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連虧數年,恆天然“流血”離場已近尾聲

記者 | 張藝

減持一浪踏一浪而來。

貝因美(002570.SZ)股東恆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下稱恆天然)剛完成上個減持計劃,同日馬不停蹄提出新的減持計劃,以示其退出決心之堅定。

11月24日晚,貝因美公告,因股東自身資金需要,持有貝因美5949.9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5.82%)的股東恆天然計劃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067.5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3.00%)。

自2019年三季度恆天然萌生退意以來,恆天然至今的減持操作已持續了六個季度,其對貝因美的持股比例也由最初的18.82%降至最新的5.82%,累積減持1.33億股,佔總股本的13%。

三個月後,恆天然持股比例還會降至2.82%。再往後,因持股比例低於5%,恆天然要減持或清倉,都更為容易。

在最近一輪三個月的減持週期中,恆天然共減持貝因美股份3067.56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的3%,以減持均價計算,套現金額1.96億元。

業績欠佳或許是恆天然堅決離場的動力。

貝因美是一家主營奶粉的上市公司,2011年4月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但這家有著28年曆史的奶粉企業如今掉落在奶粉行業隊尾掙扎。

上市頭幾年,貝因美還處於健康的正增長趨勢,並在2013年實現營收和淨利潤巔峰,分別為61.17億元和7.21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此後業績大剎車,連年下滑,自2016年起,公司開始陷入虧損境地。

在此之前貝因美本拿著一手好牌。2015年,貝因美剛引入新的全球戰略投資者,也就是此次減持的主角——恆天然。

恆天然所持股份為2015年3月要約收購所得。當年,恆天然以每股18元的價格,以總價34.64億元收購後持有貝因美股份1.92億股,佔總股本18.82%,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

但這段“聯姻”的蜜月期並未持續太久,第二年起貝因美就出現業績大變臉。

2016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連續四年又三個季度,公司扣非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為虧損。最多的一年扣非後虧損11.39億元。貝因美不得不通過各種資產變現來保殼。

公司市值也由曾經300億元的巔峰縮水至如今的60億元左右規模。

恆天然公開提出貝因美在內控體系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對貝因美長期以來的業績表現“極度失望”。

因此,恆天然的此番離場並非獲利退出,而是“流血”離場。

恆天然戰略入股時,貝因美估值184億元;恆天然減持期間,貝因美市值一直處於60億-70億元區間。再加上貝因美在此期間未實施過任何分紅方案,這意味著恆天然的這筆買賣虧損超過60%,虧損金額超過20億元。

不止恆天然在減持,貝因美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在2020年一季度加入減持大軍。在連續四個季度的減持之下,貝因美集團累積減持3063.44萬股,減持比例3%。

不久前,貝因美集團上一個減持週期已結束,暫還未提出下一個減持計劃。

對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包括控股股東在內的兩家最重要的股東結伴大比例減持,這勢必說明最瞭解公司的人對公司前景不看好,未來股價難有起色。

讓人玩味的是,貝因美創始人謝宏在2011年上市首年便離任董事長、總裁職位,在2018年公司打響保殼戰之時重出江湖。

近兩年來看,殼雖保住了,但虧損未止。

2020年前三季度,因政府補助,貝因美業績才勉強為正,但扣非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虧損1438.52萬元。

在今年11月貝因美28週年慶的日子,公司創始人謝宏寫了一封內部信,提出這幾年“活著做強”。

對這家曾ST的公司,“活下來”正是公司首要目標,但如何“做強”,目前還未看到清晰的方向。

2020年8月25日,貝因美推出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12億元用於年產2萬噸配方奶粉及區域配送中心項目、新零售終端賦能項目、企業數智化信息系統升級項目、研發、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公司還因此終止2019年提出的股票回購計劃。

與恆天然分道揚鑣的日子,貝因美能否如創始人所述達到“做強”目標,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