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美”,究竟为何物?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别动乱的时期,

甚至被称为“诸神之战”。这个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神奇的时期,它既有我们用现代眼光看来称之为混乱的资本,但它却在那个时期孕育了先进的文化。那个时期的文人,如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大概就是“疯子”。

诗词歌赋,需要细细品味和欣赏的就是蕴藏其中的“美”。但是那个时候的思想观念还没得以成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都是大胆且奔放,前有嵇康去山林里采药,被樵夫误认为“天人下凡”;后有俏郎君潘安17岁时驾车出游洛阳城,令全城女性群起而围观并投掷水果以表爱慕之情。

魏晋南北朝的“美”,究竟为何物?

一、《木兰辞》里的“美”

1、心灵“美”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家中没有长兄,而父亲又年迈,身为长女的木兰便代父从军,一去便十余年,最后凯旋归来。要不是木兰回到家中穿上女装,同行的人恐怕也不知道如此彪悍正直的人竟然是位女子,这样的人,我们敢说她不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显然,我们不仅觉得她美,美在其心灵,而且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我们还能在各种语文书籍或者影视当中都能看到花木兰的身影。

2、外貌气质“美”

说完心灵美,我们再来说说《木兰辞》当中对花木兰动作的描写:“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木兰的外貌,至少从化妆技巧来说,她就已经是一位很会打扮自己的女子了。你看,当着窗户梳理她那像云一样柔软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头贴好花黄,这得是多温婉的一位女子啊!我记得有人问过女孩子最撩人的是什么,有人回答说:“是当那个女孩子洗完头在撩发丝的时候。”所以,单凭这一点,木兰的气质都是极美的。

3、特别的“美”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当木兰出来看小伙伴的时候,小伙伴都是惊讶的神情,可见从侧面描写出木兰的颜值自然也是让人饱受争议的。一方面,美学中认为,世间最美的莫过于那种让人看不出性别的人;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木兰长得实在太过男性化。

魏晋南北朝的“美”,究竟为何物?

二、《陌上桑》里的“美”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这一段主要采用的是侧面描写,从行者、少年等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秦罗敷的美貌惊人。首先,正面描写出了罗敷的衣着打扮极其华丽时髦;继而,路人看见她,担着的担子便放下来了,年轻人看见她,忍不住脱下帽子整理衣着,锄地的人看见她竟然都忘记了自己在锄地,这些人回来之后,皆都相互埋怨自己看罗敷二忘记了正事,这不都是被罗敷的“美”所吸引了吗?再接下来的便是《陌上桑》此文中的重要人物太守出场了。

此时的太守早已有了夫人,但看见貌美如花的秦罗敷还是想娶之。

哪怕太守知道罗敷已嫁为人妻,若不是罗敷据理力争,太守仍然还是会夺舍的吧!可见,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魏晋南北朝的“美”,究竟为何物?

三、《洛神赋》里的“美”

《洛神赋》主要描写的是曹植虚构了自己与神女洛神彼此之间的相遇与爱恋,但由于人神不能相恋,最后终是“神女虽有心,可襄王却无缘。”虽然也有人在考究此等辞赋的时候说曹植描写的洛神原型可能是美人甄宓,但是此次我们不作考究。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段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呢?没错,它曾经出现在《甄嬛传》的插曲《惊鸿舞》当中。想必大家对甄嬛娘娘的惊鸿舞姿还是有印象的。如今欣赏曹植的原赋的时候,可以通过代入一下甄嬛的舞姿来达到自己的想象。

魏晋南北朝的“美”,究竟为何物?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单这两句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呜呼哀哉!曹植真的是个特别浪漫的诗人,从字里行间读者都能跟着感受到洛神的美。她飘飘然像是纷飞的鸿雁,又像那水中的蛟龙;她体态轻盈,她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像极了那害羞的月亮;可是她浮动的时候,却又特别像流风回旋的雪;远观像朝霞,近观又像是突然绽放的绿荷。试问这样的女子,我又怎能不心动呢?

曹植的此篇赋主要采用的是正面描写,但大多却是虚实结合,愣是把虚幻的洛神写成了与自己相爱。他的词藻是十分华美的,但描写却是极其细腻的,感情是极其丰富的。只要细读,读者便能感受到他与洛神无法相爱时的哀愁。在人物描写方面他也借鉴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弟子宋玉的《神女赋》,但在我看来,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更喜欢曹植的华丽和美,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世间皆有定数。

魏晋南北朝的“美”,究竟为何物?

四、劳动人民的“美”

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派鼻祖,是不无道理的。五柳先生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便狠下心去搞了农作,可是古往今来,绝大部分的人描写的农家,不是路有冻死骨,就是农民揭竿而起,这些都是比较真实的,但只有极少数人是沦落田园,却也心系田园的,五柳先生是个特别的例子。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五柳先生先把豆子种于南山之下,那个时候是杂草丛生,而豆苗稀疏。于是先生在晨光熹微时便出了门,于傍晚有露水沾湿先生的衣裳才归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先生只求所做的一切没有荒废时光,便是美好的。

纵观此诗,全诗句句都从侧面烘托出了他自己的辛苦劳作,但往大的方面来看,却是暗喻了正在辛苦劳作的农民们,他们不一定是只有靠天吃饭的哀怨,更有心甘情愿每天都自得其乐的乐趣。

魏晋南北朝的“美”,究竟为何物?

五、小诗文有话说

魏晋南北朝或许混乱,可是并没有压抑住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想象。而“美”也会有很多种,我们要懂得区分它们。我们要有一个框架,来判定自己所说的美,它们或许是神态美、体态美,也会是才华美、闲适美等。

我非常赞同一种美,用现代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努力的样子可真美!”,我喜欢为梦想而奋斗努力的自己,不论结果,只为追求过程。

好了,希望你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美”,我们都具有这世上最独一无二的灵魂,请相信你自己,活出最“美”的你,加油!

参考文献:《魏晋南北朝是个怎样的朝代》、《陌上桑》、《洛神赋》、《木兰辞》、《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歌》、《为什么古代美男子多出于魏晋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