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由匡扶漢室轉變到挾天子以令諸侯?

用戶5547786683


改變曹操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東漢病入膏肓、無可救藥的局面。早年的曹操一心想實現心中的抱負,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匡扶漢室,但冰冷的現實澆滅了他的滿腔熱情。事實上,在當時的局勢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力挽狂瀾,匡扶漢室。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被過繼給了大宦官曹騰。受曹騰的蔭庇,曹操少年出仕,擔任洛陽北部尉,不畏權貴,專治不法之徒。後來曹操拜受諫議郎官後多次上書諫言,痛斥閹宦之禍、外戚當道,希望皇帝重視,扭轉漢室日益式微的局面,但可惜不被皇帝採納。其後又因為秉公執法得罪了大量權貴,不得回鄉不歸隱。

沉寂多年後,曹操在征剿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立功,擔任洛陽西園八部尉之一。隨後,曹操參與了誅殺宦官的行動,親眼看到了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的無能、以及以袁紹為首的士人集團的優柔寡斷,最終誅殺宦官的行動因以董卓入主洛陽而失敗。

其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以袁紹、袁術兄弟為首的其他軍閥為了保存實力,都想等到最後一刻摘取勝利果實,實現利益最大化,完全忘記了會盟討伐董卓,匡扶漢室的目的。只有曹操發揮實幹精神,捨身忘死討伐董卓,卻終因實力不濟而失敗。後來,曹操恥與其他諸侯為伍,憤然退出了會盟。

多年的經歷使曹操明逐漸領悟到了,整個東漢的權力體系已經爛到了根子上,僅憑他的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扭轉局面,除非自己擁有足夠的權力。

十八路諸侯瓦解後,董卓被王允和呂布殺死,中原大亂,群雄割據,各自混戰。曹操抓住時機“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在數十年間,東征西戰,統了一北方,改變了四分五裂,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

不破則不立,既然東漢已經陷入絕境無法自拔,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去舊革新,建立一個全新的政權,以曹操開明的政治思想和治國方略,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政權,對歷史的積極影響不言而喻。


湘野狂客


是天下四分五裂的形勢改變了曹操的初心,使他由匡扶漢室之臣,轉變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

(曹操)

當初,汝南相士許劭曾經對曹操說過:“你呀,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聽後哈哈大笑。

後來,曹操曾經做過洛陽尉,負責管理首都的治安。曹操執法嚴格而又不畏權貴,即使是氣焰沖天的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漢靈帝組建“西園新軍”時,曹操亦在軍中供職。

漢靈帝去世後,貴族集團內部為了爭奪權力再起紛爭,宦官與外戚則趁機興風作浪。外戚何進尤其想剷除宦官,而何太后卻一昧袒護宦官,令何進投鼠忌器。

(漢獻帝)

何進想召董卓進京幫助自己剷除宦官,而曹操勸他應該慎重。因為一旦董卓率軍入京,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

其實,何進手中有兵有將,原本無須依靠董卓的幫助。正如曹操所說:只需把為首的幾個宦官頭交給執法官吏,就能打掉宦官的勢力,何必冒險召董卓率兵入京呢?

但何進卻不顧曹操的勸告,執意召喚董卓率兵進京。誰知計劃不慎洩露出去了,董卓的兵還沒到,何進就被宦官騙進宮裡殺掉了!

大將軍何進之死,激怒了何進的部將袁紹和曹操,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率兵殺進了皇宮,殺掉了一大批宦官,這一年是公元189年。

(董卓)

同年,董卓率領的西涼兵馬也開進了洛陽,很快便吞併了何進的部隊,並廢掉漢帝劉辯,改立劉協做了皇帝。

漢獻帝即位後,董卓便以功臣自居,從而大權獨攬為所欲為。

袁紹一怒之下逃出洛陽,回老家招兵買馬拉隊伍去了。而曹操在行刺董卓失敗後,也逃回老家招兵買馬。

公元190年,一些漢朝的地方官率領隊伍匯聚到袁紹的麾下,公推袁紹為盟主聯合討伐董卓。然而,這些人卻各懷心腹事,面和心不和,見了利益就上,見了困難就讓。

(漢末軍閥割據形勢)

因此“十八路諸侯聯軍”看似聲勢浩大,但因無法形成合力,終究還是難成大事。

後來董卓劫持漢獻帝撤回了長安,並將洛陽城毀了,諸侯聯軍因勞而無功很快便瓦解了。

不但瓦解了,而且還為搶錢、搶糧、搶地盤而搞起了內訌,殺得是不亦樂乎!

此時,曹操已無法置身事外,形勢迫使他必須儘快做出擇抉:要恢復過去的舊秩序,已經很困難了。為了在亂世中生存下去,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儘快壯大自己的實力!

