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看中國

作為一個九五後,雖然對中國的成長沒有五六年代人的刻骨銘心,也沒有七八十年代人的歷歷在目,但我還是想談一談我們這代人眼中的中國。

小眼看中國

對於衣服的最初記憶,一直是模糊的。家裡算不上富裕,所以當時自己的很多衣服都是親戚家姐姐們穿剩下的,真正屬於自己的衣服沒有幾件。

印象中記憶猶新的是小時候對過年特別的憧憬,每一年兒童節一過就每隔幾天問我媽:“啥時候過年啊?”

我媽開始還很耐心地和我說,後來在我一遍又一遍的詢問下,不耐煩了。“你都問了多少遍了?!還有很多天,你那麼喜歡過年啊?!”記得當時我猛地點頭。

其實我哪是想過年,我只是想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的衣服,不管是紅還是綠的,只要是我的,我就喜歡。

後來大概十三四歲的時候,每年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新衣服對於我來說已經不新奇了。長大了,有自尊心了。

我開始不愛穿姐姐們的衣服,還好那時已經每個四季都有一兩件屬於自己的衣服。

還記得自己最喜歡的是那件大紅棉襖,厚厚的,特別暖和,我穿上去它,襯得小臉紅撲撲的,分外好看。不過缺點就是太長了。

小眼看中國

但按我媽的話來說“小孩個子長得快,應該買長一些的”那時候雖然衣服胖乎乎的,沒啥款式,但質量絕對地好。

再後來中學時代,每年有好幾套屬於自己的衣服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且款式也更加豐富多彩,比如說格子衫,蝙蝠衫,牛仔褲,連體褲……我最喜歡格子衫,因為衣服薄薄的,春秋穿起來特別適合,而且安靜的女生穿起來特別的淑女,文藝。

而我喜歡自己給大家造成的這種假象(偷笑),那時候衣服也不僅僅只是一種保暖的工具,而是裝點自己,改變氣質的一種外在形式。

小眼看中國

最後來到大學時代,女生的衣服便成了衣櫃裡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春天有碎花雪紡衫,純毛闊腿褲,衛衣等,夏天有鏤空上衣,連衣裙,吊帶等,秋天則有風衣,中長褲,打底褲等,冬天也是棉襖,大衣等盛行。

其中好多是不分季節的,啥時候都可以穿,只要你們善於搭配就行。

現在的衣服,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需要等到過年才有一件屬於自己的衣服,也不用考慮只是保暖。

現在的衣服款式越來越多,幾乎每一年都有比較流行的顏色和不同款式,我們買衣服完全都可以憑藉自己的喜好,挑選出適合自己尺寸的衣服。

衣服的購買形式為多種多樣,以前都是去街上購買,現在就連我們村都知道淘寶,都有一個拿快遞的地方。只不過每次都要交三塊錢。

小眼看中國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也離不開對食物的高度要求。

記得小學的時候去食堂吃飯需要先用錢賣飯票和菜票,飯票兩角,菜票三角,吃一餐需要五角錢。(左上角不是我小學食堂的飯菜票,但是特別地像)

那時候對於零食就是每天買幾顆糖,幾片辣條或方便麵。

一顆糖可以從放學在嘴裡含到家,幾片辣條也是你撕一點,他撕一點,方便麵吃完後有剩餘的佐料我們會倒在手心裡舔,或是泡水喝。

我們不會覺得自己可憐,依然會覺得美味。

小眼看中國

那時候食物是很少的,但我們總是會想出各種方法來解決美食。可能在現在有些人看來,當時的我們有點不講衛生,但是卻也是我們那裡農村小孩最真實的寫照。

中學時代,條件好一些了。去食堂吃飯,不必再拿飯票和菜票了,只需要用錢或是充卡就可以來解決,食堂裡也不再是一家獨大,而是有三四家。

他們分別負責我們早中晚三餐的供應,早上有包子,大饃,小籠包,油條和餃子等,中午和晚上你可以選擇吃飯還是吃麵。

除了正餐之外,我們也有了多餘的閒錢來買零食吃,零食的種類開始變多,就光是方便麵都有好幾種,比如說牛肉麵,幸運方便和三國方便麵。

記得三國方便麵裡面有三國大將人物收集,集滿多少個大將就可以換取小禮品。那時候最興奮的莫過於邊吃邊找卡片。

後來到大學,食堂有兩個,每個有好幾層,裡面都是好吃的,早餐也不僅僅是隻有一家了,而是有好幾家,這樣你可以有選擇的餘地。

小眼看中國

中餐和晚餐你也可以有肉夾饃,花甲,河粉,麻辣燙,麵食等多種選擇,而且食堂裡面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奶茶,烤肉,雞排等多重選擇。

