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陳宮寧陪呂布一塊死,為什麼不願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起生?

大馬哈魚12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與不仁不義之人為伍,終會不得善終啊


記錄生活的龍哥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聽風。

陳宮與呂布在下邳戰敗被擒,陳宮在白門樓上剛直不屈,引頸能刑。那為什麼不求曹操放人,畢竟他曾經救過曹操。

一是救走曹操後,在追隨的途中看清了曹操的為人,曹操務實,殘忍,利已,曹操的理想和抱負很大,就是取漢而代之,陳宮忠心仁義,首先兩人踐行的價值觀和理念不同,尤其是殺害呂伯奢一家時所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為陳宮所不齒,而棄之而去。

二是呂布刺殺董卓後,雖也四處逃亡,但終歸也是聞名全國,雄據一方的軍閥,並且武功蓋世,英勇無雙,雖無謀略,但因此也沒那麼大的野心和報負,所以陳宮勸陳留太守張邈,與呂布聯手共抗曹操,以匡扶漢室。最終呂布未聽陳宮諫言而致下邳失守,束手被擒。

以上可以看出,陳宮一是不齒曹操的殘暴與為人,二是而東漢末期文人注重氣節,寧可戰死而不願投降。


聽風軒主


非常榮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觀點:

1.曹操當年刺殺董卓失敗之後被陳宮抓住,當時的陳宮是東漢末年中牟縣縣令,一次偶然的機會抓獲曹操,聽說曹操敢於刺殺董卓,對於曹操陳宮更是十分欣賞,於是私下將曹操偷偷放走,自己也跟隨曹操一路逃亡。但是在二人逃到曹操父親曹嵩故友呂伯奢家中,受到熱情款待時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誤以為呂伯奢家人慾擒二人報官求賞,因此殺掉其家人。得知誤會後二人連夜離開呂家,卻路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不想留下禍患留殺了伯奢。陳宮看到曹操的所作所為自覺曹操不是一個能夠跟隨的明主,但又不忍心把他啥了,於是離開了曹操。當時陳宮就與曹操出現的觀念不同。

2.雖然因為一些理念不同的原因陳宮沒有繼續追隨曹操,可曹操也很感念陳宮當時的救命之恩,後來在陳宮替別人做說客的時候,曹操雖然大怒,卻還是沒有動陳宮性命,而是放他而去,可見曹操對待這個救命恩人還算是有些情義的。

3.陳宮與曹操為什麼沒有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陳宮當時看到曹操的所作所為和自身的觀念相差太大,正所謂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就不能一起共事,就好比方說現在,你願意與你的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一起共事嗎?當然不願意,所以在那時的人們在情、義面前可能看的比自己的命更重要,所以觀念不同陳宮寧願死了也不願意與曹操一起生。

再次感謝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星侃影視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周瑜、龐統、郭嘉等是一等一謀士,甚至還出來一句“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可安天下。”可見這些謀士是何等的厲害,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赤壁…………這一個個流傳百年的著名戰役,都在證明他們並非浪得虛名。

然而,在三國的世界,還有一個奇才,此人已一人智力,與曹操陣營的全部謀士周旋,其中包括郭嘉、荀彧、賈詡、荀攸等等,且沒有落下風,他就是陳宮。不過令人惋惜的是,陳宮在很早就去世了,一身的才華來沒有來得及施展,就和呂布一同慘死在白馬樓。呂布的戰績就不用多說了,但缺點照樣不少,有勇無謀說的就是像呂布這樣的人。這些陳宮不知道嗎?肯定是知道的。可為什麼到最後,面對曹操三番五次邀請,都還是無動於衷,依然沒有放棄呂布呢?

