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中國人愛買房,舉世皆知。

但鮮有人知道背後的真正原因:其一,深陷“有房才有家”傳統思想,無法自拔。縱使條件不足也要借錢、貸款買房;其二,無數過來人親身驗證,買房能“創富”。加上一直有人瘋狂鼓吹“房價只漲不跌”,越來越多的人更把房產當作是“攫取財富”的最佳工具;其三,房子與婚姻、教育、醫療、交通等都有“掛鉤”,它更是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社會地位、財富、階層等的象徵。因此,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買房無比重要。

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愛買房的國人也成功地把中國房地產市值推上了全球第一的寶座。而且伴隨著房地產不斷狂飆發展的,還有中國居民部門的負債率和住房空置率,前者已高達近60%。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僅用時20年就走完了老美40年才走完的歷程;後者的多家機構綜合數值也不低於20%,更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和數據均表明,這兩年房地產對經濟的負向擠壓,對消費、對實體制造業等的擠佔更是越發凸顯。而且高房價的危害,高房價帶來的社會弊端也在逐漸放大。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國家更是數不清已經喊了多少次“房住不炒”的口號了。

文章開頭說這些,想表達的意思很明確,無論國人再怎麼愛買房炒房,都不能再作為大力發展房地產的理由,我們經受不住房地產的再一輪騰飛了,無數剛需更經不住房價的再一次拉昇了。

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有句話說得很好,當所有人都習慣了房價上漲帶來的巨大好處之後,就沒有人再願意看到房價下跌。

種種信號顯示,樓市5年前的一幕似乎又要重演一次——一季度的短暫低迷之後,四五月份的樓市又開始“躁動不安”了。尤其是深圳、杭州、北京等地屢屢爆出“戴口罩搶房”、“千萬級豪宅日光”、“千人搶房再現”盛況;5.1長假更給了樓市回暖的良好契機,數據層面顯示,各地樓市都有不同程度回暖——五一小長假期間四大一線城市及二十多個二線城市,網籤成交量都迎來了大幅上漲,開發商的售樓處更是人頭攢動,不減往年火爆場景。

對此專家們更是直言,樓市“小陽春”並沒有缺席,只是遲到了。媒體也密集報道,“房價即將大漲”、“報復性買房來了”、“樓市即將火熱重啟”……事實真的如此嗎?

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樓市重啟火熱,房價迎來反彈,這一次恐怕有點難。揭開樓市真相,我們會發現,當前階段的樓市之火只是“虛火”,售樓處的人頭攢動也只是“應景”的存在,更多項目的所謂“火爆”其實也只是開發商、中介、媒體等的聯袂呈現罷了。

首先,少數幾個城市的樓市異動,不足以代表整個市場,且多家機構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5.1黃金週的樓市成色較往年有很大不足,居心不良者肆無忌憚鼓吹房價要反彈上漲,目的不純,購房者一定要擦亮眼,現在的樓市是最考驗智力的時候。

其次,更多的購房者當前階段依然是保持“觀望”姿態。說白了市場的回溫,也僅限於“看房的人”增多了——日前央行發佈的報告顯示,對於下一個季度的房價,只有23.0%的居民預期是“上漲”,剩餘77%的人對樓市還是持穩定和降溫的看法。

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再者,樓市連發了兩個“降溫”信號:

其一,黨媒經濟日報在昨天的評論文章中也明確提到了接下來樓市的走勢,“樓市調控必須堅持房住不炒,房地產調控的大門打開可能性依然很小。在這個背景下,未來幾個月10城庫存和去化週期會進一步上升,同時供求比會連升到3季度,這樣去化壓力繼續增大,樓市將繼續降溫。”

事實上,易居在今年初已經提到了,2020年新房將進入供大於求的局面。而且經此一役,絕大多數城市新房供應沒有來得及去化,加上4、5月份回暖質量和速度都嚴重不足,只有往年的六七成,所以總體而言,二三季度乃至到今年年底,各大城市的新房供應都是大於需求的,尤其是三四五線欠發達城市,新房去化難度更大,開發商的銷售壓力更大,樓市降溫的趨勢則更加顯著。

