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IPO | 又一新冠疫苗研發公司 CureVac 上市,市值百億美元

尚無商業化產品,曾引發德美爭搶

今日 IPO | 又一新冠疫苗研發公司 CureVac 上市,市值百億美元

圖源公司官網


文丨向思琦

編輯丨黃俊杰


繼康希諾在科創板上市後,本月又一參與新冠疫苗研發的公司上市。


美東時間 8 月 14 日,CureVac(NASDAQ: CVAC)在納斯達克上市。招股書顯示,CureVac 此次發行價為 14-16 美元,計劃募資 1.8 億美元,並向最大外部股東,軟件公司 SAP 聯合創始人 Dietmar Hopp 增發價值 1 億歐元(約合 1.18 億美元)的股份,募資金額將主要用於新冠疫苗的研發。


CureVac 上市當日暴漲 249.38%,收於 55.9 美元 / 股,市值 98.6 億美元。


CureVac 成立於 2000 年,總部位於德國圖賓根,現員工已超過 450 名。CureVac 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療法的領先者,研發重點為疫苗與癌症、罕見病藥物。


CureVac 至今還沒有商業化產品,主要產品包括候選藥物 CV8102 和 CV7202,以及今年 1 月開始研發的新冠疫苗。三者均處於 1 期臨床試驗階段。


但這並未妨礙資本對它的青睞。據 Crunchbase 數據,CureVac 共計融資 11 輪,總額為 11 億美元。


今年 6、7 月,CureVac 完成了一輪共計高達 6.4 億美元的融資,超過先前披露的所有融資總額。投資人包括德國聯邦政府、葛蘭史素克、卡塔爾投資局和另一名未經披露的投資者。


目前,CureVac 實際控制方為 Dievini Hopp—— 德國軟件巨頭 SAP 聯合創始人 Dietmar Hopp 所創辦的生物科技公司。IPO 前,Dietmar Hopp 的控股公司持股 53.7%,國有復興信貸銀行持股 18.3%,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持股 9.2%。


專注研發 mRNA 疫苗,接種劑量低


細胞中的 mRNA 攜帶遺傳信息,能夠指導蛋白質合成。相比傳統疫苗,mRNA 疫苗更安全性:不會插入基因突變,可以被正常細胞降解等,且應對新型病毒更為快速、便捷。


1990 年代,mRNA 療法就已在概念上得到驗證。德國的 BioNTech、CureVac 和美國的 Moderna 三家公司是 mRNA 新冠疫苗的主要競爭者。CureVac 的進度明顯落後於兩位直接競爭對手。


疫苗需要經過三期臨床試驗,其中時間最長、最難通過的是 III 期。Moderna 是第一個進入 III 期臨床的新冠 mRNA 疫苗,預計今年年底批准上市。BioNTech 目前也處 II 期臨床階段。CureVac 則於今年 6 月中旬才進入 I 期臨床,預計第四季度獲得試驗結果。


CureVac 的優勢在於低劑量。Moderna 疫苗的 I 期臨床中,測試注射劑量為 100 微克。而 CureVac 疫苗只需 2 微克即可觸發抗體和 T 細胞(免疫反應中起核心作用)反應。相比之下,CureVac 生產一劑疫苗所需原料和時間遠少於其他公司。


基因疫苗審批難,年度虧損總額增加


和大部分生物醫藥創新公司一樣,CureVac 前期研發投入大,試驗、審批週期長,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會處於虧損狀態。


招股書顯示,CureVac 2018、2019 年度虧損總額為 7118 萬歐元、9984 萬歐元,上漲約 40%,2020 年第一季度虧損上漲約 12%。


CureVac 在招股書中稱,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處於鉅額虧損中,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虧損,且無法保證未來會盈利。


不過,在德國政府和歐盟支持、資本市場看好的情況下,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7 月宣佈向 CureVac 注資 1.3 億英鎊(約合 1.7 億美元),獲得近 10% 的股份。


疫苗研發耗時漫長,投資方會在技術突破關鍵點的時候支付費用。這也是 CureVac 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它的其它收入還包括對外授權專利。


兩公司還達成一項合作:CureVac 需負責 5 種 mRNA 疫苗和單株抗體產品進入臨床 1 期,葛蘭素史克則負責後續開發與商業化。


歐洲、美國競相扶持


全球疫情蔓延之際,新冠疫苗引發的競爭也變得激烈。


在 3 月初,CureVac 時任 CEO Daniel Menichella 曾作為生物技術公司的高級代表應邀至白宮,與特朗普及白宮新冠病毒工作組成員,討論快速開發和生產新冠疫苗的戰略。


此外,CureVac 還獲得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資金支持。


德國媒體《世界報》報道稱,特朗普此次有意為 CureVac 提供大量資金使其遷至美國,並讓美國獨家獲得其新冠疫苗。


CureVac 於 3 月 16 日發佈推特稱,在白宮會議期間和前後並未收到來自美國政府或相關實體的邀約。其控股方 Dievini Hopp 的 CEO 表示:“我們希望為全世界研發疫苗,而非單個國家。”


幾乎同一天,美聯社報道稱,歐盟宣佈將對 CureVac 進行數千萬美元的支持,以 “擴大歐洲新冠疫苗的開發和生產”。


德國於 5 月 20 日批准新規定,允許政府阻止外國企業收購包括生產疫苗、前體化學品、藥品在內的生物醫藥公司。


6 月 15 日,德國聯邦經濟部宣佈,將通過國有復興信貸銀行向 CureVac 注資 3 億歐元(約合 3.5 億美元),收購其約 23%的股份。有報道稱,政府此舉是防止公司被美國收購。


隨後歐盟委員會宣佈將動用 20 億歐元的緊急資金,與製藥公司簽署一系列預購候選疫苗協議,並將暫時放寬涉及轉基因生物的藥物試驗規則,以加快新冠疫苗開發。


今年夏季,CureVac 獲得了德政府的投資,以及歐盟達 7500 萬歐元(約合 8800 萬美元)的債務融資。


這些舉動表明,本土化疫苗的研發得到各方政府高度重視,已不只關乎技術和商業。


創始人是 RNA 疫苗研究的先驅之一,今年重回 CEO 崗位


CureVac 始於一次意外發現。


1990 年代,CureVac 創始人 Ingmar Hoerr 還是圖賓根大學的博士生。當時流行的更多是 DNA 治療。在一次試驗中,Hoerr 給一組小鼠注射了 DNA 以測試免疫反應,並給第二組注射了 RNA 作為對照。數據出來後,Hoerr 意外發現,注射 RNA 的老鼠反應要好得多。


以為是失誤的他再次重複了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果。Hoerr 開始認真思考 RNA 用於癌症疫苗的問題,並將此寫進了博士論文。


幾乎同一時間,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研究者也進行了 RNA 疫苗的早期研究,並開發出了技術。後來,Moderna 和 BioNTech 拿到這一技術的許可。


Hoerr 則於 2000 年創立了 CureVac,早期通過出售合成的 RNA 積累研究資金。


2017 年,埃博拉疫情爆發,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成立並與 CureVac 開展了多項合作。他們正在合作研發一臺移動設備,以在全球快速生產 mRNA 疫苗。


兩年前,CureVac 聘任了有長期生物技術業務執行經驗的 Daniel Menichella 作為 CEO,拓展業務。Hoerr 則被聘為顧問,並擔任公司監事。


今年 3 月的白宮會議引起爭議後,Hoerr 迴歸 CEO 崗位,稱公司現在更需要技術領導。


-FIN-


今日 IPO | 又一新冠疫苗研發公司 CureVac 上市,市值百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