅傷惡人坐牢的悲苦人生。

影片內容沒有涉及動盪不安的政治,導演讓鏡頭探入時局動盪之下,從生活的裂縫窺看那些沒有得到父母妥善照顧的孩子,他們經歷著怎樣的人生。

老話說虎毒不食子,不過人毒起來是要吃孩子的。

何以為家?有愛才能安家,家若沒有愛,心永遠在漂泊。


01 孩子是自私父母行走江湖的工具


一定要給贊恩的父母挑出一條努力作為的事,毫無疑問是生孩子。

贊恩家裡什麼都缺,唯獨不缺孩子。

贊恩是老大,父母根本不記得他哪一年出生,更別提生日了。

《何以為家》:父母的不堪和高尚,體會最深的是孩子

贊恩的父母根本不知道他的出生年月日

影片一開始只能派醫生來判定贊恩的年齡,根據牙齒的發育情況,醫生說贊恩應該有12歲,不滿13歲。

雖然只有12歲,贊恩已經被父母指派出去,在房東阿薩德的雜貨店裡打工養家。

贊恩的父親每天的日常就是抽菸喝酒,家裡唯一一個沙發是他的長期據點。

母親脾氣暴躁,不願帶孩子,把孩子用鐵鎖鏈鎖在家裡,稍微乾點家務就罵罵咧咧。

生活的重擔落在贊恩和他的幾個妹妹身上,白天贊恩去房東阿薩德的店裡打工,晚上帶著妹妹們在路邊賣果汁。

贊恩要用稚嫩的雙手提起幾公升的飲用水,幫助老闆送給客戶。

兩桶沉重的水壓出贊恩錯亂的步伐,瘦弱的身體被水的力量牽引,擺盪在危險的邊緣,每一秒都在岌岌可危的摔倒臨界點上打顫,最後又化險為夷。

《何以為家》:父母的不堪和高尚,體會最深的是孩子

贊恩去給客戶換煤氣

小小的贊恩已經很能幹了,他不僅推得動沉重的煤氣罐,還能嫻熟地拆裝換氣嘴。

不過這一切贊恩都高興不起來,贊恩渴慕的眼神一直圍著校車打轉。

每次放學,校車拉著一群同齡孩子穿梭在贊恩送貨的街道,他都忍不住翹首遙望,校車從身邊開過,贊恩不自覺轉身,用期期艾艾的眼神目送校車在視線中消失。

《何以為家》:父母的不堪和高尚,體會最深的是孩子

看到校車贊恩挪不動眼神

最後贊恩忍不住跟父母提出,他想去上學。

圍坐在地上準備吃飯的父親眼皮沒抬,輕描淡寫地否定,你沒事上什麼學啊,繼續在阿薩德的店裡幹活就行。

母親聽說贊恩想上學她倒是支持,一邊驅趕著其他孩子,一邊跟父親對話:“讓他去學校認幾個字又怎麼了,他想去上學,你就讓他去唄。學校會管學生的吃穿,這也是替我們省事了唄。”

《何以為家》:父母的不堪和高尚,體會最深的是孩子

贊恩媽媽支持他去上學是看上了學校的免費物資

母親看上的是學校的物資補助。

父親提出自己的擔心,怕阿薩德不要贊恩,贊恩不能為家庭賺錢怎麼辦?

沒想到母親想得更周全,可以讓贊恩上午去學校,下午到阿薩德的店裡打工,如果阿薩德有意見,那就讓贊恩晚上加幾個小時的班。

贊恩的父母把他生下來不是因為愛情需要結晶,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基因需要傳承,僅僅是因為想利用孩子幫助自己更好的生存。

孩子是自己活命的工具,孩子的人生不值一提。

旁人永遠不知道一個人可以自私到什麼程度,但他們的孩子一定知道。

眼裡只有自己的人,朋友可以躲開他/她,孩子躲不開。

他們的不堪,為人父母之後變本加厲地加持在孩子身上,貪婪地佔有,無情的盤剝。

男孩就轟出去賺錢,女孩就賣給有錢人做媳婦。

在貧窮落後的地區,還有很多孩子不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原因就是父母希望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

