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什麼是白喉?又該如何治療?

科普丨什麼是白喉?又該如何治療?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科普丨什麼是白喉?又該如何治療?

Q

什麼是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的一種感染。通常在發生暴露後2至5天出現症狀和體徵,其嚴重程度為輕度到重度不等。症狀的出現通常較為緩慢,初始症狀為咽喉痛和發熱。嚴重情況下,細菌會產生一種毒物(毒素),在咽喉後部形成厚厚的灰色或白色斑塊。這會阻塞呼吸道,導致呼吸或吞嚥困難,並出現犬吠樣咳。頸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由於淋巴結腫大而出現腫脹。

毒物也可能進入血流,所引起的併發症可能包括心肌炎症和損傷、神經炎症、腎臟問題以及由於血小板低導致的出血問題。心肌受損可能導致心率失常,神經炎症可能導致癱瘓。

Q

白喉如何傳播?

白喉很容易通過直接接觸或通過空氣中的呼吸道飛沫傳播,如咳嗽或打噴嚏。也可通過受到汙染的衣服和物品傳播。

Q

白喉如何診斷?

白喉的臨床診斷 通常依賴於覆蓋咽部的灰色滲出物(假膜)。雖然建議對疑似病例開展實驗室檢查,以達到確診目的,但應立即啟動治療。

Q

白喉如何治療?

用白喉抗毒素來治療白喉感染,通過靜脈或肌內注射方式給藥。還可用抗生素治療,以消除細菌和避免產生毒素,並防止傳給他人。

Q

是否推薦使用白喉疫苗?

世界各地的所有兒童都應得到白喉疫苗接種。嬰兒時期3劑全程基礎免疫程序是建立白喉終身免疫的基礎。此外,免疫接種計劃應確保在兒童期和青春期強化接種3劑含白喉類毒素的疫苗。無論年齡如何,沒有接種或未全程接種白喉疫苗的人員均應得到必要劑次的疫苗接種。

最近在幾個國家發生的白喉疫情顯示出疫苗接種覆蓋面不足狀況,同時表明了維持兒童免疫高覆蓋的重要性。沒有獲得免疫接種的人員無論所處環境如何都面臨著染病風險。估計全世界有86%的兒童在嬰兒時獲得了所推薦的3劑內含白喉的疫苗接種,14%沒有得到覆蓋或得到部分覆蓋。

Q

醫護人員是否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在流行地區和發生疫情期間,醫護人員面臨的白喉感染風險可能比普通人群大。因此,應特別注意對從職業性角度可能接觸白喉棒狀桿菌的醫護人員的免疫接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