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敵戰計(三)

敵戰計:處於勢均力敵態勢之計謀。或躍於淵。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相愛相助。後用來指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在軍事謀略上指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

【原典】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釋義】

當局勢發展到必然會有所損失的時候,就應該犧牲局部來換取全局的勝利。

【淺解】

在軍事謀略上,如果暫時要以某種損失、失利為代價才能最終取勝,指揮者應當機立斷,作出某些局部、或暫時的犧牲,去保全或者爭取全局的、整體性的勝利。這是運用我國古代陰陽學說的陰陽相生相剋、相互轉化的道理而制定的軍事謀略。古人云:“兩利相權從其重,兩害相衡趨其輕。”以少量的損失換取很大的勝利,是划得來的。

【按語】

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解析】

兩軍對峙,敵優我劣或勢均力敵的情況是很多的。如果指揮者主觀指導正確,常可變劣勢為優勢。孫臏賽馬的故事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馬總體上不如對方的情況下,使他仍以二比一獲勝。但是,運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戰國時齊魏桂陵之戰,魏軍左軍最強,中軍次之,右軍最弱。齊將田忌準備按孫臏賽馬之計如法炮製,孫臏卻認為不可。他說,這次作戰不是爭個二勝一負,而應大量消滅敵人。於是用下軍對敵人最強的左軍,以中軍對勢均力敵的中軍,以力量最強的部隊迅速消滅敵人最弱的右軍。齊軍雖有局部失利,但敵方左軍、中軍已被鉗制住,右軍很快敗退。田忌迅即指揮已方上軍乘勝與中軍合力,力克敵方中軍,得手後,三軍合擊,一起攻破敵方最強的左軍。這樣,齊軍在全局上形成了優勢,終於取勝。李代桃僵,就是趨利避害,指揮的高明之處,是要會“算帳”。

【故事】

春秋末期,齊國大夫田成子獨攬了大權,當時齊國面臨內外交困的形勢,內部的百姓怨氣很大,外部諸侯不服。田成子因上臺“名分不正”,所以,對此一直苦無良策。禍不單行,越國藉口說他篡權諸侯,出兵攻打齊國。田成子一看慌了手腳,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對策。有的說:“越國來犯,實屬欺人太甚,我國雖兵力不如越國強大,但可以動員全國軍民,共同迎敵。”有的說:“時下國內人心浮動,許多臣民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到大王的恩惠。如果傾城出動,恐怕難得民心,難以服眾。”有的建議:“大王何不效仿他國,割讓幾個城池給越國,或可免動干戈。”爭來爭去,田成子都覺得不是破敵良策。他心裡捉摸:傾城出動迎敵,不僅耗費國力太大,而且僅靠一批善戰勇士帶領老百姓去打仗,不一定能獲勝,自己地位又不太穩定,鬧不好還會出現反戈一擊的局面。割讓城池也非上策,自己剛剛掌權,就舍城丟池,將來難以建立威望,後患無窮。正當他苦思冥想時,他的哥哥完子向他獻計說:“我請求大王准許我率領一批賢良之臣出城迎敵,迎敵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戰敗,不僅戰敗而且一定要全部戰死。如此,可退越兵,保全國家。”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田成子不解地問:“出城交戰似可准許,只是交戰一定要敗,敗還一定要死,這我就不明白了,請問何故如此呢?”完子從容回答:“王弟現在佔據齊國,老百姓不瞭解你的治國本領,沒有看到你的政績,有的私下裡議論紛紛,說你是竊國之盜,不一定願意為你打仗。現在越國來犯,而賢良之中又有不少驍勇善戰之臣,認為我們蒙受了恥辱,急於出兵迎戰。在我看來,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齊國已經很令人憂慮了。”“王兄所言極是,可為什麼非得你去主動戰死才能保全國家呢?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嗎?”田成子面對仁愛而又勇敢的哥哥仍苦思不得其解。完子說:“越國出兵無非是要在諸侯面前抖抖威風,撈個正義的名聲,況且,以他現在的實力完全吞併我們還不可能。我帶領一批賢良之士,出兵迎敵,戰而敗,敗而死,這叫以身殉道,越國一看殺死了大王的兄長,‘教訓’我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而隨我戰死的那些人也為國盡了孝心,沒有戰死的也不敢再回到齊國來,這樣一來,國內的人心也就穩定了,所以,據我看來,這是唯一的救國之策了。”田成子邊聽邊流淚,只好聽從兄長的建議,哭著為他送別。果然,完子以身殉道,救了齊國。在這個故事裡,完子正是在權衡各方面利弊後,果斷做出以己之死,而保國安的決心,李代桃僵,使齊國得以安定。

