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以逸待勞,再深的感情,也要適當示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三十六計的第四計——以逸待勞。看到這四個字,我們腦海中的第一感覺是:養精蓄銳,等到敵人疲倦的時候,給他們迎頭痛擊。這是以逸待勞的表面含義,也是詞典解釋,但並不深刻、全面。以逸待勞的背後有哪些深層的含義?以及,它在感情中,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接下來,我們從以逸待勞的歷史典故,深入分析它背後的寓意,以及它對我們感情生活的啟發。

歷史典故:夷陵之戰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殺了關羽,劉備怒不可遏,不聽諸葛亮的勸諫,親率大軍伐吳。劉備率領的蜀軍,一路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連連勝利,士氣旺盛。孫權一面向曹操結盟,一面派陸遜迎戰。

陸遜分析了當時形勢,劉備士氣正旺,而且居高臨下,難以進攻。於是,便撤出了山地,採取“以逸待勞”的手段,靜觀其變。

吳軍不進攻,蜀軍屯在山上,欲戰不能,隔了半年,蜀軍氣勢大降,吳軍等到時機成熟,放火燒了蜀軍駐紮在山上的營地。蜀軍大亂,慌忙撤退,陸遜實現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重大勝利。

三十六計|以逸待勞,再深的感情,也要適當示弱


分析:

1. 以逸待勞中的“待”,是一個全面分析局勢後的主動措施,並不是我啥也不幹,光等著就行了。“待”包含了人的積極主動性,我們應該如何去消耗敵人的士氣,如何牽著敵人的鼻子走。它體現的是一種掌控性!

劉備和陸遜僵持不下,劉備想速戰速決,不斷引誘陸遜出戰,但是,陸遜早就識破了劉備計謀,堅守不戰。等到劉備士氣疲憊的時候,再去謀劃反擊,最終贏得了勝利。

2. 以逸待勞,以柔克剛。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士氣高漲,軍隊人數又多,陸遜則全是些老弱殘兵,而且數量還少。陸遜分析形勢,堅守不出,慢慢耗盡蜀軍氣勢。搞得蜀軍打也不是,撤也不是,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軍中士氣大落。這時候,蜀軍已經由強變弱,而吳軍養精蓄銳了大半年,逐漸由弱變強。強弱可變,剛柔也可變,正是這種陰陽變化,改變了士氣,也改變了戰況。

三十六計|以逸待勞,再深的感情,也要適當示弱


以逸待勞給我們的感情什麼啟發呢?

1. 沒有把握好局勢的感情,裂痕暗生。

陸遜為什麼能戰勝劉備,因為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把握了全局。感情也是一樣,如果把握不好形勢,掌握不好火候,該增進感情的時候,卻遲遲不表示;不該增進感情的時候,卻激烈追求。這樣的感情,雙方間必然會出現矛盾。

把握好局勢,掌握好火候,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比如求婚:

你和女朋友談了近一年,每天都黏在一起,你覺得和她的關係非常好。於是,某天,藉著節日的氣氛,向她求婚。

你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女朋友非常開心,但是,她沒有同意。

你以為的真的是你以為嗎!你以為已經和女朋友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是,她呢?她覺得到這一步了嗎?

失敗在於,你沒有把握好整個感情的形勢和進度,你只是從己方出發,只考慮到了自己,卻沒有考慮對方的狀態,這就是失敗的原因。

三十六計|以逸待勞,再深的感情,也要適當示弱


2. 感情雙方無所謂誰強誰弱,互補便好。

陰陽也會變化,強弱亦會改變,感情中,陰陽互補便是晴天。雙方太強,容易爭吵,互不讓步;雙方太弱,埋在心裡,積怨成多。

很多夫妻,個性都很強,吵吵鬧鬧一輩子,誰也不讓誰,一生就這麼過來了。吵架也許自己覺得沒什麼,但,對孩子的影響確是扎心的。孩子在吵架的氛圍中長大,人格的健全,怎麼能不受影響呢。

掌握好形勢,該強勢的時候就強,該示弱的時候就弱,靈活在強弱之間轉變。做好這些,為我們感情的和諧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