陳宮,東漢末官吏剛直烈壯,足智多謀。少與海內知名之士比皆相連結,青州黃巾起,兗州刺吏劉岱戰死。陳宮等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曹操東征陶謙,留陳宮等守東郡,宮與張邈等叛操迎呂布入兗州,呂布戰敗後,陳宮隨呂布投徐州牧劉備,勸呂布襲取徐州以為根本。陳宮極力主張呂布與袁術和婚、形成徐揚合縱以抗拒曹操。惜呂布無謀,沒有采納其計策,及遭陳登父子從中破壞,結果聯盟失敗,呂布兵敗後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義中陳宮曾為中牟縣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敗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負而棄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見曹操之殘暴,濫殺呂伯奢一家而棄之而去,並與之誓不兩立。後輔助呂布和曹操作戰,多次設計打敗曹操,因呂布不聽其言,最終失敗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慾釋放之,但陳宮堅決不降而被殺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那色彩繽紛的人物譜中,陳宮是一個來去匆匆的角色。從卷一《曹孟德謀殺董卓》則開始,到卷四《白門曹操斬呂布》則為止,他出場的次數並不算多,就像一顆流星,在深沉的蒼穹中倏然劃過,又遽爾隕落。然而,他留給讀者的印象卻相當鮮明而深刻。羅貫中是怎樣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在他身上寄託著怎樣的創作意圖和美學意義?讓我們來探尋一番吧。一 其一,他深明大義。這首先表現於有名的捉放曹故事。 曹操謀刺董卓不成,倉皇逃歸故鄉。董卓聞之大怒,馬上懸出重賞:拿住者千金賞,封萬戶侯。就在這個時候,曹操被中牟縣的把關者抓住了。身為縣令的陳宮,一眼就認出了曹操。但他知道曹操原為董卓所看重,其謀刺董卓必有蹊蹺,便悄悄把曹操引到後院盤問。當曹操慷慨激昂地宣稱謀刺董卓是欲與國家除害,回家鄉則要發矯詔於四海,使天下諸侯共興兵誅董卓時,他不禁肅然起敬,馬上親釋其縛,扶之上座,酌酒再拜曰:‘公乃天下忠義之士也!’於是,他毅然放棄了向董卓邀功請賞的機會,拋棄了縣令職務,連夜與曹操一起出走。此時的陳宮,無疑是決心追隨曹操為國家除害的。 然而,僅僅過了三天,陳宮對曹操的看法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那是在他與曹操投宿呂伯奢家之後。開始,曹操由於疑心病重,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八口,陳宮還只是嘆息:孟德心多,誤殺好人!後來,在他們逃離途中,曹操為了斬草除根,又有意殺死了呂伯奢本人,陳宮便嚴厲指責曹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稱: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赤裸裸的極端利己主義的宣言,令人不寒而慄,自然也使陳宮從報國安民的憧憬中清醒了許多。此時,曹操在陳宮心目中一度留下的忠義之士的印象已經煙消雲散,擺在面前的乃是一副猙獰的面孔,陳宮馬上判定他乃是狼心狗行之徒!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陳宮恨不得一劍殺死曹操,但又轉念一想: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之。於是,他扔下曹操,徑自走了(卷一,《曹操起兵伐董卓》則)。從此,陳宮與曹操一刀兩斷,並在道義上毫不含糊地站到了曹操的對立面上。 這個情節,一波三折,不但使曹操的奸雄面目第一次得到大暴露,而且使陳宮一開始就表現出關心國家,善惡分明的正直品格。

只因為如此所以陳宮寧陪呂布一塊死,也不願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起生


無韻詩翁


當初陳宮在曹操危難之際,不僅沒有用他交換榮華富貴,反而拋家舍業追隨他左右,由此可見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謀士,有匡扶漢室之心,但直到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後,其兇殘的性格讓他選擇了分道揚鑣。

陳宮離開曹操後,沒有選擇勢力龐大的袁紹,也沒有選擇以仁義為本的劉備,而是選擇了以有勇無謀的呂布。

世人都知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而這兩樣絕世居然合二為一了。他不但武力高超,手下還有張遼、臧霸等八健將,以及數千精良的幷州鐵騎,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除此之外呂布性格爽直,對陳宮禮遇有加,而且心性像個孩子沒有其他梟雄那樣奸詐,比較好控制。

陳宮選擇呂布後就獻計偷襲了曹操的兗州,跟曹操結下深厚樑子,在以後的戰爭中,由於呂布不聽他的勸諫,最終落的兵敗身亡的下場。

陳宮對曹操有救命之恩,曹操雖然說不殺他,但是他已經跟曹操鬧翻了,留在這裡也很尷尬,同時他的理想也破滅了,所以死亡是最好的歸宿。




金剪刀阿肖


既然問題標註了《三國演義》,那我就以《三國演義》的內容進行分析。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跑,跑到中牟縣時被捕,當時陳宮是縣令。陳宮以為曹操忠於漢室,又有遠大志向,是個有作為的人,於是就放了曹操,並且自己官也不做了,跟隨了曹操。但是,陳宮跟隨曹操走的路上,卻認清了曹操的為人。當時,他們倆在曹操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家留宿,本來人家是一片好心要給他們殺豬吃,可曹操疑心太重,以為要殺他,於是曹操把呂伯奢的家人都給殺了。事後,曹操發現錯殺人了,就和陳宮逃走。在路上,碰到了呂伯奢買酒回來,曹操又把呂伯奢給殺了滅口。然後曹操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時陳宮徹底瞭解了曹操的為人,於是果斷地離開了曹操。後來陳宮投奔了呂布,成了呂布的謀士。呂布和曹操為爭奪地盤發生多次戰爭,互有勝敗。最終還是曹操獲勝,在下坯城,擒了呂布和陳宮。曹操殺了呂布,本不想殺陳宮,但陳宮寧死不降,曹操沒辦法,也將陳宮殺死。

那麼我們回到問題中來,為什麼陳宮寧陪呂布一塊死,也不願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起生呢?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四點原因:

一、呂布雖勇而無謀,但人不壞。

雖然呂布少謀,但他也是一個英雄人物,畢竟是殺了奸賊董卓,立下大功。而且呂布武藝高強,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雖然呂布有時不太聽陳宮的話,但呂布並不奸詐,人也不壞,陳宮只當他是沒長大的孩子。陳宮覺得和呂布一塊死,也並不丟人。

二、曹操雖是“正義”一方,但為人奸詐、多疑。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表面上是“正義”一方,但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況且曹操為人奸詐、多疑,陳宮覺得和這樣的領導在一起共事,每天得提心吊膽,多累呀!

