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考慮大灣區香港保險?

一、這與香港保險業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投資品類,以及美元計價保單

都有重要關係,而形成的香港保險業這種獨特風格的推動原因,也正是中國香港自身的發展歷程。

為什麼考慮大灣區香港保險?

香港保險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鴉片戰爭時期。1804年英國佔領香港後,便將中國首家保險公司諫當保險行(又稱廣州保險社)遷至香港。二戰結束後,香港藉助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成為連接國際和大陸的重要港口。隨著國際物資的流量不斷增大,香港保險業迎來快速發展時期,不少著名的國際外資保險公司也紛紛駐紮香港。往後,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面向世界的窗口,至今也是如此。

2014年,因為央視的報道《遠方的保單》,再次給公眾打開了一扇門。通過這扇門,公眾看到的不僅是高收益,還是透明帶來的安全感。隨後,在人民幣國家化,匯率逐步接近7的背景下,大陸居民赴港投保的保費及佔比一直在升高。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2020年3月13日)公佈2019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727億,比2018年上升6.5%。

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434億,佔個人業務總額25.2%。危疾、終身壽險及醫療產品仍是最受內地訪客歡迎的保險產品,分別佔內地訪客新造保單57%、34%和3%。

二、香港保險優勢有兩大類:制度優勢和產品優勢,與內陸形成有效組合,對沖風險。正如同香港和內地經濟,一資一社,這樣的多元價值觀,形成對外競爭合作的多個觸點。

首先第一大類優勢,與香港本身特殊的經濟制度有關:

1)《中英聯合聲明》中明確規定香港迴歸中國後依然實現普通法(及衡平法)。這一條非常重要,因為在普通法環境下,現代金融體系才能更高效的運作。眾所周知,現代社會的金融、公司都誕生於英國,普通法系就是金融體系運作的硬件環境,軟硬件高度配合,才能運作流暢。這個優勢是大陸法系依舊還在追趕之中。

2)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由於港元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俗稱聯繫匯率),使得香港金融機構間及香港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間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而香港政府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及香港政府可以長期保持財政盈餘,香港始終獲得最高主權信用評級。

3)香港沒有貨幣管制制度,資本可以完全自由進出香港。無論是人民幣、美元、港幣,只要在香港,就是自由的貨幣。

4)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中心指數中,長期穩第一梯隊(紐約、芝加哥、倫敦、東京、新加坡等學霸每年爭奪前10名),並且較長時間位居世界第三,擁有發達的、滲透全球的資本市場。

以上多項優勢是其它國家或地區所不能同時擁有的。

例如英國實現普通法,但英國無法實行聯繫匯率;如某英屬殖民地即實行普通法,又實行聯繫匯率制度,而它又無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正是香港擁有獨特的制度和產品優勢,進而吸引愈來愈多中國內地、亞洲及各國人士在香港保險公司購買。

第二大類優勢就在於保險產品本身,可以總結:高保障,低保費,高回報

1)高保障和低保費:買同樣保障額的保險,香港保險的保費低,這是因為香港的人均壽命長,使保費便宜,同時香港保險的絕大部分收入不只是來自承保收益,還有公司的的投資收益。香港擁有全球化的金融投資環境,可以更好的規避某一國、某一地區的風險,並且取得穩定收益。

2)高回報:中國內地經濟增長的速度開始放緩,銀行降準降息、人民幣貶值波動等等。這對因素一些有海外資金需求的人來說影響較大。

香港保單貨幣大部分是美元和港幣,而香港的保險公司全球性運營,盈利能力和風控能力都很穩健,其中的儲蓄型保險作為長期的投資計劃來說,在擁有長期回本承諾的安全前提下,平均預期收益可達5-6%。

三、當我們選購香港保險時,需要先明確,香港保險產品按功能主要分為保障型、儲蓄型和投資連結保險。

1、保障型保險

保障型保險產品主要用來護航未來的收入,購買的是保額,保額越高,未來可獲得保險保障就越多。

分類:保障型保險包括醫療險、重疾險、人壽險、意外險等。

作用:保障型保險針對的是保障“人身風險”,即發生人身或生命風險時,保障型保險就會發揮其作用給投保人相應的經濟補償。

2、儲蓄型保險

投資型保險產品是為了保護過去的財富,保費越多,守護的個人財富就越大。

分類:投資型包括儲蓄分紅險、萬能險

作用:投資型保險目的是為了規避“經濟風險”,當投保人家庭陷入經濟危機時,投資型保險便可以提供一筆備用資金幫助家庭和個人度過難關,具有一定的收益功能。

投資型保險的賣點不僅投資回報,而且是可以把未來一定要花的錢,以契約的型式固定到個人身上,做到老有所養,幼有所護,財有所承,業有所依。

四、香港保險業在世界保險業排名中,也常年和倫敦、紐約一起位列前三名,可以說代表著保險業和產品的發展前沿。各位讀者不要擔心挑選會很複雜,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內地香港都適用的邏輯,幫助自己更明確的分析:

