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中國房顫日,陳明龍教授雲門診

房顫是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根據類型不同,無症狀房顫發生率為10%—40%,無症狀房顫和有症狀房顫的危害基本相同。據央視等媒體報道,我國房顫患病人數已經超1000萬,每年用於治療的費用高達300億元人民幣。

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我們請電生理大咖陳明龍教授走進克州人民醫院“雲門診”。

援疆:中國房顫日,陳明龍教授雲門診

首先由熱米娜醫師彙報患者病史:

男性,48歲,9年前因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併III度房室傳導阻滯,行主動脈瓣置換術和DDD起搏器植入後, 中途因起搏器電池耗竭更換過一次起搏器。6月前突發腦梗塞,出現右側肢體活動障礙,頭顱CT提示腦梗塞。有高血壓病史,平時未控制血壓。心電圖提示陣發性心房顫動。心超提示主動脈機械瓣膜置換術後,左室舒張末期內徑45mm, 左房43 mm,左室射血分數56%。患者長期口服華法林,9mg一天一次,INR 2.0-2.2。

問題:

1. 患者的腦梗塞是否與陣發性房顫有關?

2. 患者出現陣發性房顫後,起搏器的模式調整?

3. 患者右室心尖部起搏對心功能有影響,是否需要換成束支起搏或CRT起搏器?

4. 房顫的處理是否需要內科一站式?

5. 該患者合併主動脈增寬內徑達47mm,後續的降壓方案?

援疆:中國房顫日,陳明龍教授雲門診

陳明龍教授分析:

1. 從病因角度分析:患者單純主動脈瓣狹窄,一般來說風溼性心臟病單純累及主動脈瓣的情況少見,考慮先天性瓣膜發育不良,在高血壓的外因作用下,瓣膜病變加速進展,出現主動脈瓣狹窄,後行主動脈瓣置換。該患者在使用華法林的情況下出現腦梗塞,不一定與陣發性房顫有關,因機械瓣膜本身也會出現血栓,所以必須增加抗凝,結合患者目前出血低風險,血壓控制良好,調整華法林劑量,使INR至少在2.5以上,最好接近3,不超過3.5。

2. 患者是陣發性心房顫動,如果心室起搏比率高,發生心房顫動的機會也高,所以建議仍給予DDD雙腔起搏模式,無需更換為VVI模式。

3.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會導致部分患者因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縮,出現心臟擴大,心功能下降等情況。但目前患者的左室舒張期末徑和左室射血分數尚在正常範圍,且此次起搏器才更換過,本著經濟學原則,目前暫不考慮更換為束支起搏或CRT起搏器。

4. 該患者的房顫是陣發性房顫,且目前尚無充足的證據證實此次腦梗塞與左心耳血栓一定相關,而且該患者尚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預防房顫,所以先不考慮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手術。可先考慮口服可達龍預防房顫,但要注意可達龍長期使用的心外副作用。特別強調對年輕的房顫患者,保留左心耳的儲備功能很重要,左心耳封堵應慎重。建議繼續強化華法林抗凝。

5. 主動脈瓣病變患者如二葉式主動脈瓣病變,會合並主動脈病變,出現主動脈內徑增大,甚至有併發主動脈夾層的風險,該患者目前主動脈內徑已達47mm,建議選擇ACEI和倍他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積極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並定期用心超隨訪主動脈內徑。

陳明龍教授指出:

心房顫動是目前心血管領域尚未攻克的頑症,心房顫動有血栓栓塞的風險,致殘率和致死率高。提高群眾對心房顫動的認識,加強患者教育,建立心房顫動的專業體系,包括患者的院前健康教育,預防策略,射頻消融等術後管理非常重要。

陳教授對房顫病人細緻入微的分析,這是在我們自己醫院也不一定能享受到的學術大餐。多學科會診討論,遠程雲門診,團隊學習已成為我們在疆工作的常態!

我們是來援疆的,更多的是來學習的。

援疆:中國房顫日,陳明龍教授雲門診

陳明龍教授簡介: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南京醫科大學A類特聘教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亞太心律學會會員分會主席,國際心律失常領域四大學會官方雜誌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JACC-EP),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 (JCE), Journal of Arrhythmia (JOA)編委,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PACE) 副主編。擅長心血管內科相關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診治,特別擅長於複雜心律失常如房顫、房速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肯定。曾多次於海內外大會上進行手術演示,技術推廣輻射全國及東南亞多國。其帶領的團隊在國際上首創持續性房顫的個性化消融策略,目前已在國內外醫院推廣開來,被行內專家稱為“南京方法”,全國多家媒體雜誌均報道過其先進事蹟。作為亞太心律學會組長參與2019全球室性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指南編寫。曾榮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一);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3項、江蘇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特等獎1項、江蘇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一等獎1項。完成或正在主持五項國際及國內大規模多中心臨床研究。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50餘篇。均為國內外知名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雜誌,包括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 Heart Rhythm,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 Europace, PACE,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以及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等。共7篇臨床研究被全球指南引用;兩種手術方法被全球經典教科書Braunwald's heart disease《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和《Catheter Ablation of Cardiac Arrhythmias》推薦。(資料來源:江蘇省人民醫院官方網站)

【歡迎點擊鏈接閱讀我的專欄】

心臟康復 心力衰竭 高血壓與冠心病 腫瘤心臟病 妊娠合併心臟病 其他疾病 江蘇醫生在邊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