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本地“網紅”探索“直播電商”本土傳統電商逐步實現轉型

疫情的暴發,讓電子商務的發展更上一層樓,以蘭州電商為代表的甘肅本土電商,在特殊時期發揮線上銷售農產品優勢的同時,也得到了更深層次地發展。“傳統電商當前面臨轉型,而當下也正是本土電商發展轉型的大好時機。”4月18日,在首次採用本土“網紅”直播帶貨方式的永靖鬱金香攝影大賽暨草莓採摘節上,甘肅淘一郎電商公司項目總監姚蕊觀點獨到。

毋庸置疑,線上銷售是甘肅農產品未來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如何發展?怎樣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增加農產品銷量?本土傳統電子商務又該如何轉型?近日,記者走訪我市部分電子商務企業和省市商務部門負責人。

現象:“網紅”直播帶貨本土農產品表現不俗

“我是甘肅人,也是本地的一名‘網紅’帶貨主播,這次是我第一次為本地農產品帶貨,我認為直播帶貨對於農產品的銷售來說,能讓消費者更直觀地看到產品的產地、種植環境、採摘等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引起消費慾望。”在永靖劉家峽的草莓大棚裡,“網紅”楊克紅正在為草莓的銷售做著直播,她告訴記者,網上帶貨的流量很大,銷售對象的範圍很廣。“每天我會做大約兩小時的直播,每次的下單量大約能達到200單以上。”楊克紅如是說。她認為,對於本土農產品來說,本土農產品的品質很好,但名氣與品質不成正比,而這種線上直播帶貨的形式正是迅速拉高人氣的有效辦法之一。“我們將培養本地網紅,加大‘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宣傳’的力度,開展各類線上線下促銷推廣活動,利用新電商渠道不斷擴大我縣農產品網銷規模。”永靖縣商務局副局長芝永澤告訴記者,目前該縣正在探索農產品直播電商新渠道,他認為這種直播電商的模式將對本土農產品、文化旅遊等方面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將開啟電商扶貧的新抓手。

今年以來,蘭州、慶陽等省內各地州市紛紛開展直播帶貨新模式,取得了令人驚豔的成績。近日,榆中縣副縣長許先文、榆中縣商務局局長石懷軍,通過“戰役助農”抖音直播活動,推介該縣百合等優質農產品。直播中,副縣長許先文在鏡頭前手拿鮮百合,與各地網友互動,介紹榆中縣特色旅遊、風土人情等情況,同時推介鮮百合等優質特色農產品,詳細講解其營養價值、做法及口感。直播間裡,廣大網友對此次接地氣的帶貨方式點贊不斷,並對我縣農特產品給予了一致好評。當天近兩小時的直播,觀看人數超7.2萬人,帶動百合銷售1000多單,共計3000餘斤。無獨有偶,日前蘭州市七里河區、慶陽市環縣和寧縣、武威市民勤縣、隴南市文縣的五位縣區長抱團亮相,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向網友們秀起了蘭州百合、環縣羊羔肉、寧縣紅富士蘋果、民勤人參果、文縣紋黨參等當地最具代表性的20餘種甘貨。直播中,甘肅五位縣區長擔綱主播,吸引了95.84萬人在線觀看,共售出20餘種特色甘貨20156件,總銷售額達1620萬元。

趨勢:本土傳統電商轉型短視頻營銷助力電商扶貧

“我們在2012年開始涉足電子商務,一開始是阿里巴巴的業務,隨後轉型做農村電商業務,依託於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助力甘肅本土農產品發展電子商務。”姚蕊告訴記者,甘肅淘一郎是甘肅本土電商,也是全省最早一批做電子商務的企業,一開始是依託大的電商平臺做電商。“從2019年開始,短視頻營銷逐步走入電商的視野並迅速成為線上銷售的中流砥柱。”姚蕊告訴記者,特別是今年的疫情暴發,助推了短視頻營銷的興起。“現在,我們正在通過為一些本土農產品選擇有一定粉絲量的‘網紅”直播帶貨,目前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姚蕊認為,未來,短視頻營銷的手段將是本土傳統電商轉型的趨勢。

“今年,我們將繼續圍繞商務特色助脫貧。”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全省將持續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打造綜合示範項目“升級版”。組織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帶動產品銷售。“根據省商務廳開展電商扶貧新模式的要求,我們今年將利用電商平臺開展多項活動擴大本土農產品銷售渠道。”芝永澤認為,電商扶貧的新模式將是以抖音、快手、長短視頻,把本土的農產品銷售出去,這也是本土農產品電商銷售模式的新探索。

“今年,根據省商務廳的安排要求,我們將進一步抓好農村電商扶貧。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與扶貧開發、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發展農副、旅遊、餐飲、民俗等多元化電商供應鏈,釋放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作用。”蘭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將完善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及鄉村級電商服務站點體系,以郵政為主體,整合配送資源,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打通“農村電商最後一公里”,力爭每個區縣到鄉鎮電商物流通行率達到80%,鄉鎮到村物流通行率達到40%以上。

培養本地“網紅”探索“直播電商”本土傳統電商逐步實現轉型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蘭州新聞網 蘭州日報

優質內容推薦

  • 央行又“降息”!5年期以上LPR下調至4.65%,如何影響房貸?
  • 恐龍園東有新地塊待出 配備15年制頂級國際學校
  • 樓盤質量問題被質疑,徐州某開發商“交房”遭遇信任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