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F 2020 Online | 採擷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教程(一)

編者按

第二十三屆全國介入心臟病學論壇(CCIF2020 Online)於4月21-25日正在全國在線同步直播,大會“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教程(一)”學術環節於4月22日在第四直播間成功舉辦。本學術環節主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丁燕生教授聯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單兆亮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盛琴慧教授、北京協和醫院高鵬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劉旭教授共同參與主持與在線討論。多位教授帶來了心律失常領域精彩學術講座,現分享如下。

北京朝陽醫院楊新春教授:房顫抗凝治療進展

CCIF 2020 Online | 採擷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教程(一)

房顫嚴重危害健康,且當前我國房顫患者病死率高於西方,雖然抗凝治療逐漸改善,但抗凝比例仍嚴重不足,據Garfield中國亞組數據顯示,不足⅓的中高危房顫患者接受抗凝治療,鑑於此,必須強化房顫管控舉措,首先要做好卒中風險評估(CHADS2/CHA2DS2-VASC)和出血風險評估(HAS-BLED),治療上,抗栓治療是基礎,其中華法林可有效預防與房顫相關的卒中發生風險,但是其有侷限性,亞洲人服用華法林導致ICH發生率高於其他人種,因此,需充分考慮決定藥物效應的個體因素。隨後,楊教授還就新型抗凝藥物使用策略、出血突發事件防控等方面分享了進展與經驗。最後,楊教授總結房顫綜合管理“ABC(Atrialfibrilation Better Bare)”路徑包括三個方面:A,預防卒中(Avoidstroke);B,緩解症狀(Bettersymptom management);C,控制危險因素(Cardiovascularand other comorbidities)。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菁教授:間隔窄QRS心動過速鑑別

CCIF 2020 Online | 採擷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教程(一)

臨床實踐工作中,要特別重視電極擺放、常規電生理測量及檢查,熟悉各種鑑別方法;具體到鑑別時,往往基於概率,但更常採用排除法,並且存在雙徑路,也就意味著旁道≠參與心動過速;此外,鑑別心動過速、機制合併存在並不少見,鑑別清楚之後再消融,有助於儘量避免盲目“試放電”;消融後保障足夠的觀察時間,便於尋找確切的成功指標,警惕間隔部位過度消融的合併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李康教授:RR間期不等的心動過速(從心電圖到心電生理)

CCIF 2020 Online | 採擷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教程(一)

李教授通過經典病例分享的形式,就RR間期不等同時伴隨有QRS有寬有窄/成組規律出現/表現為忽快忽慢/表現為短長交替/QRS形態不一等5位特殊病人的病理生理機制以及臨床救治措施進行了詳細闡述。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時向民教授:三維時代的拖帶標測方法

CCIF 2020 Online | 採擷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教程(一)

拖帶標測對於判斷心律失常機制有至關作用,時教授就拖帶的源起、注意事項以及拖帶融合波形成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認為隱匿性拖帶結合局部舒張期點位,ST及AT,以及與TCL的比值有助於尋找理想的消融靶點,並且三維繫統可通過WOI激動標測或Ripple明確心律失常機制,拖帶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判斷峽部及消融部位。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禹川教授:特發性室早標測與消融

CCIF 2020 Online | 採擷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教程(一)

王教授分別從早搏定位、早搏標測、早搏消融、併發症防治4個角度進行解讀。影響心電圖定位判斷的因素很多,包括心臟相關因素、患者因素、術者因素等,因此,要做到“有依據猜測,有保留相信”。對於誘發性早搏,要注意鑑別是否為臨床室早。激動標測時注意選擇最佳參考通道,關注標測導管遠端和近端電極激動順序,取點時確保與早搏模板形態一致,在標測導管靜止時取點,保持標註標準一致。起博標測時需要關注起博輸出設置,避免將自發早搏視為起博奪獲形態,仔細對比起博形態與自發早搏形態。治療上,他就所在中心早搏消融參數設置(模式選擇、功率、溫度、時間、灌流速度等)、指標檢測(抗組變化、心電圖變化等)、消融策略等進行了圖文並茂的展示。

在精彩的討論環節,多位網友在線留言,盛讚本學術環節不僅緊密立足臨床醫生所需,具有很強的實戰性與指導價值,而且也藉此機會將國內外心律失常領域新動態、新知識“收入囊中”,普及了知識,規範了臨床操作,同時再一次刷新了對心律失常學科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