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胡捍東:貼著鄉親們的心聲謀事創業

昔日,太湖縣城西鄉大龍村貧困發生率近三分之一,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4000多元,村集體無經營性收入;如今,山中窮困“大龍”一去不返,一個集體經濟欣欣向榮、旅遊產業嶄露頭角、貧困戶穩定脫貧的生態旅遊村,正展現在人們面前。到2019年底,脫貧戶人均純收入超過7000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52%。

4月14日,記者來到大龍村採訪,村民說,村裡的變化與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鬍捍東的艱辛努力和無私奉獻分不開。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胡捍東:貼著鄉親們的心聲謀事創業

發展特色產業 為貧困村“造血”

大龍村地處大別山區,總人口3250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53戶1055人,是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2017年5月,安徽工商職業學院辦公室主任胡捍東作為安徽省第七批選派駐村幹部,到大龍村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胡捍東剛到大龍村時,村裡土地大量撂荒,村級集體經濟空白,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於毛竹加工和外出務工,村內產業只有光伏電站,帶動貧困戶脫貧的能力遠遠不夠。如何讓大龍村人有穩定的增收門路、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擺脫貧困,成為擺在胡捍東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村裡需要確立一個特色產業,發揮‘造血’功能。”胡捍東說,“通過走訪貧困戶、摸排村情民情,瞭解到村裡有林下土雞養殖的基礎,12戶村民在養殖土雞。為了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我們2017年8月引進了安慶市景湖農業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方式建成大龍村林下土雞養殖基地,村裡以現金和項目入股,每年享受6萬元的固定分紅,村民以200畝山林入股,每年按每畝200元分紅。基地年養殖規模2萬羽,同時為養殖大戶和一般農戶提供種苗、技術服務等。由此,一個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大戶規模養殖為主體,村民分散養殖為補充的養殖體系和特色村級產業基本形成。”

龍頭企業的引進,激發了村民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胡捍東與村兩委因勢利導,於2017年12月成立了村集體性質的鴻圖合作社。在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村民先後成立了旅遊、中藥材、茶葉、農業、養牛等專業合作社七個,貧困村終於有了“造血”功能。到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不再是空白,合計收入16.5萬元。

關注民生 聞心聲做實事解難題

“貼著鄉親們的心聲謀事創業。”這是胡捍東對村幹部們常說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他工作的行動指南。

到村第三天,胡捍東到老書記家問計求策。“老書記告訴我,村裡最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就是看病不方便。年久失修的村醫務室建在一個山坡上,老人和病人上下不便,僅有的兩個村醫忙不過來。”胡捍東回憶說,“我們當時做出決定,在村部租用民房作為臨時衛生室,同時利用單位幫扶資金在村部對面新建村衛生室,並增加一名村醫。2017年底,新衛生室建成並投入使用,硬件設施在全縣來說都算好的。”

入村後,胡捍東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走訪貧困戶上。由於有些貧困戶白天外出務工,胡捍東便利用晚上入戶走訪。為了不耽誤貧困戶勞作,就到田間地頭與貧困戶談心,摸清每一個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並在此基礎上,與貧困戶一起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策,因戶施策。

“剛開始聽不太懂村民們說的方言,通過頻繁地走訪、交流,現在誰講話都能聽得懂了。”胡捍東說。近三年來,大龍村43戶貧困戶異地搬遷,57戶家庭危房改造,270餘戶貧困家庭發展了產業,90多名貧困家庭子女通過教育扶貧實現“學有所教”,每年100戶貧困家庭享受健康脫貧政策。通過修建組級道路,加固橋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開展清零行動,拆除危舊房屋160餘套,村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大為改觀。

記者看到大龍村會議室的牆上,掛著一面錦旗,那是潘灣組村民潘瑞代表村民組送給胡捍東的。這是因為近年來村裡發生巨大變化、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村民們特意表示對胡捍東的感謝。

村裡的變化是我最大的收穫

大龍村2017年順利出列,2019年貧困發生率降至0.52%,但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2019年,胡捍東引進蘄艾,在村內興建了200畝的艾葉基地,將原村衛生室改造成艾產品加工廠,生產艾條、艾絨、洗腳包等艾葉產品。今年2月,又增加了中藥防疫香囊產品,3月底完成4.5萬元的訂單,5月份還將完成一筆10萬元的訂單。

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潘敏,不能從事重勞力活,在胡捍東和村兩委的安排下到艾產品加工廠幫忙粉碎艾葉、裝香囊。“事情幹起來不累,一天100元,很不錯的。”潘敏對記者說。

胡捍東告訴記者,鑑於大龍村位於九井溪省級森林公園的核心地域,結合縣鄉產業發展規劃確立了以鄉村旅遊為主線,以民宿業為引領,民宿、休閒農業、林下土雞養殖、竹藝加工四位一體、融合發展、長短結合,以點帶面的產業發展思路。“接下來將通過發揮大龍村的獨特優勢,寫好‘農業+’文章,重點做好‘農業+旅遊’‘農業+加工業’等。”

目前,九井溪民宿帶一期項目正在查屋建設,配套採摘園、垂釣中心、林下健身步道、農民文化休閒廣場和農家樂。今年7月,民宿將正式對外營業,3家農家樂投入運營。

扶貧近三年的時間裡,農業公司的負責人開始嫌村裡的人文環境不好,不願投資,後來被胡捍東的誠心所打動;為了趕時間,胡捍東騎起了20多年沒騎過的摩托車,與貨車交匯時,摩托車翻了,人差點掉到了谷底;利用週末去做結石手術,身體狀況雖然不好,但仍然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扶貧路上遇到的艱辛,胡捍東輕描淡寫地略過,卻告訴記者,“村裡道路通了,新房屋建了,集體經濟辦起來了,農民收入增加了,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安報全媒體記者 楊一)

來源:掌上安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