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其二,更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時間,央行、銀保監局、財政部等多個部門都出手“給樓市降溫”了。不僅重申了“房住不炒”的調控定位,更大力出手整頓了近期這股炒作抬頭、違規發放購房資金等種種亂象。

其實,即使沒有國家的重拳出擊整頓樓市,我們依然認為未來的樓市“翻不起大浪”,因為購買力、住房總量、金融支持等幾個影響房地產的關鍵因素都“疲軟”了。

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核心購買力方面:網易房產數據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八成的90後核心購買力買房需要依靠三代人“六個錢包”的支撐才能勉強拿得出購房首付款,“啃老買房”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住房總量方面:二三十年的迅猛發展之後,我們已經不缺房,很多城市房屋甚至嚴重過剩。央行幾天前的報告顯示,我們的住房擁有率已經高達96%,是美國的1.5倍。而且,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高達近40平方,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還是那句話,我們不缺房,我們只是缺少平均分配房子的手段。只要我們想做,合理分配房屋,抑制房價,都是分分鐘鐘的事。

金融方面:從過往來看,龐大的資金支撐才是樓市長盛不衰的關鍵。但現在這個關鍵因素也發生變化了——我們正面臨資金嚴重向房地產傾斜的現實。再這麼繼續下去,一方面會繼續對其它產業造成擠壓;另一方面,也影響整個金融大局的穩定。所以,從18年底開始,央行、銀保監等部門對流向房地產的資金的監管力度就加大了。多地前前後後更啟動過幾次大力度的房地產金融整頓活動。事實上開發商、炒房投資客以及普通剛需都嚐到了金融管控的“苦滋味”了。

綜合上述分析,2020年樓市重啟火熱、房價再次反彈,可能性不大。而且從供求層面來看,甚至絕大多數的城市都有進一步降溫的趨勢。所以有人斷言今年是剛需買房換房的好時機,這一點我還是非常認同的。

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現在買房,3年後“賺”還是“虧”?

剛需買房完全自住,買過之後漲跌都與他無關。所以這個討論顯然是針對於投資客而言。既然是投資,評估買房是“虧”還是“賺”的最根本因素就是房產的收益率(租金收益率+房價同比漲幅)。

近日,易居院推出了50城住宅收益率的研報。今年一季度,住宅收益率大幅跑輸CPI了。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稱此是“史無前例”,他更直言不諱到,炒房已經不划算了。

我們之前也做過計算,買房想賺錢,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年的房產升值率必須高於7.5%,因為要刨去資金自有成本(房貸利率、貨幣貶值)和稅費、交易費以及持有人可能出現的交通費等種種費用。因此,如果未來3年每年房產的升值率都按照今年的計算,毫無疑問現在買房,未來三年是鐵定“不賺錢”的。

樓市連發2個“降溫”信號!現在買房,3年後是“賺”還是“虧”?

事實上,媒體已經有報道,過去半年時間裡,買房不賺錢反而虧錢的比例越來越多,尤其是環京的燕郊、香河、大廠等地,17年之前還是投資炒房聖地,今天已經成了炒房投資客的傷心地。有人17年底高位進場接盤,今年初套現,最後核算兩年時間“虧損”竟高達近百萬,一套普通二線城市的首付都賠光了。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絕對,整體而言的分析不能代表全部,即便是同一個城市因為區域的不同,板塊發展定位和潛力的不同,其實房價走勢都有很大區別,尤其是學區房,往往有自己的行走規律。所以多餘的資金是否還能投資買房,要按需行動,更應該因城、因區而異。

最後我想強調,即便有些區域房地產仍然有投資價值,但我們也不建議再去投資。畢竟房地產的第一屬性是居住,同時它又是民生產業,關係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拿民生產業作為個人謀求利益的工具,雖然不違法,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種行為擠壓了剛需的基本居住權益。尤其是惡意炒作者,更“罪”加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