三、好馬不吃回頭草。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陳宮如果再次跟隨曹操,那和第一次離開曹操的初衷豈不矛盾?陳宮會覺得自己的意志太不堅定,被別人恥笑。

四、投降是恥辱。

古代戰爭講究“誓死不降”,這樣會讓人當英雄看待。不管你有多麼充分的理由,投降敵人就是巨大的恥辱,所以陳宮寧死不降,也是保存一種氣節。

總之,陳宮寧陪呂布死,不隨曹操生,是他對自己信念的堅持,是一種潔身自好的體現。



博超講堂


早年陳宮和曹操二人避難時,來到了曹操父親曹嵩的好友呂伯奢家中。

呂伯奢一家對二人非常歡迎,交談過後,呂伯奢去附近的鎮上買酒。

生性多疑的曹操,以為呂伯奢是去鎮上報官。

不聽陳宮的勸阻,曹操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說罷便提刀將呂伯奢一家滅口,等到呂伯奢回來時,曹操看到並沒有官兵跟隨。頓時心生後悔。奈何滔天罪行已犯下,隨即將呂伯奢也給殺了。

陳宮見此情景,頓時心生寒意。

深感曹操此人不是一位明主。

二人也從此結怨,分道揚鑣。


嘻哈大白


我是歷史愛好者滌塵索金,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純屬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大家更多的交流。

陳宮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是三國早期著名的謀士,他一開始追隨曹操,隨後與曹操決裂,轉而輔佐呂布,最終隨呂布被曹操擊敗被殺,其根本原因陳宮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秉承著士為知己者死的道德理念。

初仕曹操

曹操擔任東郡太守時,陳宮正式出山追隨曹操。此時的曹操地盤小、兵馬少,屬於事業的草創階段,陳宮的加入讓曹操的事業有了質的提升。

陳宮善於謀劃且公關能力很強,利用原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誅殺的契機,成功讓曹操入住兗州,隨後取得對黃巾軍作戰的連續勝利,使得曹操成功佔據一州之地,擴編軍隊,從此擁有逐鹿天下的資本。

可以說陳宮在曹操手下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能力,為曹操的崛起立下汗馬功勞。

與曹決裂

隨著追隨曹操的時間越來越長,陳宮對曹操的瞭解也在逐步加深,他發現曹操並不值得他託付,原因如下:

  • 疑心病重

曹操是一個對人缺乏信任的人,他雖然注重禮賢下士,但是大多都流於形式,能夠真正得到他信任,進去他核心決策圈的始終是他的那些親朋故舊。

陳宮雖然加入曹操團隊的時間不長,但是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曹操對陳宮沒有給予相匹配的回報,使得陳宮有點心灰意冷。

  • 殘忍好殺

曹操事業剛有起色,就聽說父親被陶謙部下誅殺的噩耗,喪失理智的曹操向世人展現出他殘暴的一面,率軍大舉進攻徐州,並在徐州屠城以發洩心中怒火。

陳宮目睹曹操犯下的罪行,發現曹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自己的完全相左,使得他下定決心與曹操決裂。

轉投呂布

陳宮認為曹操能夠佔據兗州完全是自己的功勞,現在既然決心與曹操做切割,那麼兗州也必須轉手他人。

於是陳宮與張邈、張超、許汜、王楷等人合謀叛變,邀請正在到處尋找落腳點的呂布入主兗州,雖很快獲得兗州各郡郡守的響應,但最終被曹操擊敗。

陳宮原本不看好呂布,認為他只是天下聞名的武將,但沒有平定天下的能力,之所以選擇呂布入主兗州完全是權宜之計。

不久後便夥同呂布的部將郝萌叛亂,藉機意圖轉投到實力雄厚的袁術帳下。

郝萌反叛失敗後,呂布原本想追究同謀者的責任,但是聽說是陳宮,便不再提及此事。陳宮因此大受感動,發現原來呂布原來如此敬重和信任自己,這才是他值得奉獻一切的名主。

下邳兵敗後,面對曹操的威逼利誘,陳宮毅然決然的決心追隨呂布赴死。

筆者結語

陳宮原本認為曹操是能夠救萬民於水火的大才,因此選擇盡心竭力的輔佐曹操做大做強,但是後來發現曹操並不完全信任他,而且做事急功近利、殘暴不仁,與他的治世理念完全不相符,雙方合作下去只會讓矛盾越來越凸顯。

於是陳宮選擇當時戰鬥力爆表但處於失意狀態中的呂布作為打擊曹操的對手。合作以後發展原來呂布為人處事單純,將他倚為肱骨,即便他與人合謀作亂,呂布依然選擇包容。正所謂以真心換真情,從此陳宮對呂布誓死相隨,不離不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