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今天据说是“世界读书日”,我以为对于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来说,读书跟吃饭、睡觉没啥两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用特意拎出来说事。“世界读书日”也就是普通一天,没啥特别。反倒是某些人,平时一本书都不买,一页书都不翻,偏偏是每到这个日子,张口闭口的都是读书,朋友圈里晒得也还是书,好像博览群书,其实不过是个白丁。

还有些人也确实在读书,每天孜孜不倦,埋头苦读。可是读来读去,头脑中依旧一团浆糊,不明事理。提起美国,他们就想到阴谋论,见到方方,他们就咬牙切齿,骂人家“汉奸”,张文宏教授不过是认为吃粥没有营养,这帮人就跳脚大骂。他们活脱脱的是新时代的义和团,他们自以为是“爱国者”,实际上不是要把国家带到沟里的“碍国者”。我想,这帮人还是别晒书了,你们越晒越显出你们的愚蠢。

古人云,“正心诚意”,我以为读书之前也要正心诚意。在如今这个年月,我以为,读书之前务必要有个“仁义之心”,所谓的”仁义之心“,就是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就是时时刻刻的要把“人”放在心上。要相信这样的一句话,

“个人悲欢,永远都在宏大叙事之上。这是人类不死、人性不灭的根本依据。”


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村上春树说,“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我以为,村上说这句话,并不意味着鸡蛋永远正义,更不代表着高墙永远邪恶。而代表着村上的一种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布罗茨基说:“我们要理解所发生的事情,就必须站在牺牲者的一边,而不是站在幸存者或是胜利者的一边。”

就是把人当人, 须知人是一切行动的目的,而不是工具。这种目的论,是人类在这个星球能够延续几百万年的原因。凯斯特勒在《正午的黑暗》 一书中说,

“我们抛弃了一切传统,我们唯一的指导原则是结果原则。我们的航行没有伦理压舱物。也许邪恶的核心就在那里。也许人类不宜没有压舱物就航行。也许理性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指南针,把你引向一个迂回曲折的航道,以致最后的目标也消失在浓雾之中了。”

前媒体人朱学东就认为,这个压舱物就是人道主义。我以为解读的极好,只有时时刻刻对人道主义怀有敬畏之心,我们的航船才不至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搁浅沉没。

也正因如此,我们读书当读怀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书,能流传千古的名著,无论中外,大体都是如此。鲁迅说,“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她死去的女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人类的悲欢当然不相通,但读书多的人真的不会觉得“他们吵闹”。“人溺己溺”的精神,读书人还是要有的。

此外,读书的时候,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对正义、爱心与良知的追求,要多问几个问为什么,凡事不要认为理所应当。特别是疫情期间,出现很多打着情况紧急的旗号来剥夺普通人法赋和天赋的权利的事件。如果多读书、会读书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种行为的邪恶之处。

一句话,只有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我们才算是真的读书了。


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