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想传达的所谓的侠义精神到底是种什么精神?

文艺青年37348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的侠义精神必然是见仁见智的,我以自己的视角将其概括为三种:“侠之禅”,“侠之道”,“侠之大”。

侠之禅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代表人物:鸠摩智、谢逊

鸠摩智号称”大轮明王“, 为吐蕃国护法国师,平生自傲,聪慧过人,过目不忘。他一生痴迷于武学,先是挑战大理,后又决战少林。最终因误入枯井走火入魔功力被段誉吸走而武功尽失,但因祸得福,由此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

“能和小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没有几人。”


谢逊绰号“金毛狮王”,性如烈火。年轻时全家惨遭师父成昆灭门,为此他不惜滥杀无辜引出成昆,击杀空见大师后心生愧疚。后来张翠山夫妇让其做无忌的义父,他重拾人性,视无忌如己出,把毕生武功教予无忌。最后被囚于少林寺中,因每日听闻高僧念诵佛经而大彻大悟。成昆被揭穿后,他选择了皈依佛门。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少林派相传为达摩祖师所创,一直是武林界的“泰山北斗”,流传着各种武功秘籍和绝学,出现了各种无名神僧世外高人。在现实世界里,达摩其实是“禅宗初祖”,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鸠摩智本就精通佛法,一出场便道出了“枯荣禅”的来历。谢逊受空见大师以死相劝,埋下了愧疚悔悟的种子。众生皆有佛性,他们又有“佛缘”,才有了后来的“立地成佛”。

禅宗文化便是“侠之禅”精神的由来。他们放下的不是手中的屠刀,而是心中的屠刀。“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这一念就是禅宗说的执念。

侠之道

“亦正亦邪,非黑非白。”

代表人物:杨过、令狐冲

杨过出生便没了父亲,幼时母亲染病去世,虽蒙贵人郭靖照顾,却也受尽欺凌。他聪明机智,孤傲狂放,行事全凭一个“情”字。先是“认贼作父”,后又一心要娶自己的师父为妻,完全无视世人的眼光。与小龙女分隔十六年里,和亦师亦友的神雕一起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江湖人称“神雕大侠”。最后在襄阳城一战立下大功后,和妻子一起绝迹江湖。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令狐冲个性放荡不羁,爽朗豁达,豪迈潇洒,不拘小节。他出身名门正派,却总与“歪门邪道”中人为伍,结交了一帮“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置身于日月神教和五岳剑派的恩怨之中,仗着侠义之心和一个又一个的教主盟主作对。他先是钟情青梅竹马的小师妹,又因缘际会爱上了情投意合的魔教圣姑。最终与任盈盈结为夫妻,封剑隐居,笑傲江湖。

“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这是《九阴真经》的开篇口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这是老子对天人之道的论述。可见,金庸先生对道家学说深有研究,《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的名字也应是由此而来。

“道家学说”便是“侠之道”精神的由来。他们已经到了“眼中无黑白,心中无正邪”的境界,他们至情至性,不拘泥于世俗眼里的是非对错。

侠之大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代表人物:乔峰、郭靖

乔峰本是丐帮帮主,行事光明磊落、义薄云天,更以天下安危为己任,长期带领丐帮帮主帮助朝廷抵御外敌。后来却被奸人陷害,一路追查发现了自己是契丹人的身世。途中结识了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相助义兄辽道宗耶律洪基平息楚王之乱,官拜南院大王。

即使成为了契丹人,乔峰依旧倡导宋辽和平,拒任平南大元帅。最后胁迫耶律洪基下令“终其一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缔造两国数十年和平,自己则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

“在我的BGM里没人能打败我。”


郭靖本是宋代忠良之后,早年在蒙古部落成长,自幼虽天资笨拙却秉性忠厚,六岁时救了哲别将军的性命,因而被蒙古大汗铁木真赏识,铁木真将郭靖母子带入蒙古军中赡养。长大后的郭靖出大漠、下江南,认识了黄蓉,习得一身绝世武功,并获得了《武穆遗书》。

与黄蓉失散后,郭靖回到漠北,以”金刀附马“身份随军西征。在黄蓉暗地里辅导下,他逐渐精通《武穆遗书》,立下重大功劳,成吉思汗欲封他予最优良的封地。后来郭靖和母亲发现铁木真计划侵略宋境,母子两人拒不背叛自己的民族,母亲为效忠大宋不连累郭靖而自杀,郭靖逃脱并返回中原。

