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彩寶:天然、合成和處理紅寶石中的內含物

泰勒彩寶:天然、合成和處理紅寶石中的內含物

祖母綠、藍寶石和紅寶石“三大”有色寶石的顯微特徵輪流發表在冬季2016和夏季 2017 的G&G’s 雜質上。紅寶石長期以來一直是貿易中最頂級的寶石之一, 是溢價價格的制高點。從歷史上看, 他們的受歡迎是發展顏色和淨度處理 (包括加熱和染色,和現在最新的處理方法) 和合成寶石的關鍵。在1900s 代初,每年用焰熔法(維爾納葉法)合成生產500萬克拉的合成紅寶石。

泰勒彩寶:天然、合成和處理紅寶石中的內含物


創新的處理方法在滿足紅寶石市場的持續需求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 寶石學實驗室看到了鉻擴散紅寶石的出現 (McClure et al., 1993)。在2000s 代初, 國際市場上出現了使用鉛玻璃充填低品質紅寶石,成為寶石行業中最廣泛和問題最嚴重的處理方法之一 (McClure et al., 2006)。在2000s 早期, 也遇到了鈹擴散的紅寶石,人工使紅寶石擁有明亮的紅色成為可能,這些寶石有著強烈的棕色或深色的色調,傳統的熱處理是做不到的(Emmett et al., 2003)。例如,坦桑尼亞Songea的紅寶石在鈹的擴散作用下顏色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泰勒彩寶:天然、合成和處理紅寶石中的內含物


在過去十年中, 一些新的紅寶石礦床也產出了大量紅寶石滿足了市場的需求。自2009年蒙特普埃茲發現紅寶石以來, 莫桑比克已經成為寶石級紅寶石的主要生產國。2014年Gemfields 首次紅寶石拍賣會上,莫桑比克提供了超過200萬克拉的莫桑比克原石 (Lucas and Pardieu, 2014)。

泰勒彩寶:天然、合成和處理紅寶石中的內含物


這個圖表中展現了寶石顯微鏡下觀察天然、處理和合成紅寶石中的各種常見的內部特徵,部分是常見包體,部分極其少見。不同產地的紅寶石內部包體有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對紅寶石產地的鑑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