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性别教育方式

错误的性别教育方式


我一直认为性别意识是教育出来的。在孩子青春期性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对于性别的概念是父母和周围人给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写什么就是什么。

中国人固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父母要不到男孩,起码嘴上要过瘾,给个心理安慰。父母对孩子性别的态度和称谓,就像给小孩子催眠一样的心理暗示和误导,久而久之,女孩子就会认为,男人就是强,女人就是弱,潜意识被父母灌输当男人比女人好,要成为强者,要像男人一样,自身歧视女性性别,产生性别认同障碍,逐渐歪了。

朋友第二胎生的还是儿子,于是她把刚刚满两岁的大儿子打扮成了闺女的模样,穿公主裙,还给他买了两个小辫夹在头发上面。由于孩子的脸庞长的清秀,不熟络的人都以为他是个女孩,而重点是渐渐地孩子应该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了,从此不愿意再穿男孩的衣服,整天吵吵着要穿花裙子,戴漂亮的发夹,我觉得匪夷所思,开始担忧孩子以后性取向的问题。


错误的性别教育方式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性别的差异首先从生理上得以区别,但存在一种心理上的性别意识,例如GAY中的受,心里会觉得身体中困了一个女人,而LES中的T,会觉得身体中困了一个男人,他们都觉得灵魂放错了身体,还有可能导致同性恋的几率增长。天生的同性恋并不是没有,但大多数受或T的形成,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家长或者长辈对其的性别教育、引导出现了偏差。

小云是一个12岁的女生,家里还有一个小6岁的弟弟和一个小8岁的妹妹,父母经常教育她,要好好照顾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被欺负的时候,要像隔壁的海哥哥一样保护他们。于是小云为了做到父母的要求,她不留长发,因为洗头发需要时间,她要省点时间出来帮弟弟妹妹辅导作业。小云还不穿裙子,因为上学的途中弟弟妹妹累了,她会背一段,穿裙子不方便。时间久了,小云告别了一切女孩子的东西,也对那些完全没有兴趣了,真正的变成了一个假小子了。男生没把她当女生,女生却把她当男生,得到了不少女同学的青睐。

家长把女孩当男孩养比将男孩当女孩养多得多。在男权社会中,很多人认为女孩像男孩是好事,是棒,有出息。如果是特别容易受到外界评价影响的女孩被父母叫“儿子”叫大了,会有男性崇拜思维,会恨自己是女儿身,会有性别的自我厌恶,难以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会看不起同性,喜欢穿着如男,行事如男,混在男人堆里等等,她们当然无法爱上跟自己“同一性”的男人,而会爱上与自己“异性”的女人,因为自我的性别定位决定了她们的情感和行事,一直被当成女孩养的男孩同理,久而久之在日后选择伴侣上面也就产生了误差。

我们还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有一种成因是成长过程中发生了性心理受创的事件,例如被引诱、猥亵和侵犯。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的性心理还没有成型,被不小心诱导就容易走向同的道路,如果早恋的对象是较为年长已经定型的的同性恋,基本上性心理也会向同发展;《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年幼被太监侵犯,感觉到自己的柔弱,会自卑怯懦,会仰慕强大的力量、渴望受到那种力量的保护,所以会爱上师兄那种很有男性气概的男性;而一部台湾影片中,一个少女在年幼被侵犯,十分厌恶身为女性的柔弱,渴望像男人一样有力量,也走向同的道路,所以人们才担心孩子的性取向会发生转变。


错误的性别教育方式


关注好孩子的社交环境,男孩子不是混在男人堆里就是安全,女孩子不是混在女人堆里就安全。防止小孩被不良引诱和侵犯,真的是父母的职责,否则事后再去追悔也弥补不了小孩的心灵创伤。尤其是一些独生子的家庭,养了20年的儿子,突然要做去变性手术,或者爱上了同性要结婚然后领养个孩子,父母都是极度崩溃欲哭无泪的,甚至还有气到中风的。

现在社会环境坚强,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品质,不应该划分为男女性别特质的标准。不是说要变得优秀,必须像男人,或者必须像女人。无论养男孩还是女孩,都要告诉他们要独立,要强大起来,正确的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异性相吸,追求所有美好的人类品质。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不是物质,而是健全的人格,进取的心态,快乐的心境,宽广的眼界。

所以,对待孩子的态度很重要,不要给他们错误的暗示和错误的示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选择的道路。相对于大多数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一些小众的生活方式和道路还是比较艰难的。对于一些天生的或者因为后来种种原因已经坚定自己道路的人我表示尊重,只要不危害社会,不妨碍他人的生活方式谁也没有权利去干涉。

但在绝大多数孩子还是陶胚,还没有定型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是否应该想想如何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保护好他们的健康意识,让他们的未来走得更顺畅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