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红楼系列(七):

红楼一书,初名<>,至吴玉峰则题为<>.

吴殳(1611-1695),又名乔,字修龄,太仓人,来赘昆山。

"殳",先秦时代一种著名的古代车战兵器,用于撞击,长柄,史书称作“杵”.

"赘",北方称"倒插门",这一经历与吴梅村的爷爷的"来赘"方向恰恰相反,昆山吴梅村的爷爷"来赘太仓",太仓人吴殳"来赘昆山",昆山别称玉峰,后吴殳成名后,时称吴玉峰. 吴玉峰题《红楼梦》,也许是后人假托,去隐射吴梅村!

<>提倡“比兴”,强调“有意”,“诗之中须有人在”.

《西昆发微》认为“李则字字为令狐而吟,韩则句句为朱温而发”,很多人认为此说未免穿凿附会,但我认为此论正是吴乔对宋人严羽的<>"空灵说"的不满,也是提倡言以比兴之体发经史之意的基本倾向,实属清代诗歌理论的主流。例如梅村体史诗,就是吴乔诗论的实验!

赵执信(1662—1744),山东益都人(属淄博),岳母即王士祯从妹。被誉神童,后入京师,得见妻舅王士祯,而不肯执弟子之礼。

1696年,赵执信屡客吴门,与吴乔等人交往,于王士祯诗偶有讥评,而吴乔与王士祯交接,并一生为友!

 吴乔青年时师从陈子龙(1608-1647),,与复社诸诗人往来密切,入清后生活困厄,唯与徐乾学来往密切.可以说是其"清客".也在其家结识黄宗羲弟子万斯同,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与兄斯备俱有名于时。黄宗羲被召试博学鸿词,不赴,而不得不派弟子进京,这也是黄宗羲的不得已。万斯同后客徐乾学府,以布衣参修明,与吴乔很默契,遂有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一卷.

徐乾学(1631-1694), 清江苏昆山人,与弟元文、秉义皆均为进士前三名,称“昆山三徐”。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

吴乔是梅村朋友,诗论大同,为其<>题名<>是很自然的,"红楼梦"三字也体现了“诗之中须有人在”的意味,还有点可能也是对先师陈子龙的怀念,陈子龙曾有诗云:始知昨夜红楼梦,却在桃花万丛中!而吴乔知道梅村写<>故事的悲剧爱情原型也是陈子龙与柳如是的爱情挽歌!

"吴伟业《倭寇纪略》为《服膺录》四卷,其略言明所以亡有四十三失,而皆啬喑果之所致。时以为笃论"。这也许是二人的共识,在小说中则是体现在元春身上,元春是"原应叹息"的龙头老大,影射明主也,这就是书中言:亡年43岁!

"亡年43岁"就是"明所以亡有四十三失"也,所以陈林等曹学派去推算红楼人物年龄,总是要增减,看似科学,实在可笑,那些关键的生亡年龄,其实都不过是作者的数字游戏耳!春秋笔法也,大多学者不懂小说创作,所以都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