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是如何变为王母娘娘的?浅析道教对西王母形象演变的影响

中国神仙体系纷繁复杂,受宗教思想影响颇深,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神仙体系制度。西王母是中国道教女神体系的主角,其形象演变与道教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今天就尝试分析一下道教是怎么影响西王母形象的?

西王母是如何变为王母娘娘的?浅析道教对西王母形象演变的影响

1、先秦两汉时期:西王母道教形象导入阶段

两汉时期西王母形象的主要特点,即护佑、赐福、长寿和凶相,其中护佑、赐福两类在《易林》中反复出现,说明西汉末出现的西王母是拯救世界、普度众生神灵的这种思想已经很普及了。这种思想与道教的基本理念是相符合的。另外,西王母具有掌管生死的神格,而道教是教导人长生的,所以西王母形象中与长生有关的神格使它成为被道教吸纳的对象。

东汉末年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这两个道教流派,从各自的教义出发,都想架构自己的神灵谱系。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最高神,此时西王母还没有被道教正式吸纳,依然保持其原有神性和神格。《太平经》虽称“使人寿若西王母”承认西王母与”长寿”相联系,但是其他经文中仍没有太多与西王母相关的记载,可见早期道教并没有对王母特别尊奉。直至六朝时期,西王母才开始其道教化演变的过程。

西王母是如何变为王母娘娘的?浅析道教对西王母形象演变的影响

另外,在汉代,西王母已经常与东王公配对出现,从出土汉代铜镜上的铭文可知,他们都是民间广泛信奉的神仙。《古镜图录》卷中“尚方作竟,明如日月不已,寿如东王公西王母,长宜子孙,位至三公君宜高官”《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五:“(内轮)东王公西王母;(外轮)袁氏作竟真大巧,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乔赤诵子…”铭文中除了祝福性的文字,就是神仙的名字,其中东王公西王母一起出现的频率最高。

汉代西王母有了配偶东王公,不过这时东王公还不是天帝,而是居住在东方的神仙。东王公与西王母一年相会一次。他们相会在昆仑山铜柱上一名名叫希有的大鸟背上,《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这也为二者在后世以配偶关系,共同管理仙界奠定了基础。

2、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道教形象形成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各流派一直致力于把西王母吸纳为道教尊神,并为此作了很多工作,例如明确其所司掌职权、在道教中的地位以及神格等。其中明确西王母为道教经文传授者的职能,是将西王母从神话女神转变成为道教女仙的重要手段。

西王母是如何变为王母娘娘的?浅析道教对西王母形象演变的影响

西王母传授经文的相关故事在汉代著名纬书《尚书帝验期》中早有记载,但其“道教神圣经书的传授者”形象最终是在《汉武帝内传》基础上形成的。在《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传授给汉武帝由太上天皇所提供的《五岳真形图》,这一仪式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道教的神学体系中,山岳真形图一般就是道教中具有神圣意义的经书的前身。而西王母能够有资格传授《五岳真形图》代表西王母已从只能使用如不死药,仙桃等外物来使人获得长生不死的“授人以鱼”的阶段,进入到了“授人以渔”的传授谱系,即能传授让人理解道教本源意义的神圣经书。从这以后,“授经”便成为西王母在道教中的重要职能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道教流派都接纳了西王母的神圣经文传授者形象。

上清派将其列入该派重要的古代经文典籍《八素真经》、《三九素语玉精真诀》、《紫度炎光神元变经》的传授谱系中。并把它与三部经典道经的诞生和传承联系起来,这三部道经即是《大洞真经》、《雌一宝经》、《有妙经》,它们并称道经三奇灵宝派也不甘落后,将西王母纳入该派神圣经文的传授谱系之中。《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是最能展现灵宝派最核心理论的典籍。经文中认为,九天玉真长安神飞符和三天真生神符是太上大道君从元始天尊处获得并传给西王母的。灵宝派尊崇的“大梵隐语”这部重要经文也要依靠西王母在世间传播。《度人经》中也记载有西王母传授神圣经文的内容。

西王母是如何变为王母娘娘的?浅析道教对西王母形象演变的影响

还有一些道教流派也同样授权西王母获取和传授他们的重要经文。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皇派,把他们的神圣经文《洞神八帝妙精经》,并把三皇文称为“王母之玩贵”。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各个流派均不约而同的把西王母作为各自经典经文的传授者,主要有两个原因:

