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相交,尽皆和合",魏晋时期各民族音乐交相融汇,蓬勃发展

引言

魏晋南北朝拥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乱割据中渡过,然而正是这个动乱的时代,让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向中原地区迁移,使得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人们居住的房屋交错而立,不同民族之间相处融洽友好往来,逐水草而居的迁徙生活变成了稳定的农耕生活。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

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民族大融合趋势进一步发展,同时汉民族的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华,发展成为了多元一体的音乐。

古琴

一、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加快了南方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人民生活和谐融洽,不断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因此形成民族大融合的景象。

我国北方的大草原广袤无垠,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养育着北方的游牧民族,草原上随处可见他们放养的马、牛、羊等牲畜,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天苍苍,野茫茫"更是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生活的样子。

从东汉、魏、晋时期开始,就有很多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向中原地区内迁。北方少数民族的到来,不仅为江南地区带来了数量巨大的优秀劳动力,而且将他们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相关的生产技术带到了中原地区,使得原本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良好的开发,耕地面积逐渐增加、水利工程不断兴修、农业生产技术等得到改进提升,在南北方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江南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有史书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农业收获图

不仅如此,北方的少数民族也会虚心向汉族人民学习当地的农业技艺,原本的畜牧事业逐渐转换为中原地区更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同时汉族人民也主动向北方民族学习一些较为基础的畜牧知识,并且宽容接纳他们的食物、服装和其他一些生活习惯及用具。

各个民族的大融合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是日益密切频繁。到了西晋时期,从北方内迁而来的少数民族逐渐开始学习中原地区使用最为广泛的汉语,汉语因此成为当时的通用语言,同时从西北民族流入的乐器和歌舞也深受汉族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政治中心逐渐南移,北方民族将自己的音乐文化也一同带入江南,同时将中原地区已有的歌曲形式与此相结合,由而形成新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东晋之后,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与他们一同南下的还有他们的音乐文化,如相和歌此时南方地区的音乐已经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深受民众的喜爱,从北方流入的音乐开始逐渐与南方音乐相互融合,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形式的音乐——"清商乐"。

清商乐

清商乐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原旧曲"、"吴歌"和"西曲",这是一种婉转悠扬、清新活泼的音乐风格,不仅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的普通百姓,都对它喜爱有加。而流行于北方地区的歌曲,大多如北方的汉子一般粗犷豪放,无论是语言、曲调和演唱的方式都与南方音乐有着巨大差异。

清商乐常用爱情故事作为乐曲的主要题材,也有少数部分是有关当时的一些社会矛盾,它的主要音乐风格都是比较柔美绮丽的,也有很多十分的清新自然,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独具魅力。

清商乐所需要使用到的乐器与其他歌曲相比,不仅有所增加并且对于乐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故古书中的记载,清商乐主要是使用击乐器,主要为鼓,相较于前朝历代又增加了新的打击乐器,分别为钟和罄;对于原有的吹奏乐器笙和笛,又多加了萧和埙;弦乐器中不仅有琴、瑟、筝、琵琶外,还有箜篌。这些乐器的传入以及频繁而广泛的使用,为人们带来了更加完整美好的音乐享受。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广泛的南北文化交流,更有大量的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传入了中国,并且对中国音乐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东汉时期开始,佛教逐渐传入我国,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各个阶层人民所信奉的宗教,因此佛教所宣扬的文化和精神影响着中国的广大人民,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在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主流文化之一,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及艺术表达均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随着佛教的日益兴盛,佛教音乐在中国也逐渐流传开来。

佛教音乐的主要形式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对佛祖和菩萨进行歌咏赞叹,或者是加以一定的曲调对需要宣传的教义和经文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将这种形式称之为"梵呗"。在寺院中经常演奏这种音乐形式,常常会吸引来大量的听众,使得人们对佛祖菩萨更加的充满敬意,《魏书》中对此有所记载:"梵唱屠音,连檐接响"。

佛教音乐的大量传入,为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能量,对以后的隋朝、唐朝的音乐文化形成造成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间接的联系。中国的音乐作品,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渲染和深刻影响,中国的音乐作品因佛教文化的融入而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也使得听众有了更多元化的欣赏角度和更为深刻的精神体验。

佛教音乐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人音乐家,他们的出现使得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他们的能力相较于其他朝代的音乐家更为引人注目。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混乱状态,少数民族的内迁为社会带来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文化思想较为开放,由此出现了文人音乐家这样的一个群体,像"竹林七贤"、"建安七子"都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文学素养。

这些文人音乐家都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同时也具备极高的文学素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们大多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士族阶层,因此只是将音乐作为自己的爱好,不以音乐作为自己的职业;他们其中有些人具有音乐创作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理论的说明叙述能力;他们还都具有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竹林七贤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如魏晋时期的嵇康,他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文化家,也是当时"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追求无拘无束、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他从小就喜欢音乐,更是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对乐曲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知。

嵇康对音乐十分喜爱,在他看来音乐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其中他最喜欢的是琴,他不仅能弹奏琴曲也能自己创作琴曲,他演奏的《广陵曲》更是受到了后人的追捧和极高称赞,《广陵散》曲调高昂,传达出被压迫者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而嵇康正是从中看到了这样浓烈的情感,于是借此乐曲弹奏出心中的不羁洒脱。

结语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国家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音乐文化的不断交融,从而形成新的音乐形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和享受。


参考文献

《魏书》

《晋书》

《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