如果你第一次開食堂都有不知道吃些什麼,但還好時間足夠地長,你可以在四年的時間裡慢慢經歷。

買零食我們選擇去大潤發,沃爾瑪,歐尚和家樂福等大型超市,每次都是一寢室出動,每人拎一大包零食回來。

有時候我們也會選擇在網上購買食品,網上的食品價格實惠。

海子曾經說過“我想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海子的願望,也是我的願望。

小眼看中國

小時候弟弟還沒出生前,家裡住的是平房,平房矮矮的,有時候家裡屋頂經常漏水。

後來弟弟出生不久,爸爸就給咱們家蓋了樓房。但那時候家裡也沒有多少錢,樓房只是看起來像個樓房。

外面的粉刷也沒有弄,紅紅的磚頭在我的記憶中伴隨了我家很多年。

後來大概高二的時候,我家直接跳過了外粉弄瓷磚來粉飾外牆。

因為爸爸是個瓦匠,他說看到城市裡已經有人這樣弄了,而且這個下雨的時候不會在牆上留有汙漬。

於是每次下完雨後,我都會跑出來看看,那牆果然被雨水洗刷得特別乾淨。

這是我家房子的變化,村子裡的房子大都也是如此,從平房到樓房,在從樓房演變成類似於“小別墅”。

房子的巨大變化,也見證了我們的生活在越變越好。

小眼看中國

記憶中,上小學路還是泥巴路,我們這些小孩都是結伴走路去的。

那時候路程很遠,若是下雨,穿著膠鞋,撐著傘只怕是更加難走。所以跌倒是常有的事。

我們家那是魚米之鄉,當然除了走路之外,還有划船這一通行方式。

記得我姑訂婚的時候,我們家就是划船劃了一天才到我姑父家裡。

大概到了初中的時候,因為在鄉里唸書,離家更遠了,有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

每次上學回家像一陣風騎著車穿梭在田野間,聽著田地裡的人說“呦,騎自行車回來了!”心裡滿滿的自豪。

可是也有不快的時候,下雨起風的時候,寒冬臘月的時候,穿著雨衣,棉襖騎著自行車風雨無阻地來回,就這樣來回了三年,從不間斷。

更加鬱悶的是,若是在路上鍊條斷了,你可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那時候會修鏈條是我們的必備。

高中時候,家裡有了摩托車,開學的時候爸爸會幫我把被子綁在後座上,載著我在柏油馬路上飛快地行使。

平時上學也不騎自行車了,而是坐公交車,有時候也會坐別人的私家車。條件好了,出行不再單一了。

上了大學,支付寶開始盛行,從而帶來小黃車,哈嘍單車,摩拜單車等共享單車的迅速發展。

週末的時候,在城市的各個拐角都有一輛共享單車,或黃或藍或橙。

它們成了城市裡最靚麗的風景線,而帥氣的男生帶著長髮飄飄的女孩騎著單車穿梭於校園內外,也成了許多少男少女青春最甜蜜的回憶。

那種車輪上轉動的愛情,慢悠悠,最是動人。

小眼看中國

共享單車是戀人間愛情的催化劑,卻也是單身狗的旅遊必備。放假了,若想去學校周邊的公園玩,便約上三五好友,騎著單車,迎風而去,興盡而歸,最是瀟灑。

出行方式的演變,讓我們更加的自由。

結語

作為一個九五後,我認為我們一代人的成長的歷程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一個側面顯現。

在國家的庇佑下,我們這代人活得安穩踏實,對國家的未來也充滿著希翼。

我們無比清醒地明白當今國力強盛的中國絕不是從天而降的幸運,而是無數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

我們也深知,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他們的曾經的浴血奮鬥,但也更加離不開我們一代人的繼續努力。

如今很多九零後已經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發光發熱,我們都在用行動表明我們這代不是垮掉的一代。

我們雖位卑但從不曾忘憂國,我們會做好我們該做的,盡到我們的職責,讓我們的衣食住行方面越來越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