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得天下卻依舊馬上治天下的秦朝衰亡的前兆

導語:秦王政的第二十六年,秦國大將帶領的秦軍從已經被佔領的燕國故地向東進擊尚在苟延殘喘的齊國勢力。在齊國所有人都處於麻痺狀態的時候,秦國軍隊一舉攻進齊國的首都臨淄,一路上因為作戰的迅速和突然性,使得齊國的軍隊並未有所防備。

馬上得天下卻依舊馬上治天下的秦朝衰亡的前兆

(春秋時期戰爭)

至此齊國滅亡,關東尚屬的其餘六國就被秦國一一逐漸滅國,天下由此大統,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混亂和紛爭。長達幾百年的先秦時代就此拉下序幕,中國的歷史就此邁入了後秦時代。

秦國的發展前狀

志得意滿、自認功德遠邁前人的秦王政以為"王號"已經不能表達自己的功績,於是命令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重新議定一個"帝號"。

他對自己統一天下的總結很有意思——將責任全部推給了關東六國:以前韓王納獻土地,交出了印璽,並向秦國稱臣,但隨後背叛了約定,和趙國、魏國一起合縱攻秦,所以我才興兵滅了韓國,俘虜韓王。按秦王政的意思,他滅六國、統一天下都是被逼無奈。六國背叛、挑釁在先,秦國被迫還擊在後,他佔據了道德制高點,而其初衷並不是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

馬上得天下卻依舊馬上治天下的秦朝衰亡的前兆

(秦始皇一統天下)

秦王政下令去掉"泰",留下"皇",採用上古的"帝"位號,合併號為"皇帝"。其他建議一併採納。隨後追尊父親秦莊襄王為太上皇,下"制"道:"朕聽聞太古有號無諡,中古有號,君主死後,用他生前的行為功業評定諡號。這樣一來,就是兒子評議父親,臣下評議君主,很無聊,有違倫理,朕不贊同,自今往後,廢除諡法。朕為'始皇帝',後世皇帝用二世、三世計數,以至於萬世,傳之無窮。"所以"始皇帝"才是正式的稱號,就是開始(第一位)的"皇帝","秦始皇"只是約定俗成的非正式用語。當然,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怎樣治理龐大的國家

滅六國、統一天下後,如何統治幅員空前廣大的國家,是秦始皇帝面臨的首要問題。丞相王綰等人建議:"關東六國剛被滅亡,其中燕國、齊國、楚國距離秦的統治中心關中遙遠,應該分封皇子為諸侯王,建立諸侯國統治。"

馬上得天下卻依舊馬上治天下的秦朝衰亡的前兆

(秦朝法律文獻)

群臣都認可這個方案,獨有掌管司法審判的廷尉李斯有異議,他認為:"周文王、武王分封了很多同姓的子弟為諸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緣關係疏遠,互相攻擊,有如仇敵,周天子無法禁止,導致了幾百年的春秋戰國亂世。

馬上得天下卻依舊馬上治天下的秦朝衰亡的前兆

(秦朝的等級制度)

現在秦始皇帝統一海內,應該用完全直屬中央的郡縣統治,對於諸位皇子、功臣,賞賜財物即可,這樣天下人都不會有異議,有利於國家安定。"秦始皇帝認可了李斯的意見,認為天下苦於戰爭不休,就是因為分封諸侯,現在統一天下,如果再次分封,還會導致同樣的結果。因此秦統一後,實行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郡的長官郡守,縣的長官縣令都由皇帝任命,直接服從於中央政府,並統一諸國的法律制度、貨幣、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字。但真的是眾人皆醉,李斯獨醒嗎?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秦統一後不實行分封是秦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思想的鉗制、崩潰的前兆

在對外戰爭、大興土木的同時,秦始皇帝對內又鉗制思想言論。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帝和70位博士一起在咸陽宮喝酒,僕射周青臣歌頌秦統一天下的功德,秦始皇帝非常高興。此時博士齊人淳于越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殷、周兩朝長達千餘年,是因為他們封子弟功臣為諸侯以輔佐中央。現在陛下統一海內,而子弟普遍為平民,一旦有人要作亂篡位,就沒人來救援。事情不效法古代就無法長久。現在周青臣吹牛拍馬,是在加重陛下的過錯,不是忠臣。

馬上得天下卻依舊馬上治天下的秦朝衰亡的前兆

(秦朝的焚書坑儒)

已經升任丞相的李斯反對淳于越的這個意見,他認為: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因時代變化,各有治理的方法。如今陛下創建大業,建立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能理解。淳于越說的三代之事,不足效法。那時候諸侯並爭,用豐厚的待遇招攬人才,現在天下已定,法令統一,百姓在家應該好好從事農工,士大夫要好好學習法令,避免犯法。

現今士大夫對當代不以為然而學習古代,這是惑亂百姓。古人思想混亂,不能統一,所以才有諸侯爭戰,用古代來否定當代,用假話、空話惑亂現實,人人喜歡私下辦學,政府將無法控制。現

漢朝滅亡所沒能借鑑的

在經濟方面,先秦至漢初,本有相當發達的城市經濟,但自從漢武帝以後,中國逐漸形成以小農經濟為本的農舍手工業及市場趨向的經濟體系,借全國性的道路系統整合為一個整體網絡,各地的互依性甚高。

從此以後,這一經濟形態常存於中國地區,經濟體系的整合,也加強了文化秩序的內向聚合。相對言之,羅馬的地中海世界,其經濟樞紐是若干交通要道上的大城市,大宗遠道來的貨物在城市間流通,羅馬帝國經濟基礎並不在農村。近東一帶的經濟又可以分頭與中亞、南亞、北非結合,未必必然與地中海經濟整合為一體。東羅馬脫輻而去,在經濟與文化兩面,均有其因緣。兩個秩序相比,中國的秩序因有經濟的整合,應較羅馬秩序穩定。

馬上得天下卻依舊馬上治天下的秦朝衰亡的前兆

(漢朝的七國之亂)

秦亡,六國之後皆不能成事;漢興以後,削平異姓諸侯王;經過七國之亂,劉氏諸王國也不再有實質的力量。王莽時代,中央失去控制,全國並未分裂,群雄起兵,也無分裂中國的企圖。

結束語:秦始皇帝將關東六國的上、中、下層全部得罪光,樹敵眾多,甚至父子之間的矛盾也被利用,天下人就等著反秦的機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