尽管已是敌人,郭靖仍在铁木真临死前见他最后一面,并陪伴其在西夏一带打猎射雕。铁木真年老力衰,病重垂死,崩于金帐时口中念念不忘郭靖对他说的”英雄“。自此,郭靖与蒙古彻底决裂,终其一生守护南宋边境襄阳城,奋勇扺抗外敌,成为人所敬仰的武林民族英雄。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


在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里都出现了一本名为《武穆遗书》的兵法,相传为岳飞所著。郭靖习得它,为成吉思汗立下大功,后又用于驻守襄阳城;张无忌习得它,率领众武林人士大败元军,后又转交徐达,助明教完成抗元大业。

像岳飞这样一心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便是“侠之大”精神的由来。他们不再纠结江湖恩怨、儿女情长,他们心存大义,以守护天下苍生为己任。

金庸先生用他创作的武侠世界将“侠义”二字刻进了几代人的记忆和脑海里,“侠义”不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比如正在回答问题的我,又何尝不是一个无人问津的“键盘侠”。

所以,喜欢这个回答的朋友帮小弟点点关注,评论评论吧。


面壁者李灰


武侠小说无疑是人们的个人英雄主义,那么小说中自然也都是侠肝义胆、除暴安良、快意人生的潇洒了吧!武侠是我们每个人的梦,金庸是为我们造梦的人,他让我们的梦更加真实、可触、可见。

金庸的狭义是舍身取义的大义

相信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都应该记得一个名场面,那就是众人围攻一个人或者一个门派,那么势必会出现一个人大侠拯救他们,令狐冲、张无忌、萧峰……我依稀记得五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这应该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名场面了。五大门派攻上光明顶,眼看明教上至光明左使杨逍、天鹰教白眉鹰王、五散人,下至常遇春等一众全部被打伤,就在他们集体念着明教 教 训“熊熊圣火,焚我身躯;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准备受死之时,张无忌这个大侠出现了,相信这应该是每一个有武侠梦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了吧!

这里的大义,是让众人避免争斗,减少伤亡,并愿意带领“邪教”改邪归正。况且明教本来也不是什么邪教,邪教的由来也是尾翼蝠王吸人血的谣言,金庸小说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邪教其实很多都是不愿意向世人解释自己的行为,这个我们可以以后再聊。书归正传,以一己之力化解武林各大门派的恩怨纷争,差点死在峨眉灭绝掌下,为了不让周芷若受人非议情愿受他的倚天剑一剑。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讲求一个“义”,对坏人也罢也是如此,如果只对一部分人怀有“义”我认为是“小义”,如果能对天下所有人讲求“义”,我认为这就是“大义”,虽然这在现实中有些理想化,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金庸小说中是真的存在这种“大义”。

金庸的侠义是匡扶天下

金庸小说中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管是《倚天屠龙记》,还是《神雕侠侣》,历史背景最弱的应该是《连城诀》了吧!

张无忌等一众不愿投靠元朝;郭靖黄蓉誓死守卫襄阳城等,这些都是匡扶天下正义的英雄之举。《倚天屠龙记》中介绍郭靖一家誓死保卫襄阳,全家战死,只剩下郭襄一人活了下来。其实郭靖黄蓉当时留下来守卫襄阳时早已料到蒙古大军会攻破城池,但是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匡扶天下的大义”。

达则兼济天下,金庸笔下无凡人,皆是厉害的角色,所以大义在他们的心中也上升为为天下苍生“匡扶正义”。

金庸的侠义是不求名利

张无忌带领明教最终将明教发展为第一大派,并建立的明朝,但是他却最终与赵敏归隐冰火岛,舍弃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韦小宝帮助康熙擒鳌拜、救治顺治、多次救下被刺杀的康熙,但是他不居功自傲,反而最终携七个老婆归隐。“五绝之一的南帝”段智兴因当时没有救自己的妃子瑛姑与周伯通的儿子,便以此惩罚自己,放弃大理皇位出家为僧,只因心中的侠义,他放弃了名利。

名利于侠士而言远不及“大义”。邹韬奋曾说:“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更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相信这也是金庸老先生笔下侠士的追求吧!