  •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都认为西王母作为“始阴之尊”,而这些流派各自的神圣经书(如上清派的《八素真经》、灵宝派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等)都是由元气演化而成的,因此西王母和这些神圣典籍拥有同一源头;
  • 第二个原因是道教各流派在西王母这个支撑点上逐渐建立属于本流派经文的传授谱系,使得本来毫无关联的道教经文有一个隐含的内在联系,为道教经典经文的系统整合和传承谱系的完善创造了机遇。所以,授权让西王母来传授各教派的经典经文,是魏晋南北朝道教各派在道教建构完整体系的大方向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道教流派里,上清教派相对来说更为重视女真,因此西王母的形象转变主要由魏晋南北朝的上清教派来负责进行。在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天上的神女降下凡间接见凡人的事情。这是这个时代特定的产物,很多文献如《真诰》等都对女仙降见有类似描述。例如,《真诰》中记载已称西王母第十三和第二十个女儿负责下凡接见杨羲。只有道教,尤其是其中的上清教派把民间流传较广的巫师通神活动进行增强和提纯,形成了道教独特的降真仪式。

西王母是如何变为王母娘娘的?浅析道教对西王母形象演变的影响

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民间祠庙信仰的盛行,西王母广泛接受女儿,这也是其作为很小就夭折的女孩子的养育者和保护者的职责。在这样的社会影响下,上清教派的神圣经书中,采用降诰的方法对在祠庙祭祀的女神进行收编和调整,以此完成这些女仙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梁代的陶弘景在创作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时特别将西王母摆在首要位置。这份神谱率先安置了“女真位”,西王母作为各种女仙的领袖。

3、唐代:西王母道教形象确立阶段

时至唐代,西王母在唐人信仰世界中是不同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先秦两汉的神话女神,魏晋南北朝构建的道教女仙,不同形象同时并存,混合交融。随着这个时期道教的进一步发展,西王母的道教形象通过《墉城集仙录》这部重要典籍得到明确,从这以后,西王母在道教中的形象没有也不会产生根本变化。

西王母是如何变为王母娘娘的?浅析道教对西王母形象演变的影响

西王母的祠庙信仰在魏晋南北朝发端,在隋唐时期更为流行,西王母的道教形象也由此被民众了解和接受。根据《旧唐书高宗纪下》中所说,唐朝的高宗皇帝在永淳二年的时候派遣使者前往祭祀西王母,由此可知西王母已经被纳入国家的整体祭祀内容里。西王母被纳入国家的祭祀体系正是显庆元年以来唐朝政府所颁布执行的对道教的各项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证明了唐朝初期西王母形象和信仰被国家所认可,进而拓展了西王母在各种阶级的信众和全国各个地方的影响。

唐代王母祠比起魏晋南北朝来显著增加。能在历史典籍中找到的,有华山、恒山、泰山等五岳名山以及回山的王母观、祠、宫等,这些建筑所处的位置地域突出,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在这个区域影响力很强。它们对西王母的道教形象的传播有很强的推动力。

道教女仙是整个道教神仙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把数量众多,杂乱无章的女仙按一定规律整合成一个系统,编辑成谱系,是道教在完成自身神学体系的构造中必须解决的疑难之一。

梁代的《真灵位业图》首先对此进行了尝试,首列“女真位”,让西王母成为众多女神仙的领袖,谱系在此初现端倪。

西王母是如何变为王母娘娘的?浅析道教对西王母形象演变的影响

到了唐朝,道教女仙的人数不断增加,唐朝末期的时候,道士杜光庭为了解决女仙众多,没有谱系的问题,特地编撰了《墉城集仙录》,这是一部以各个仙人的情况独立成篇的传记体的道教女仙谱系。杜光庭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指出《墉城集仙录》是“记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之事也”。然后将他表达了编撰这部神谱的主要原因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因为“观夫诰籍之中,图传所述,混同载录,未有解张”。故而需要按上清教派的神圣经文,总共有7部,分析整合成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女仙以金母为尊”。而金母在墉城这个地方管理众位女性神仙,所以这部整合从古到今女神仙修仙访道故事的纪传体神谱,就被命名为《墉城集仙录》。”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西王母形象在道教中的演变,从始至终都是在道教的基本理论“阴阳”观、气化宇宙论以及神学整体架构下开展的。而道教也在对民间信仰和神话中西王母形象原型吸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神学体系,创造性的开发了其特有的女仙神谱。

西王母形象经过道教理论的修正和强化,大大加强了其自身对于不同信众需求的适应能力,使得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演变过程中,始终在民众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由文史新论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