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只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吗?

公元564年正月,北周联合突厥进攻北齐,兵锋直达晋阳城下。北齐军以段韶为帅,获得大胜。突厥军见如此阵势,便在城外大掠而去。

同年12月,北周军再次起兵20万,大举进攻北齐。北齐以段韶、斛律光、高长恭为帅领兵救洛阳。周军以全军围攻洛阳将近两个月而不克,总兵力约8万。齐军抢占山坡高处,段韶在左,斛律光在右,兰陵王高长恭领中军。

历史上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只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吗?

战役开始,北周军以步军为前锋向前猛攻,北齐军步步收缩,向山上退去,引诱北周军战线逐渐拉长,之后北齐军以精锐从两翼展开猛烈反攻,使其逐渐溃败下来。这时,兰陵王独领500精骑杀入敌阵,穿透重重敌军,直抵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下。

历史上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只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吗?

因为兰陵王带军打仗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友军,直到兰陵王把头盔脱下,抬起头来往城里看去。城中守兵立刻认出是兰陵王,欢呼震天,遂打开城门,与城外的援军共击北周军。在内外夹击下,北周军十几万大军全部崩溃,从邙山到谷水的30里地都是北周军丢弃的兵器辎重。兰陵王一战成名,威名远扬。士兵们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

历史上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只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吗?

公元571年,北齐和北周反复拉锯于河南沿黄河一带,北周军夺取了北齐好几座城池。兰陵王和段韶共同领兵赴援,段韶于军中得病,兰陵王总督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柏谷、定阳等地围攻战的胜利。

兰陵王待人以诚,爱兵如子,有什么好吃好玩,都与士兵分享,即使是一个瓜,几个果子。对于女人,兰陵王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可能也因为自视清高吧,投怀送抱的女人从来不要。甚至皇帝赐给他的20个女人,他也只挑了一个,其他都看不上,退货了。

在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有一次对兰陵王说:“你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兰陵王回答说:“国事就是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后主高纬因为他说的“家事”,加上又听到士兵们传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兰陵王有谋反之心。

历史上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只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吗?

而兰陵王也察觉出皇帝对自己有猜忌之心,于是在处世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他觉得自己太完美反而不好,要给自己弄些缺点出来才好。于是就贪贿,什么贿赂都收。其实兰陵王的钱根本花不完,就是想给自己弄出点污名来,免得自己“功高盖主”。

但他的亲信相愿提醒他说,贪贿容易给人抓住把柄,不好,不如装病。兰陵王觉得很有道理,就每隔几天装病一次,给人感觉身体不太好的样子。

历史上,因功高盖主而酿成的惨剧不计其数。故兰陵王深得前车之鉴,所以做出如此举动,可见其超凡的智慧,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但即便如此退避,皇帝仍然不肯放过他。

公元573年5月。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兰陵王。兰陵王妃郑氏还要去见皇帝诉冤,兰陵王长叹道:“还有什么理由和必要去见皇帝呢?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于是就喝下毒酒死了,终年33岁。死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历史上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只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吗?

历史上兰陵王是怎么死的,只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吗?

4年后,北齐亡国,高氏全族被北周杀光。

兰陵王死前,将家里别人欠钱的借据全部烧掉,同时化为灰烬的也许还有他全部的希望和热情,以及他灿烂却短暂的一生。

秦朝丞相李斯临刑前,想的是做一个匹夫,和儿子牵着黄狗,自在逍遥地走出上蔡东门。东晋名士陆机被杀前,想的是年轻时在松江华亭临风举杯,听天上飞鹤清远的叫声。而兰陵王在走向他生命终点的最后时刻,是不是在想着邙山下领着500铁骑跃马冲向敌人如林般枪尖时的刹那?

对于兰陵王高长恭,这位天生的武士来说,也许他父亲将他抱上马背,驰骋在疾风浩荡的晋阳城郊的时刻,就是他人生忧患的开始吧。

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我们当然不能因噎废食,甘愿平庸一生,以求自保。只是在显露锋芒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谨防小人的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