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遊。

遊必有方。

父母在,不遠遊。

昨晚做了一個夢,不記得是什麼內容,但是早上起來到現在心裡一直是鬱悶的狀態。

不知緣由。

早上上班的時候,打開了一個公眾號,標題為:“父母走了,你直面死神”。看完,心情更沉重了。

看標題,我沒有完全理解這句標題的意思。讀了文章,懂了,也心痛了,也差一點又失控了。

父母走了,你直面死神。從我們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我們就被細心的照顧著,直到我們長大,一直是收到保護,甚至我們結婚生子,父母都是為了我們付出,不限的付出。直到他們老去,直到他們病倒都不願意拖累子女,自行選擇了養老院,靜養院。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沒有想過有一天我的參天大樹會倒下,不會想到我的父母終將會離開這個世界。甚至更不會想到,當他們離開了,“我”應該怎麼面對生活,不知道該怎麼直面“死神”。

當你的依靠不再是你的依靠的時候,當擋在你面前直面生活的母親,一下子被歲月摧殘的只剩下臉上的皺紋的時候,你可曾想過,他們是用生命幫你擋住無數個“死神”,用“歲月”賦予你無限的精彩的同時,他們也曾是“父母”的孩子,他們也是有很多“不敢”,有無數個“無奈”。但是,為了子女,他們必須勇敢的面對生活,必須要成為我們的“保護傘”,“參天大樹”,“高樓大廈”。

很多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催自己的子女結婚。我想,大部分子女都懂原因,但是大部分大齡男女青年只會對付的說說兩句罷了。父母“催婚”,只有一個原因。在他們離開了這個世界的時候,不願意留下“你”一個人孤獨終老,不願意看到“你”一個人直面生活,甚至心痛於“你”一個人直面這複雜的世界。

結了婚,至少他們知道,當他們不得不選擇離開的時候,還是會有一個人為了你擋住四面八方掃射過來的“子彈”,還會有一個人在你生病的時候,可以照顧你,還會有一個人在你高興的時候,一起分享你的快樂,在你難過的時候可以分擔你的傷心。

在一檔節目裡,袁姍姍的父親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沒有去世的時候,我沒有這個壓力,當我看到我父親去世時,我在想我很快也會走這條路。” “當你看到親眼看到你父母老去的那一刻,那個心情是不一樣的,沒有看到的時候,好像真的無所謂。”

今年31歲的我,每天吃著爸爸給煮的飯,每天穿著媽媽給洗的衣服。真的沒有怎麼想過,我的父母不定什麼時候會離開我。所謂成長是什麼呢?所謂成熟是什麼呢?

成長大概是,你開始思考你的人生,開始準備著接受父母的離開,開始一點一點的增加技能準備獨立的生活。

成熟大概是,當你熟悉的一切離開你的時候,你不再會像孩子般哭鬧,會欣然的接受離開的一切,接受你將面對的新事物。

成長、成熟大概是,當你能乘涼的參天大樹枯萎倒下的時候,你會忍受著一切的不適,勇敢的裸露在太陽光底下,當擋在你前面的“他們”,不會再為你擋住“子彈”的時候,你不得不硬著頭皮往前衝。

說起父母,我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湧出來的眼淚。說起離去,我為什麼總是這麼心痛但是又無可奈何。大概是,我學會了成長。大概是,我學會了接受。

今天用孔子的一句話做了標題,“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老話我不想再說,但是老話沒有一句是錯誤的。我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也聽過這樣一段話。

“假設你父母現在60歲,餘下壽命是20年,你沒有跟父母同住,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的時間大概是11小時。”

那麼,你和父母可以相處的日子只剩: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55天。

你以為你還年輕嗎?你以為時間很多嗎?其實,幾十年的時間真的是很快就會過去。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一個不累的,心累,身體累。但是在我們有限的時間裡,能想到為父母做什麼,就不要再猶豫了。父母給我們生命,陪我們成長,陪我們讀書,給了我們更多的知識和眼界,甚至給我們創造了可以安心工作的條件。我們永遠都給不了“他們”相同的愛,但是最起碼,在我們可以做到再好一點的時候,請不要吝嗇你的愛,你的關心。

柳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親人健在,有什麼都給他們吧,我不想讓他們覺得,他們不配擁有這一切。”

父母說的“不用”,是他們心疼你。

父母說的“你忙你的”,是他們心疼你。

父母說的“你還有我們呢”,是他們心疼你。

父母說的“不用嫁,爹養你一輩子”,是因為你是他們的心頭肉。

父母尚在,你還是有家可歸。

不要忘了,他們終將會離開我們。

有限的時間,無限的親情。

父母與孩子,斷不了的姻緣。

如果有一天,他們離開了我,在他們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個瞬間,我想跟他們說:來生我還是您的孩子。

父母在,不遠遊。

父母在,不遠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