上學時初三上學期還沒結束,班裡的孩子已經日漸凋敝,父母幫他們聯繫好了去沿海打工的熟人,早一天出門就意味著早一天有人分擔生活壓力。

家裡孩子多三四個出去打工掙錢的,父母在村裡會非常風光,生活也比別人滋潤很多,所以多生孩子多致富就成了普遍共識,和電影中贊恩的父母一樣。

中國有句老話“多子多孫多福壽”,表達的其中一層意思,就是兒孫越多勞力越多,能給父母創造的價值越大。


02 父母是貧窮生活中孩子的最後屏障


很難說是貧窮放大了人性中的不堪,還是人性中的不堪藉由貧窮瘋狂滋生。

不過不管生活有多苦,總有一部分父母會把孩子放在優先級。

贊恩因為不滿父母將未成年的妹妹嫁給阿薩德而離家出走,身無分文飢腸轆轆的贊恩遇到了泰哥斯特。

泰哥斯特是從埃塞俄比亞偷渡到黎巴嫩的貧苦女子,她用假身份證在娛樂城應聘做清潔工。

泰格斯特生活窘迫,清潔工的工資很低,她只能租住在一間臨時支起的窩棚裡。

生活如此窘迫,泰哥斯特也堅持親自撫養兒子,一個不滿週歲的嬰兒。

看到贊恩在娛樂城遊蕩了幾天,因為年齡小找不到工作,已經幾天沒有吃飯時,泰哥斯特從自己微薄的積蓄中擠出一部分,給小贊恩買麵包和果汁,最後還收留贊恩住在自己家裡。

一個陌生人尚且能對孩子體恤憐憫,親生父母對兒子的出走無動於衷。

在泰哥斯特家短暫生活的時間,贊恩才體會到了什麼是稱職的父母。

泰哥斯特窮得買不起蛋糕,不過兒子生日時,她還是想辦法弄到了一個不完整的蛋糕,帶回去給小兒子慶祝生日。

泰哥斯特每天辛辛苦苦上班,下班已經累到癱,但是抱起小兒子她臉上還能從疲憊中擠出慈愛,把兒子擁在懷裡,溫柔地親吻兒子,和兒子親切地交談,被兒子的舉動逗得咯咯大笑。

《何以為家》:父母的不堪和高尚,體會最深的是孩子

泰哥斯特對兒子親暱又慈愛

雖然日子貧窮,泰哥斯特還是會給小兒子和贊恩洗澡洗頭,把他倆收拾得乾乾淨淨。

她也會跟贊恩聊天,懂得維護贊恩的自尊心,不去拆穿贊恩的小謊言,把贊恩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溫柔對待。

後來泰哥斯特被警察抓進監獄,她茶不思飯不想鬱郁難歡,全因為不放心小兒子的安危。

泰哥斯特和贊恩的父母完全是兩類人。

哪怕已經被生活逼上了絕路,只要自己還有立錐之地,泰哥斯特也會把兒子養在身邊,盡最大可能好好照顧,為孩子撐起一片晴空。

考慮子女永遠優於考慮自己,盡心盡力撫養,只希望自己的雙手可以把子女託舉出纏繞自己的泥沼,拼盡全力給他們的未來保駕護航。

有阻礙孩子上學的父母,就一定有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的父母。

陝北民歌的“無冕之王”王二妮,在一次採訪中說,成名之前她在榆林讀書,父親去學校看她,為了多給她50塊錢生活費,父親徒步從內蒙走到榆林。

汶川地震時,一位母親用自己的軀體撐起斷裂的樑柱,兜住幾寸狹小的空間,為孩子做好庇護,守護孩子的生命安全。

高尚的父母希望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當孩子的墊腳石,自私的父母希望踩著孩子的血肉苟且偷生。

愛孩子的父母想的是怎麼盡己所能,托起孩子的夢想和人生,所以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愛自己的父母想的是怎麼儘快盤剝,盡力挖掘孩子的利用價值,為自己的安逸偷懶提供保障。


03 所有的問題都是先被看見,然後才是解決


《何以為家》挖開的只是不稱職父母的冰山一角,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孩子生活在父母的驚濤駭浪中。

網紅主播“小文雯很可愛”,為了賺流量博眼球獲利,逼迫女兒在快手發佈視頻,稍有不從就恫嚇辱罵。

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的“童模妞妞被踢事件”裡,不滿三歲的童模妞妞被迫營業,稍有不從就得接受母親的暴力腳踢。

2018年安徽五河縣審理了一起親生父母買賣兒童案,一對雙胞胎女嬰,出生三天即被四萬元價格賣給他人。

同樣在2018年,杭州蕭山法院審理一起販賣兒童案,女童的媽媽為了去夜店瀟灑,一萬八千元把三個月大的女兒賣人,十天就把這筆錢揮霍一空。

……

以前我們相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當我們更關注個體的成長時發現,天下也有很多不稱職的父母。

所有的問題只有被看見才有被解決的可能。

影片中贊恩把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

恩贊指責父母把自己帶到這個世界,卻沒有好好教養,對他們除了暴力虐待就是侮辱謾罵,小時候被鎖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長大了被迫工作、未成年就嫁人生子死於非命……

《何以為家》:父母的不堪和高尚,體會最深的是孩子

贊恩的妹妹被母親用鐵鎖鏈拴在家裡

如果沒有外界力量干預介入,恩贊很可能會在十幾年後活成父親的翻版。

這種推測不是空穴來風。

恩讚的母親當年就是初潮來臨嫁人生子,贊恩的妹妹走了跟母親一樣的路,小小年紀命喪黃泉。

所以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希望法官不要讓他們再生孩子。

跟著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註定會延續他們的悲劇,看不到外面的天空,也追求不到更高質量的人生。

這樣的父母沒有資格成為父母,跟著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人權天生受盡欺辱。

今天,生育權是天然權利的說法開始受到社會質疑,已經開始有人呼籲:想要做父母需要經過考試,考試合格才能生兒育女。

這些都是隨著冰山露出來的尖角被發現之後,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被人們關注,被社會重視起來的。

1968年聯合國國際人權會議通過的《德黑蘭宣言》提出“父母享有自由負責決定子女人數及其出生時距之基本人權”。

今天這條宣言正在遭受廣泛的社會質疑。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一位女性哈瑞斯向所在地生育部門呼籲,對吸毒男女實行強制絕育手術。

哈瑞斯領養了四個孩子,這四個孩子無一例外都是吸毒女的後代,他們從一出生就攜帶毒癮,身體羸弱、智商被毀。

這項提議被否定後,哈瑞斯甚至通過一己之力,出錢讓那些吸毒男女做絕育手術,避免他們將不幸傳遞給孩子。

不負責任的父母沒有資格成為父母。

社會發展到今天,抱持這種觀點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意識到父母兩個字的分量。

成為父母也許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權利,但是文明發展到今天,這項權利不該被濫用。

如果沒有做合格父母的意識,社會應該杜絕他們把不幸傳遞給無辜的後代。

尊重生命的人才有資格傳承生命。

作者:曉鶴,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不喜歲月靜好,獨慕碼字奔波。寫走心的文字,過有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