這是曹操的人生轉折點,從此以後曹操便迅速搶佔地盤,先後消滅了袁紹等北方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三國鼎立)

公元208年,曹操又舉兵南下欲統一天下。此時仍然不能說曹操就有取漢獻帝而代之的圖謀,不排除曹操仍有功成名就,以恢復漢室的功臣彪名吏冊的打算。因為此時的曹操仍以漢丞相自居,既末稱魏公也末稱魏王。

然而,儘管曹操輕而易舉迅速佔領荊州,但卻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擊敗,此後因元氣大傷曹操無力南下,三國鼎立的趨勢已經無可挽回。

因此,曹操便只能把注意力放到鞏固北方地盤上,並由此在心態上發生了變化。放棄了恢復漢朝舊秩序的打算,轉而開始為經營起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為此,曹操先是當了魏公,後來又做了魏王,隱隱然已有取漢獻帝而代之的苗頭。

然而,曹操畢竟還是有所顧忌的,因此當有人勸他做皇帝時,曹操才會說:“若天命在孤,孤願做周文王。”(《三國演義》)就是孫權慫恿曹操當皇帝,曹操也認為這是孫權想把他放在火上當烤肉!

(魏文帝曹丕)

然而,儘管如此,畢竟曹家已經奠定了在北方的統治基礎,取代名義上的東漢朝廷只是遲早的事。

因此,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他的繼承人曹丕便於同年迫使漢獻帝“禪位”,以魏國取代了漢朝。

總之而之,不是曹操不想匡扶漢室,而是天下四分五裂的形勢,使曹操做不成“治世之能臣”。而為了能夠在亂世中生存下去,曹操只能選擇做“亂世之梟雄”。


北疆同心聊歷史


曹操一開始,確實是一個有志青年,他本身的也並不是想那種。威脅漢天子的地位,最後逼到漢天子跟他對立的局面。

一開始的時候,曹操確實一心想維護漢天子的危險。你說一個最正常的事情,18路諸侯討伐董卓,當然歷史上面沒這麼多啊,那麼多路諸侯去討伐董卓,最後出了事情,董卓跑了唯一一個上去追的是誰就是曹操。曹操那個時候是滿腔熱血,一心想報國,一心想要殺國賊董卓,結果呢?

倒也不是說曹操後來沒良心,可你看看周圍的那些人有哪個做的比曹操好的?有哪個是跟曹操一樣的心裡的對於曹操來講,他把天下的諸侯都看病了,看透了。我他媽一心一意的維護漢室,結果我什麼都沒撈著不說,還被董卓一頓暴打,回過頭來還要受別人嘲諷,我這又是何必呢?與其這樣,我還不如活的自在一點。反正天高皇帝遠,誰都管不著,我,這個時候我就隨波逐流不就行了嗎?這個時候曹操就開始做了人生第一次轉變。

他選擇自立為王,就是想以後的孫權那樣,我不向中央政府稱臣納貢了,我選擇在自己地方稱王稱骨,我作為一個地方諸侯,我這樣倍有面子,至於說漢天子你愛怎麼玩怎麼玩,不關我的事情,我也管不著,反正又董卓在那裡杵著。這種事情我也沒辦法。

所以我可以看到曹操在兗州平定黃巾賊之後做事情。開始沒有章法了,地方的反叛勢力,他平定,地方勢力他也選擇去把他們給壓制下去。總之誰的條例在他面前都不好使,哪怕漢天子。

在這個時候漢天子居然給他發求救信了。這種事情當然落到其他人手裡面吶,自然也就是呵呵一笑,誰願意去拉一個祖宗到自己家裡面來受罪,只有曹操出於實力上的需求,他必須要漢天子。(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來作為自己自保的能力,這一點荀彧看的十分現實,所以這個時候荀彧要求曹操去。迎接漢天子,包括曹操手底下一批謀士都同意這個意見。

此時曹操終於把漢天子搶到自己手裡,這個時候對於曹操來講心境開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曹操這一生有一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個意思並不是說為了利益可以得罪天下人,而是說誰也不準加害他,他是這個人是人生父母養的,憑什麼你能害死我呀?所以曹操這一輩子十分小心謹慎,誰如果想要害他,只要有一點點的苗頭。曹操都會把他往死裡整。

漢天子來到曹操身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曹操作為一個地方大佬把漢天子掌握在自己手裡,漢天子也不是傻子,更不是一個傀儡,他也希望要自由,他也希望成為真正的漢天子,這個時候雙方之間形成權力的爭奪。曹操能怎麼做?在這場《權力的遊戲》爭奪裡面,一旦他失去了主導權,就只有活活被漢天子逼死的命運。

所以對於曹操來講,他這個時候必須要自保,必須要站出來去遏制天子的權力。這種事情在外人看來就是什麼呢?你曹操想要篡漢自立。想要去對抗天子。

你仔細想想,就當時曹操在軍隊在民間的那種影響力,就他那點兒功勞。他想篡漢字裡不就是眨眨眼的事情嗎?這種事情你看看荀彧的表現,就知道最後甚至以自殺明志。其實大家也都慶祝曹操,距離那個天子之位也就差一個點頭的功夫。

最後曹操還是沒有選擇竄漢字裡,為什麼他心裡面還是當初的那個青年?只不過因為權力因為命運的捉弄,最後成就了這番的地位,己至於曹操自己都感覺尷尬,所以把這個事情就扔給了自己的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