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師大拜曉旭:引入市場化運行機制 推動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

​全媒體視角

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拜曉旭:未來在線教育會成為繼續教育中更重要的一種形式,線上與線下技術和手段的融合將成為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

新疆師大拜曉旭:引入市場化運行機制 推動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拜曉旭

在繼續教育面臨轉型的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繼續教育也面臨著生源限制、體制機制、政策調整等多方面的壓力與挑戰。面對新形勢,地方院校繼續教育學院迫切需要進行轉型和創新發展。作為疆內師範院校的龍頭院校,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並重發展、採用網絡加面授形式、提倡“雙證式”培養模式等多種舉措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發展道路。

據瞭解,新疆師範大學承擔了各類教師培訓項目30餘個,年均培訓4萬餘人次。以行業培訓為主體的各類自主拓展的市場化項目達到40餘個,培訓人數累計達到超過2萬餘人次。地方院校繼續教育如何進行創新發展?新疆師範大學又是如何做好非學歷培訓的?中教全媒體採訪了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拜曉旭。

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並重發展

中教全媒體: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哪些特色?

拜曉旭: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在新疆的繼續教育領域裡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學院的教師培訓為自治區的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新疆師範大學經國家和自治區授權的公共辦學資質有18項,是新疆高校繼續教育裡的先行者,也是自治區承擔各類培訓項目最多的高校。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幾方面的特色:

一是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保持疆內領先優勢。新疆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在校生規模保持在1萬人左右,建成了“成人學歷教育網絡教學與管理平臺”,是新疆學歷教育網絡化信息化管理和進行教學最早的高校,也是目前自治區生源最多、基礎最好的學校。

二是教師培訓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作為疆內師範院校的龍頭院校,師範大學承擔了以“國培計劃”為主體的各類教師培訓項目30餘個,是自治區唯一一所具有教育部“國培計劃”示範性項目承辦資質的高校,年均培訓4萬餘人次,是新疆教師培訓的基地。

三是推動繼續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發展。倡導“大教學”理念,以師資團隊、實踐實訓基地等共建共享為紐帶,建立健全學校繼續教育與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與學歷繼續教育的統籌協調發展機制。

四是建成了新疆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考試評卷中心。以教育類考試為主體的各類自主拓展的市場化考試及面試項目100餘項,年均20萬人次。

五是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有力推進。新疆師範大學是全國首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以行業培訓為主體的各類自主拓展的市場化項目達到40餘個,培訓人數累計達到超過2萬餘人次,是新疆繼續教育培訓人數最多的高校。

六是積極服務自治區重大需求。作為地方院校,我們承擔了自治區大規模的內派服務管理教師培訓、南疆學前雙語教育支教幹部培訓、自治區“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幹部和送教下鄉等培訓,以實際行動服務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

中教全媒體:學院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是如何協調發展的?

拜曉旭:由於我們是師範類院校,繼續教育學院本身不是以學歷教育為主體,很多年前開始就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並重發展。學院的學歷繼續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範疇,學歷教育方面是網絡加面授的形式,提倡“雙證式”培養模式。

非學歷培訓是重中之重

中教全媒體:學院的非學歷培訓主要有哪些內容?

拜曉旭:非學歷培訓是學院的重中之重,今後打算在目前承訓的基礎上探索市場化的培訓機制,主動對接社會需求,加大非學歷培訓內容。在疆內,除了教師培訓外還有各級各類的培訓項目,學校還主動對接各級政府和行業企業承擔力所能及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

師範類培訓最重要的是為疆內中小學教師量身定製的培訓項目,學院每年大概培訓中小學教師4萬餘人次,其中大概有1萬人次的集中培訓。此外學院還承擔了國培計劃的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和全疆高中教師繼續教育培訓。

中教全媒體:您認為怎樣才能做好非學歷培訓?

拜曉旭:我認為做好非學歷培訓,首先要發揮學院優勢,明確辦學定位,完善保障機制。其次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服務能力水平。要積極鼓勵非學歷教育面向市場創新發展,推動多種辦學形式統籌與有機融合,創新培訓模式,激發服務潛力。特別是在開展對外合作中應該牢牢把握兩點:一是要實現雙方資源的優勢互補,達到效益最大化;二是要嚴格經費管理,規範市場化運行,確保不出問題。

中教全媒體:學院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把控教學質量的?

