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大拜晓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视角

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拜晓旭:未来在线教育会成为继续教育中更重要的一种形式,线上与线下技术和手段的融合将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新疆师大拜晓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拜晓旭

在继续教育面临转型的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也面临着生源限制、体制机制、政策调整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学院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和创新发展。作为疆内师范院校的龙头院校,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重发展、采用网络加面授形式、提倡“双证式”培养模式等多种举措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

据了解,新疆师范大学承担了各类教师培训项目30余个,年均培训4万余人次。以行业培训为主体的各类自主拓展的市场化项目达到40余个,培训人数累计达到超过2万余人次。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如何进行创新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又是如何做好非学历培训的?中教全媒体采访了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拜晓旭。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重发展

中教全媒体: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哪些特色?

拜晓旭: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在新疆的继续教育领域里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院的教师培训为自治区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新疆师范大学经国家和自治区授权的公共办学资质有18项,是新疆高校继续教育里的先行者,也是自治区承担各类培训项目最多的高校。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几方面的特色:

一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保持疆内领先优势。新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万人左右,建成了“成人学历教育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是新疆学历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和进行教学最早的高校,也是目前自治区生源最多、基础最好的学校。

二是教师培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疆内师范院校的龙头院校,师范大学承担了以“国培计划”为主体的各类教师培训项目30余个,是自治区唯一一所具有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承办资质的高校,年均培训4万余人次,是新疆教师培训的基地。

三是推动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发展。倡导“大教学”理念,以师资团队、实践实训基地等共建共享为纽带,建立健全学校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四是建成了新疆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考试评卷中心。以教育类考试为主体的各类自主拓展的市场化考试及面试项目100余项,年均20万人次。

五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有力推进。新疆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行业培训为主体的各类自主拓展的市场化项目达到40余个,培训人数累计达到超过2万余人次,是新疆继续教育培训人数最多的高校。

六是积极服务自治区重大需求。作为地方院校,我们承担了自治区大规模的内派服务管理教师培训、南疆学前双语教育支教干部培训、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干部和送教下乡等培训,以实际行动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中教全媒体:学院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是如何协调发展的?

拜晓旭:由于我们是师范类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本身不是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很多年前开始就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重发展。学院的学历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范畴,学历教育方面是网络加面授的形式,提倡“双证式”培养模式。

非学历培训是重中之重

中教全媒体:学院的非学历培训主要有哪些内容?

拜晓旭:非学历培训是学院的重中之重,今后打算在目前承训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的培训机制,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加大非学历培训内容。在疆内,除了教师培训外还有各级各类的培训项目,学校还主动对接各级政府和行业企业承担力所能及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师范类培训最重要的是为疆内中小学教师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学院每年大概培训中小学教师4万余人次,其中大概有1万人次的集中培训。此外学院还承担了国培计划的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和全疆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好非学历培训?

拜晓旭:我认为做好非学历培训,首先要发挥学院优势,明确办学定位,完善保障机制。其次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服务能力水平。要积极鼓励非学历教育面向市场创新发展,推动多种办学形式统筹与有机融合,创新培训模式,激发服务潜力。特别是在开展对外合作中应该牢牢把握两点:一是要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达到效益最大化;二是要严格经费管理,规范市场化运行,确保不出问题。

中教全媒体: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把控教学质量的?

拜晓旭:新疆师范大学始终把教育质量作为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思政教育进课堂,在原有思政公共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时事思政”专题讲座,紧扣国家社会发展主流脉络,引导学生以学促思、以思导行、以行践学。

二、开展教学督导,聘请了学校有声望的教师作为教学督导,监督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平均每个面授授课时段督导听课近80节次,实现了督导听课教学学员全覆盖、开授专业全覆盖,有效强化教学质量反馈机制,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规范办学,加强合作办学及校外站点建设,专门修订、制定了函授站相关管理制度和文件,加强函授站管理,规范函授站的办学行为和办学过程。并每年两次举办函授站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函授站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加大双证培训支持保障力度,根据教学学院和学生需求,为非师范类专业开设部分师范类课程,为各级学生做好教师资格证申请相关科目考试通知、报名和教师资格证认定申请等组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生双证持有率。

中教全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拜晓旭:困难还是有的,在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监管方面,特别是在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时候,监管可能会有所放松。我觉得将来还是在网络加面授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监管,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化是成人学历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教全媒体:疫情期间,学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助力“停课不停学”?

拜晓旭:疫情期间,学院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训”,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学习和中小幼教师“云课堂”培训。

一、保障2020级学历教育新生顺利开展线上学习。针对疆内生源分布地区广、地域偏远的特点,采取集中优势资源,率先在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专业实行全网络学习,并充分利用学习平台、QQ群等方式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问,做好在线学习辅导和支持。

二、开展专家团队“云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帮助专家教师掌握“云课堂”软件使用方法及在线学情诊断、教学组织管理、培训评价、答疑辅导等内容,提高专家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培训课堂教学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参训学员开展自主研修等学习活动的能力。

三、抓好“云课堂”培训资源建设。我们和国内其他知名师范类院校都有合作,汲取了全国各地优质课程资源,来满足我们学校教师培训的需求。同时,积极组织本校专家教师、培训组织人员,开发教师培训资源,切实满足教师培训需要。

四、主动联系对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掌握当地学校、教师线上教学培训需求,调整补充教师培训方案,优化“云课堂”平台,协同组织实施教师线上培训,统筹培训的内容、方式,避免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减轻参训教师不必要的负担。

中教全媒体:疫情给继续教育带来了哪些启发?

拜晓旭:疫情会成为一次催化剂,有效的推动在线教育在继续教育领域里的深入和推广。未来在线教育会成为继续教育中更重要的一种形式,线上与线下技术和手段的融合将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现在所有学员基本上都是网络加面授的形式,网络学习是一部分,每学期都有集中面授。

中教全媒体: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有哪些发展规划?

拜晓旭:1.探索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一方面,在项目管理中全面引入“项目负责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导向,调整完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持继续教育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一些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项目上将积极探索与正规的、市场化的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合作办学规范管理机制。

2.全面推进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网络化。网络化是成人学历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学校学历教育在公共必修课已经初步实现网络化教学,今后将实施“在线学习计划”和“在线课程建设计划”,加大网络学习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完善课程资源库建设。疫情刚好让网络化教学有了更好的推动,能让大家更快的适应网络教学。

3.全面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结构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研修模式,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特别是非学历教育平台的资源和平台建设,推进教师培训发展。二是拓展教师培训委托项目,与区县培训机构协同申报、协同实施。三是依托学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资质,面向市场,拓展行业委托项目。四是实施“乡村教师培训支持服务项目”“在线教育整合优化项目”和“旅游培训内涵建设项目”,攻坚继续教育重点建设工程。

4.全面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首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一体规划设计,实现共建共享;对现有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微课化和碎片化处理,整合优化,灵活使用。其次,探索建立培训学分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机制。参加各类培训的学分可在学校的学历学习提升免修部分学分,增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作为地方院校,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在服务新疆区域发展方面做了诸多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对于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的地方院校继续教育而言,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的找准自身地位、挖掘特色、服务地方区域发展以及探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等举措或许能成为不错的借鉴和参考。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侯娜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