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新生:互聯網賦能中國製造升級中國品牌

老字號要渡劫,新品牌要新生,在中國製造升級蝶變之前我們做好土壤。

渡劫+新生:互聯網賦能中國製造升級中國品牌

來源:騰訊科技

文 / 侯繼勇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再到中國名牌,中國製造業升級正在探索一條新路。

中國製造業升級提了很多年,曾經嘗試過許多路徑,比如騰籠換鳥,產業鏈升級等。

2008年金融危機後,決策者提出了“騰籠換鳥”的策略,從高能耗、高汙染、勞動力密集向低能耗、低汙染、高技術進階。

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決策者提出了從低端向高端,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進階的路線,邏輯是產業鏈升級。

無論騰籠換鳥,還是產業鏈升級,由決策者單向推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是由市場與決策者一起推動的,這是最大的不同。

1

促內需、保製造,就是保中國經濟

4月22日,阿里巴巴宣佈升級“新國貨計劃2020”,幫助商家加速產品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爭取讓每個消費者的購物車多3箇中國品牌。阿里賦能中國製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打通銷售通路,二是數字技術賦能。

阿里升級“新國貨計劃2020”

渡劫+新生:互聯網賦能中國製造升級中國品牌

在打通銷售通路方面,2018年,天貓發佈了“國潮行動”,2019年,阿里巴巴推出了“新國貨計劃”,2019年全年,”新國貨計劃“助力134個國產品牌在天貓上年銷售額超過10億、52個老字號年銷售額過億,上海、北京、廣東、浙江、四川最多。

除了國內銷售通路外,100多萬國貨商家通過天貓海外、Lazada、速賣通等平臺出海。

今年4月7日,阿里巴巴時隔11年再次啟動“春雷計劃”,發揮數字化力量創造新供給、激發新需求、促進新貿易。

新供給是什麼?就是有品牌、有品質的中國製造。新需求呢?主要指強大的內需,含有消費升級的意思,新貿易是新形勢下的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疫情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在新的形勢下,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會形成新的動態平衡。

在數字技術賦能方面,淘寶C2M計劃打造1000個數字產業帶“超級工廠”,通過反向定製和柔性供應鏈,推動製造體系發生深刻變革,賦能中國製造產業升級。更早一些的時候,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工廠”、“天天工廠”等。

疫情期間,阿里巴巴對製造企業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一、平臺免費,二,阿里釘釘、阿里云為代表在線辦公解決方案支持,三、整合資源支持。總結起來,還是兩方面,一是銷售通路,二是數字化技術賦能。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說:老字號要渡劫,新品牌要新生,在他們壯大之前我們做好土壤。

因為新冠疫情,恐慌蔓延,世界被擠兌了。世界被擠兌,會產生一個結果:低效、浪費的模式會被淘汰,新的高效的模式會產生。

賦能中國製造不是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的行動,而是平臺的集體行動,拼多多、京東同樣推出了類似的政策,2018年拼多多推出了“拼工廠”,蘇寧推出了“拼拼工廠”。疫情期間,拼多多推出了產業帶直播,京東推出了“產業帶廠直優品計劃”等。

外貿、消費、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疫情全球蔓延,外貿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春節之後,中國製造有序復工,產能已經恢復了,供給沒有問題了,但消費出問題了。電商平臺公司的一系列動作,有利於推動內需,彌補外貿的虧空。

拉動內需有利於中國製造業的發展,進而優化投資。固定投資三駕馬車分別是基礎投資、製造業、房地產,供需失衡,製造業就會受影響。出口遭遇重創,內需是製造業平衡供需唯一的希望。從這種意義上說,保內需就是保製造業,保製造業就是保經濟。

2

孤島化、全球化,崛起的中國品牌

阿里巴巴為何推“新國貨”?基於全球第一的國內消費市場,會像日本經濟泡沫後,消費者會選擇國產品牌,更注重質樸無華,新國貨時代真會到來。這不只是阿里巴巴的判斷,也是市場共識,特別是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蘇寧等的共識。

基於內需市場才能產生有影響力的本土化品牌。過去四十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製造工廠,但並沒有有影響力的全球品牌,這與本土市場的缺位、弱勢有關。隨著本土市場的崛起,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急遽的變化。

2009年,中國GDP(國民生產總值)超過日本。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GDP約為14.41萬億美元,全球第二,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億美元。同年,美國GDP初值為21.43萬億美元,全球第一。

IMF、世界銀行等機構預測“2030年左右中國將趕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對比經濟泡沫後的日本,中國的市場是日本的十倍,其想象空間是日本不能比的。

關於疫情結束後世界會如何,各種觀點五花八門,個人歸納有兩點,一是貨幣超發,全球流動性過剩;二是局部反全球化,正在形成“孤島化”趨勢。全球化面臨退潮和逆流不是現在才開始的,近年來,單邊主義、狹隘民族主義很有市場。

因為疫情帶來的恐慌,貨幣流速不夠,流動性過剩問題還不明顯,恐慌結束之後,流動性會找出口。

孤島化的結果,全球會產生幾個大的孤島,歐洲過去七十年的一體化實驗是一個失敗的實驗;日本太小,一直是個相對獨立的存在。兩個最大的孤島是中國和美國。只有這兩個孤島,才滿足系統完備性要求。與美國相比,中國未來市場空間更大。

流動性過剩的結果是尋找有價值的資產,最有價值的資產在最大的孤島內,中國資產升值,不論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都會如此。

阿里巴巴現在做的事情,是賦能中國製造,讓他們形成品牌,向名牌進化,這是一件做高中國估值的事情。

中國製造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階段:一、製造階段,這一階段的結果是全球最大的產能養成,這一階段已經完成,疫情期間這一優勢已經顯現;二、品牌階段,正在進行,類似日本過去三十年;三、名牌階段,未來全球的阿瑪尼、LV在中國。

名牌誕生的階段也是中國文化、價值觀、美學全球普及的階段。先不論文化、價值觀,古代中國美學有全球優勢,古代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制高點是漢唐,美學的制高點是宋、明,古代西方文化、政治、經濟的制高點是羅馬時代,美學的制高點是中世紀。

東西相較,很難說孰優孰劣,可以說是各擅勝場,中國製造最終會迭代升級為世界名牌。

逆全球化也不必那麼悲觀。這些年很多國家的政治領導人都說要“製造召回”,比如特朗普,這完全就是政治秀。疫情蔓延,全球就中國能復工復產,還能往哪裡召?政客說說容易,問問那些企業家,有這麼容易嗎?

近日,BondCapital合夥人、互聯網女皇MaryMeeker日前發佈《疫情下的互聯網趨勢》報告。她在報告中說:我們是樂觀主義者,並相信絕望的另一面是希望……我們需要政府、企業和企業家的大規模干預,才能實現另一面。

套用她的這句話,中國人更應該是樂觀主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