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才是最大的內耗,要成為會解決問題的人

這是個人人創業的年代,我認識的人當中就有個1987年出生的小夥子已經在創業了,並且成功地從只有6個核心成員的小團隊發展成為一家擁有400多名員工的公司,我們有幸和他進行了一番對話。他告訴我們,平時他和別人聊天的價格是一小時一千元。我心想,今天能夠免費與他聊天,真的是賺到了。 小夥子是在北京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具體的公司名稱我暫時就不透露了。通過與他談話,我的第一點感受就是,其實每一份成功創業的背後,一定有一顆真正為大眾解決問題的心。 據他透露,他們公司的老大從十幾歲就開始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觀察身邊人的行為習慣,有了這份洞見之後,他二十歲就碩士畢業,在幾家大公司歷練了十幾年之後,就帶上了幾個核心成員一起創業。他們所做的事情說起來也不復雜,就是通過對接銀行,真正幫助需要貸款的中小企業以及想要改變命運的藍領階層籌集資金,完成他們的夢想。 他給我的第二點感受是,有了夢想與方向是好的,接下來就是要看執行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你要能夠忍耐其中的反覆與枯燥。在過去的一年裡,小夥子沒有一天休息,每天上午十點上班晚上十二點才歇工,平時還要自學與工作相關的金融等行業知識。他說他自己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如今回過頭去看,曾經的自己遇到的那些問題都不能稱之為問題,隨著一個又一個問題的解決,他漸漸發現自己無形中就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不論看問題的角度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今非昔比。 所以如今人家身家幾千萬,也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了。 我的第三點感受,也就是這個小夥子反覆強調的一點,那就是未來的競爭一定是以人為本,每個人都在這個社會中塑造自我品牌,最終拼的不是別的,而是我們自己。

糾結才是最大的內耗,要成為會解決問題的人

真正說起來,其實你會發現,有很多人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正是眼下的安逸養出了一份惰性,做事只知道出蠻力卻不肯開竅,想都沒想過會有什麼危機。當真正的危機到來的時候,這些人不論年齡還是精力已經不再具有優勢,遇到了職業瓶頸後便不再尋求出路,唯一的指望就是公司不要開除他。 我在培訓機構裡遇到過形形色色的諮詢者,我一直堅定地認為,唯有一個人真正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的時候,真正的改變才可能發生。 有一回來了位年逾五十的諮詢者,剛開始諮詢師和她交談的時候她說自己什麼都會,於是諮詢師邀請我過去和她聊,後來通過交談才發現,這位老會計口中的“會”僅僅停留在手工做賬報稅等基礎工作層面,真正能夠發揮財務價值的稅務籌劃、內部風險控制等知識幾乎一片空白,然而對方不以為意,覺得這些並不重要。 “我覺得我的軟肋就是電腦,我只想學個金蝶做賬。”她相當自信地說。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職場類型。他們從來不曾想過需要改變,或者壓根兒就不曾走出改變的第一步,所以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一條道走到黑。所以當那個1987年出生的小夥子說起未來的競爭一定是人的競爭時,我深以為然。 他說他們公司曾經找到一家很有名氣的銀行談判,發現即便那種非常高大上的銀行,主管的意識仍然停留在“人力是最廉價的成本”的舊理念上,給一個應屆畢業生最多2千到3千的月薪,並且覺得80後做的一家互聯網公司能給到一個畢業生20萬到30萬的年薪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這些傳統行業以後如果不轉型,一定會被市場淘汰,因為真正優秀的人才留不住,能留下的多是混日子的人。”這位小夥子信心滿滿地說。 很多職場人糾纏在一些外力中,比如父母的期望、過來人的建議等,所以覺得什麼事情都困難重重,然而事實是我們往往自己把自己嚇倒了,殊不知關鍵在於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部分,你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怎樣的期許,這或許才是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我們太擅長把自己的價值觀隱藏起來,並吝嗇於拿到現實中進行比對,所以在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我們總會感到茫然無措,因為我們連自己想要的是怎樣的人生這個根本問題都還沒有弄清楚。

糾結才是最大的內耗,要成為會解決問題的人

我接觸過很多學員,很多人一開始的訴求都是找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對工作的追求漸漸出現了分水嶺,而這種差別源於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在自我提升方面投入成本的意願。 總是有人問我,到底選擇一個薪水低但輕鬆的工作,還是選擇一個薪水高卻很累的工作?我想問你們,我們為什麼陷入了非此即彼的選擇中呢?為什麼我們一直在選擇,卻從來不曾考慮過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在我看來,重點不是外在的勞累承擔或者薪水多少,因為做任何工作都會勞累,而薪水是你價值的直接反映,只要你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自然就會匹配相應的薪水。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份工作是否匹配你的特質?比如你無法想象一個創意無限的人從事會計工作是一種怎樣的場面,你也無法想象一名嚴謹的會計師玩起了策劃。當然我們不排除有少數人天賦異稟,做什麼都可以駕輕就熟,但對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我們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物質保障,其次就是這份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究竟在哪裡。如果想清了這些問題,很多答案自然就能浮出水面。 我從事培訓行業是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在企業裡做了十幾年財務之後,我開始進行自我分析,反思我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我發現,與其逃避問題讓它們在心底積壓成山,倒不如試著面對這些問題並且想辦法去解決它,在這個過程中再苦再累你都不會覺得心力交瘁,你甚至會在這份辛苦和勞累中收穫一份難得的成長。 以前的我是個超級怕麻煩的人,然而從事培訓行業之後,我發現自己真的得到了成長。這得益於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學員們,他們提出的問題更是千奇百怪。就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同時,我赫然發現自己曾經在企業裡苦苦思索不得的問題,慢慢地對我不再構成困擾。

糾結才是最大的內耗,要成為會解決問題的人

人生總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當我們解決了困擾自己的職業問題、情感問題以及家庭問題之後,我們才可以不再那麼糾結,我們發現一些全新的視角、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去重新審視問題本身。雖然情緒上的寬慰可以讓人在遭遇問題的時候感到好受一些,可如果不採用正向思維解決問題,再多的道理最終就像有毒的雞湯,很暖很好喝但依舊無法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 我開始嘗試寫出這些年的一些心得體會,一方面自己寫起來也感到得心應手,一方面接到的反饋也漸漸多了起來。我終於發現原來作者和讀者本身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未來的寫作競爭本質上就是作者能量的比拼,一味靠包裝宣傳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了。 這是一個變化迅猛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代,只要我們努力成為解決問題的人,這個時代將給予我們每個人一份前所未有的公平。 總結: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讓一些專業壁壘漸漸消失,也給到了我們每個人公平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讓我們放手一搏,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