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為何“走”為上計呢?職場如何應用?

  《三十六計》算得上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了。很多人提起《三十六計》很容易想到一句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不僅是一條計謀更是大智慧。職場人更要通宵走為上的道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為何“走”為上計呢?職場如何應用?

  大家知道鴻門宴,在鴻門宴劉邦逃走,而後得天下。項羽敗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了漢朝,鴻門宴上劉邦走而得天下。

  楚懷王約定:先入關中者王。於是,劉邦與項羽各自領兵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先攻克咸陽,按道理他應該為關中王了。

  但隨後項羽也到了關中,劉邦自知不是對手,於是說服了項羽的叔叔項伯,請他在項羽面前說明情況,然後,劉邦向項羽道歉。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為何“走”為上計呢?職場如何應用?

  范增為了驗證劉邦的誠意,便建議項羽設宴,宴會上不乏美酒佳餚,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殺了劉邦,但項羽卻猶豫。

  范增於是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的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大帳,直視項羽。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為何“走”為上計呢?職場如何應用?

  項羽看此人氣度不凡,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部下時先賞賜美酒,又給他生豬腿。項羽問:你還能喝嗎?樊噲答:我死都不怕,何況酒。同時歷數劉邦的好。項羽聽後無言以對。劉邦則藉口上廁所趁機走了。

  那麼怎麼看這個走?走很多人認為是逃跑,是懦夫的行為。然而,很多人正是因為不知何時“走”,招致損失擴大,甚至導致犯更大的錯誤,最終追悔莫及。

  如賭徒,在賭場輸了錢不走,結果輸得更多;很多人捨不得面子,因一句話大打出手,釀下大禍而後悔不及;歷史上韓信幫助劉邦奪得天下成為漢朝,但不懂得功高震主之理,還在劉邦面前自詡帶兵多多益善,最後被殺;范蠡幫勾踐滅吳,功成後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急流勇退,最後成了富甲天下的富商。因此,“走”是一種智慧,實為上計。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為何“走”為上計呢?職場如何應用?

  在職場中,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時候住嘴。還記得那個滔滔不絕的領導嗎?

  很多職場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去找領導彙報一項工作,結果才講了一半,領導就開始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你的工作指手畫腳,提出各種問題。此時,你心中已經幾十萬只“草泥馬”在萬馬奔騰了,但礙於職場關係,你又不便發聲。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為何“走”為上計呢?職場如何應用?

  對於職場新人,還記得那個剛到華為時,就為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給任正非洋洋灑灑寫了一封“萬言書”的“紅人”嗎?原本想以自己的“獨到見地”來打動領導。切被任正非批覆: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為何“走”為上計呢?職場如何應用?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腳踏實地實踐的人,沒有深入去研究一件事情的人,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萬言書”,只能是井底之蛙。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為何“走”為上計呢?職場如何應用?

  走並非懦夫的行徑,知道何時走,何時閉嘴,不僅是一種謀略,更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