《三十六計》之敵戰計(三)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順手就牽了羊。比喻不費勁,乘機便得到的。現多指乘機拿走人家東西的偷竊行為。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釋義】

我方要善於捕捉時機,伺隙搗虛,變敵方小的疏漏而為我方小的得利。

【淺解】

“順手牽羊”是個比喻,喻指意外獲得某種便宜,或毫不費力地獲得某種平常要花大氣力才能獲得的東西。大部隊在運動的過程中,漏洞肯定很多,比如,大兵急於前進,各部運動速度不同,給養可能造成困難,協調可能不靈,戰線拉得越長,可乘之機一定更多。看準敵人的空隙,抓住時機一擊,只要有利,不一定完全取勝也行。這個方法,勝利者可以運用,失敗者也可以運用,強大的一方可以運用,弱小的一方也可以運用。

【按語】

大軍動處,其隙甚多,乘間取利,不必以勝。勝固可用,敗亦可用。

【解析】

凡是大軍行動的時候,肯定有很多的縫隙和漏洞,可以為我方所乘,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爭取,而且不必要,一定要通過作戰的方式,不一定非要跟他去,一對一的對抗,只要抓住他的機會,勝利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機會,失敗的時候,包括我們失利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些機會。戰爭史上一方經常用小股游擊隊,鑽進敵人的心臟,神出鬼沒打擊敵人,攻敵薄弱處,應手得利。這樣用順手牽羊取勝的例子,不勝枚舉。順手牽羊,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除了科學技術中不期而然的發現發明外,順手牽羊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貪小便宜之嫌,都不那麼正人君子氣。作為一種計謀,順手牽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動找上門來,而是著意尋找敵方的空子,或誘使敵方出現漏洞並進一步利用漏洞,從而使自己牽羊時很“順手”。

【故事】

明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紛紛揭竿而起。公元1640年7月,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四川,明朝主力大軍全部入四川圍剿,河南一帶的防務變得十分脆弱。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趁此機會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並且連續取得攻克宜陽、偃師、新安等城池的勝利。宜陽、偃師和新安屬豫西重鎮洛陽的外圍。明朝福王朱常洵就住在洛陽。朱常洵的母親是神宗朱翊鈞的愛姬,朱翊鈞愛屋及烏,對朱常洵也格外寵愛,把大量金銀財物賞賜給朱常洵。朱常洵金銀無數,卻異常吝嗇,不但洛陽城的百姓怨恨他,就是他府中的兵丁也時有不滿。官府的軍隊大多抽調入四川去平定張獻忠,洛陽城中已無多少將士,因此,洛陽城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變成了一座“兵弱而城富”的重鎮。李自成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攻取洛陽城的大好機會。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起義軍兵臨洛陽城下,拉開了攻城的序幕。生死關頭,福王朱常洵竟只顧自己,調集親兵保護府庫,對於城頭上的戰事不聞不問。守城將領一再要求朱常洵發放銀兩,犒賞守城士卒,朱常洵狠狠心才撥出了三千兩白銀,可是,區區三千兩白銀還被總兵王紹禹等人吞沒了。朱常洵忍痛又撥出一千兩,士兵們因分配不均而爭鬥不止,最後竟發展成兵變。士兵們將兵備道王允昌捆綁起來,將城樓燒燬,又大開北門,迎接起義軍入城。總兵王紹禹見大勢已去,倉皇跳城逃命,福王也企圖縋城逃跑,但沒跑多遠,就被起義軍抓獲。起義軍打開福王糧倉賑濟城內老百姓,舉城一片歡騰。李自成只用極小的代價就輕易地奪取了洛陽城。李自成抓住機會,積極行動,輕而易舉的拿下了洛陽,為推翻明朝做了很好的準備。

《三十六計》之敵戰計(三)

順手牽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