蕴音说

蕴音认为金庸的侠义精神是舍身取义的大义,匡扶天下、不求名利是其具体表现,追求大义是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的精魂。

小说中的侠义是我们的梦,现实中的我们也应心存一个“义”,这应该是我们做人的底线。这个“义”应该高于道德,基于法律。

江湖还是一个肆意潇洒的梦,我们江湖再见。


柒阅文史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金庸在十五部作品中,塑造了丰富的侠的形象,也向诗人传递了丰富的侠的精神。并且,随着他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他心目中完美的侠的形象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从未改变:金庸是一个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知识分子,他笔下的侠,是成长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诠释他所传递的侠义精神。

以天下为己任——一曰儒侠。

金庸早期作品的价值观是儒家的价值观,心怀天下,济世救民,从这个角度深入下去,其顶峰任务是郭靖。

郭靖是一个身世悲惨,但从来不放弃个人努力的形象,在修身方面,他自小受母亲熏陶,对国家民族,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都可以倾尽一切去付出,而其后郭母的殉于大义,更坚定了郭靖一生的行走方向。

郭靖共有过三任师父:第一任师父是哲别,在郭靖最终与成吉思汗决裂之时,哲别协助其逃走,既报恩、又全义;第二任师父是江南七怪,为了一个赌约,远赴绝域,万里风沙,通过身教使郭靖对信的坚守,如生命的一部分;第三任师父是洪七公,在民族大义和秉正驱邪方面给了郭靖更多的引导。而他的岳父黄药师,虽然放诞不同流俗,但内心深处对忠义的信仰,从未改变。

在长辈师友的熏陶下,郭靖走上了一条为国为民的人间正道,终于成了侠之大者,为天下人所仰慕,并在这条路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完成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儒家终极使命。

乘天地之正——二曰道侠

既然有人将全部生命和聪明才智贡献给人间社会,便一定有人选择疏离。这非关道德品质,乃是个人的世界观使然,代表人物令狐冲。

令狐冲是一个潇洒不羁的江湖小角色,在阴差阳错之际学到了顶级的剑法,但老子有云:福兮祸所倚。他马上便遭遇了蒙受冤屈、兄弟惨死、逐出师门、爱人变心等一系列奇变,自己的生命也朝不保夕。而在这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境遇之下,他靠着达观知命的态度走出阴霾,迎来转机,正是“祸兮福所伏”。可当云开月明之际,世界早已不是他最早认识的样子。

当令狐冲潇洒地“笑傲江湖”的时候,是一种游于无穷的逍遥,经历生死、看破沧桑,仿佛万事不萦于怀,但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武功侠义(即是能力与信仰)所带来的创痛,又有几人知道?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三曰佛侠

当入世痛苦惨烈,出世又难以挥别心中的痛苦,人人都会发一种查拉图斯特拉式的感慨:一切都是假的。正如佛祖教导: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于是,代表金庸晚年思想的佛侠便应运而生,代表人物石破天。

石破天是一个无往无来的人物,他不知父母,一字不识,连名字也没有,只是被他“妈妈”叫做狗杂种,而不经意间误入江湖,不同的人,或有意或无意,给他赋予了不同的性命,合计七八个之多,但无论哪个名字,都是他的对立面或一部分,可见,名字是虚妄的;他对所有的人都不怀心机,完全是凭借本能来处理自己所遇到的麻烦与机遇,而到后来,心机悉数落空,探寻也茫无答案,祸患归于无形,只有谜团包裹着另一个谜团,可见世事是虚妄的;在侠客岛上,无数英雄才俊、多少武林高手穷其心志都无法破解的《侠客行》诗画,却是在文字之下隐藏的经脉图形,人越是聪明博学,越会堕入陷阱,走进迷途,而他却因为一字不识,破解了借传世工具之下隐藏的密码,可见,知识也是虚妄的。

语带滑稽吾是戏——四曰反侠

江湖之上,有君子必有小人,或者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是家国天下、道法自然、色即是空都是人生哲学,却并非生存手段,此时,反侠便应运而生。代表人物韦小宝。

韦小宝是一个出生在妓院中的小流氓,在因缘际会中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结识并成了好朋友,从此走上一条曲折又妙趣横生的道路,他在与江湖豪客、英雄豪杰、达官贵人、邪教教主甚至洋人的博弈中,凭借着在妓院和皇宫学来的心机手段,竟然无往而不利,这也体现了金庸对侠义精神乃至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虽然韦小宝最后不再左右逢源,黯然推出了江湖,但他的替身,仍然在这个世界,游走周旋。

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无论什么时代,人都有不平,都有无奈,也都有愤怒,此时的侠便应运而生,正如人跳不出地球,侠也离不开文化构建的社会,正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貌,侠也会有无数个面孔,而其中传递的侠义精神,便蔚为大观,说不尽、写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