拜曉旭:新疆師範大學始終把教育質量作為成人繼續教育發展的生命線。

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思政教育進課堂,在原有思政公共課程的基礎上,開設“時事思政”專題講座,緊扣國家社會發展主流脈絡,引導學生以學促思、以思導行、以行踐學。

二、開展教學督導,聘請了學校有聲望的教師作為教學督導,監督網絡教學和麵授教學。平均每個面授授課時段督導聽課近80節次,實現了督導聽課教學學員全覆蓋、開授專業全覆蓋,有效強化教學質量反饋機制,進一步規範課堂教學管理,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三、規範辦學,加強合作辦學及校外站點建設,專門修訂、制定了函授站相關管理制度和文件,加強函授站管理,規範函授站的辦學行為和辦學過程。並每年兩次舉辦函授站管理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班,有效地提高了函授站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

四、加大雙證培訓支持保障力度,根據教學學院和學生需求,為非師範類專業開設部分師範類課程,為各級學生做好教師資格證申請相關科目考試通知、報名和教師資格證認定申請等組織工作,不斷提高畢業生雙證持有率。

中教全媒體: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拜曉旭:困難還是有的,在對校外學習中心的監管方面,特別是在工學矛盾比較突出的時候,監管可能會有所放鬆。我覺得將來還是在網絡加面授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對校外學習中心的監管,切實提高教育質量,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網絡化是成人學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教全媒體:疫情期間,學院採取了哪些措施來助力“停課不停學”?

拜曉旭:疫情期間,學院認真學習相關文件,堅持“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訓”,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上學習和中小幼教師“雲課堂”培訓。

一、保障2020級學歷教育新生順利開展線上學習。針對疆內生源分佈地區廣、地域偏遠的特點,採取集中優勢資源,率先在法學、思想政治教育等7個專業實行全網絡學習,並充分利用學習平臺、QQ群等方式為學生解答學習中的疑問,做好在線學習輔導和支持。

二、開展專家團隊“雲課堂”教學能力培訓。幫助專家教師掌握“雲課堂”軟件使用方法及在線學情診斷、教學組織管理、培訓評價、答疑輔導等內容,提高專家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培訓課堂教學和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參訓學員開展自主研修等學習活動的能力。

三、抓好“雲課堂”培訓資源建設。我們和國內其他知名師範類院校都有合作,汲取了全國各地優質課程資源,來滿足我們學校教師培訓的需求。同時,積極組織本校專家教師、培訓組織人員,開發教師培訓資源,切實滿足教師培訓需要。

四、主動聯繫對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及時掌握當地學校、教師線上教學培訓需求,調整補充教師培訓方案,優化“雲課堂”平臺,協同組織實施教師線上培訓,統籌培訓的內容、方式,避免形式主義,最大限度減輕參訓教師不必要的負擔。

中教全媒體:疫情給繼續教育帶來了哪些啟發?

拜曉旭:疫情會成為一次催化劑,有效的推動在線教育在繼續教育領域裡的深入和推廣。未來在線教育會成為繼續教育中更重要的一種形式,線上與線下技術和手段的融合將成為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們現在所有學員基本上都是網絡加面授的形式,網絡學習是一部分,每學期都有集中面授。

中教全媒體: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有哪些發展規劃?

拜曉旭:1.探索引入市場化運行機制。一方面,在項目管理中全面引入“項目負責制”,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市場導向,調整完善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有效調動和保持繼續教育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在一些非學歷教育的培訓項目上將積極探索與正規的、市場化的培訓機構合作,建立合作辦學規範管理機制。

2.全面推進成人學歷繼續教育網絡化。網絡化是成人學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學校學歷教育在公共必修課已經初步實現網絡化教學,今後將實施“在線學習計劃”和“在線課程建設計劃”,加大網絡學習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例,完善課程資源庫建設。疫情剛好讓網絡化教學有了更好的推動,能讓大家更快的適應網絡教學。

3.全面推進非學歷繼續教育結構性調整。一是大力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培訓研修模式,在網絡學習平臺建設方面要加大投入,特別是非學歷教育平臺的資源和平臺建設,推進教師培訓發展。二是拓展教師培訓委託項目,與區縣培訓機構協同申報、協同實施。三是依託學校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的資質,面向市場,拓展行業委託項目。四是實施“鄉村教師培訓支持服務項目”“在線教育整合優化項目”和“旅遊培訓內涵建設項目”,攻堅繼續教育重點建設工程。

4.全面推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融合。首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一體規劃設計,實現共建共享;對現有網絡課程資源進行微課化和碎片化處理,整合優化,靈活使用。其次,探索建立培訓學分與學歷教育學分互認機制。參加各類培訓的學分可在學校的學歷學習提升免修部分學分,增強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作為地方院校,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在服務新疆區域發展方面做了諸多探索和實踐,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對於迫切需要轉型發展的地方院校繼續教育而言,新疆師範大學成人(繼續、網絡)教育學院的找準自身地位、挖掘特色、服務地方區域發展以及探索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等舉措或許能成為不錯的借鑑和參考。

採訪報道 / 中教全媒體 侯娜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