具體包括三個步驟:

1、明確自己的購買目的

可以通過自我分析,明確需要保險的功能,不同的目的會指向不同的產品類型選擇,這些目標包括:

(1)為孩子準備教育金

(2)為自己準備養老金

(3)閒置資金保值增值

(4)財富的放大和傳承

(5)為自己和家人準備醫療或重疾保障

2、明確自我的投資期限和收益預期

明確自己投入資金的時間週期、預計孩子或家人使用養老金的時間點,以上的分析將會決定這筆保險投資的預期收益和持續時間。

另外對收益也要有一定的預期,是傾向於穩健更多些的儲蓄險,還是更加喜歡積極性的儲蓄產品。當然,整體上香港保險都是安全投資,並且倡導長期持有,為家人和自己創造長期收益。

3、對一家保險公司的感覺:

不同的公司有著自己的歷史、品牌和投資風格,更傾向於老牌公司歷史悠久?更傾向於選擇中資公司還是外資公司?過往的分紅實現率是不是能夠達成——這將決定投資者對保險公司的選擇。

五、很多讀者會因為香港的距離感,容易產生香港保險理賠麻煩的錯誤印象,在這裡,我們就將香港的理賠相關信息做以整理:

1)根據《香港保險條例》,所有在香港合法銷售和簽署的保單,都受到香港法律保護,無論簽署人是本地人、內地人士或者外國人士。所有的保單持有人在理賠程序中地位平等、權利一致,所以絕對不會出現區別對待的情況。

2)由於香港保單投保的時候需要來港,所以很多朋友擔心理賠的時候還要再跑一趟。實際上,理賠就是簡單的四個字“文件齊全”。只要把所需材料郵寄給保險公司或理財顧問,本人是不需要親自來的。

3)香港保險公司的理賠原則是“嚴核保、寬理賠”,所以在客戶投保時,會要求客戶如實申報健康狀況。有醫療記錄或健康狀況的客戶,保險公司會要求做相應的體檢。在這個核保過程中,保險公司可以全面地評定客戶的風險級別,並決定以何種條件受保。所以,銷售人員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客戶對核保過程的配合,是香港保險的理賠順暢的基礎。香港保險公司的理賠流程簡單,結果公開透明,每年都會公佈理賠報告。

4)由於語言翻譯的原因,同一種疾病,兩地有不同的譯名,例如,Parkinson‘s Disease,在內地譯為“帕金森氏症”,在香港稱為“柏金遜症”,但都指的是一種疾病。因此疾病名稱翻譯上的不同,對理賠沒有影響。

總結:高格局的選擇

為什麼考慮大灣區香港保險?

從香港和內地保險市場的發展程度來看,香港保險的確有更多優勢,但站在客戶的角度來看,香港和內地的保險並不矛盾,並且可以綜合搭配。

內地產品是人民幣計價,逐步互聯網化,客戶會感受到熟悉;香港產品以美元計價,強調傳統的文件投資及赴港審核,遵守全球通用的普通法系,客戶會因此走向國際化。

如同美國富豪、企業家將目光投向中國,挖掘中國機會一樣,中國的高淨值人群,在國內事業成功之際,也可以通過持有美元資產,平衡自己的風險和收益。這是國際化的免費午餐,可以在同等收益條件下,大幅降低風險。

中美的貨幣”性格”差距較大,中國以經濟主導,所以常年面臨通脹較高 、房價上升,貨幣購買力縮水的問題。

而美國以美元結算貨幣地位,同時與西方各國理念相合,擁有領先的科技優勢,以及受選民選票監督的通貨膨脹和物價控制。


高淨值人群在G2(中美競爭合作)時代,最好的策略,高淨值人群需要的就是高視野、高格局,不去糾結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縱觀棋局,走出最穩健的佈局。

整個世界格局是圍繞中美關係而演化的,兩者既互相競爭,也在貿易紐帶上緊密聯繫,例如美國蘋果較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而中國的貿易順差2018年有90%來自美國。無論未來誰嬴誰輸,或者更理想的雙贏,高格局都會獲得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