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面對中國的數據,是特朗普的怯懦

中國網評論員 楊新華 蔣新宇

不願面對中國的數據,是特朗普的怯懦

不管你怎麼說,我都不信。這種對於中國的偏執,根植在一些西方政客的內心深處。

4月17日,武漢對疫情數據進行訂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核增325例,確診病亡數核增1290例,並將相關數據正式對外發布。這也是武漢這個遭受疫情重創的城市,在重啟運行後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告慰不幸的逝者、舔舐未愈的傷口。

但他們還是選擇不信,一如既往地狐疑。比如說“中國一直聲稱他們的數據公開、透明,現在又核增50%”,又說“中國人口眾多,疫情數據如此輕微不可信”,還有人說“中國是迫於外部質疑壓力,才進行的數據訂正”。

所有這些不信的聲音中,最“優秀”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7日的白宮疫情簡報會上,特朗普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的死亡病例數不是全世界最多的,最多的一定是中國。”理由很簡單,“這是個非常龐大的國家,而且有非常大的問題,非常大。他們一定是最多的。”

無比自信地胡說八道是特朗普的一貫作風,所以毫無依據又毫不客氣地把疫情榜單“老大”的帽子送予中國,並不難理解其中苦心。但鑑於特朗普和美國政客們此次的“邏輯謬誤”已經到了不靠譜的程度,有必要梳理一下武漢訂正疫情數據的正常邏輯,讓他們知道自己這次真的又雙叒叕錯了。

不願面對中國的數據,是特朗普的怯懦

其一,中國進行數據訂正與公開、透明並不矛盾。此次疫情暴發之迅猛前所未有,特別是在首當其衝的中國、武漢。抗疫初期收治能力不足,部分患者病亡家中導致無法及時統計,救治高峰期醫院專注於救治病患在統計上或有疏忽,再加上統計口徑曾經有過數次調整,存在漏報誤報情況本屬正常。

這些問題也出現在其他疫情暴發國。3月底,意大利貝加莫市市長曾表示,由於醫療資源緊張,該市約75%的死者生前無法確診,未能納入官方統計數據。4月初,美國醫學界也指出政府未能準確統計病亡數,直到美國疾控中心對疫情數據進行訂正,才將符合標準的病亡者計入統計。

事實上,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對疫情數據進行訂正完全不能說明之前的數據是非公開、不透明的。即使意大利至今仍未訂正,也不意味著意大利政府在掩蓋數據。在疫情事中和事後訂正數據,不僅是對傷者和逝者的尊重,也有利於疫情防控的科學決策,這也正是公開、透明的應有含義。

其二,疫情數據嚴重與否與人口多寡關係不大。

中國人口基數大,但人口越多疫情就應該應越嚴重?這恐怕只是特朗普的一廂情願。拿意大利和韓國做比較,就能輕鬆推翻他的邏輯。兩國人口基數相近,疫情卻如天壤之別。意大利截至4月19日已確診病例超17萬,病亡23227例,而韓國對應的數據是10661和234,病亡人數懸殊百倍。

不願面對中國的數據,是特朗普的怯懦

一個國家疫情發展的嚴重程度,和人口數無關,卻往往和政府的應對能力、人民的自我約束成正比,國民自由成性,病毒也自然無拘無束。中國人口密度大固然增加了戰疫的難度,但全國一盤棋的舉國體制、令出必行的社會動員能力,卻又是西方社會遠遠不及。

武漢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果斷採取“封城”、“社區管制”等硬核措施;以地表最強速度調集精銳力量、興建醫療設施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全民宅生活、人人戴口罩,“躺著為國家做貢獻”。這一切,都是中國在抗疫戰爭中快速佔據主動的奧妙所在。

其三,中國訂正疫情數據並非迫於“外部壓力”。一場壯烈的疫情過後,覆盤抗疫全景,還原事實真相,用準確的數據下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結論,是任何一個負責任國家的內在要求。

訂正的數據,由武漢自主成立的涉疫大數據與流行病學調查組得出,並非迫於“外部壓力”。調查組早在近一個月前,就通過多個系統採集信息開展數據訂正工作。經逐人排查核對,對之前重複、錯報的病例核減,又對未住院死亡及遲報、漏報的病例進行核增,最後得出新增病亡數,最大程度保證了數據的準確。

中國訂正疫情數據,是本國法律要求,也是人文關懷。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曾是鮮活的生命,是這個國家的子民。宏闊的敘事可以感召力量,但準確的數據卻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和對生者的慰藉。

數據是對事實和現象的真實表達,是良知的顯影。在過去的年代,人們曾經在注水的數據裡瞞天過海,也曾對數據諱莫如深。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歷非典洗禮的中國,正在走向以數據為支撐的現代良治社會,人們也更有勇氣接受真實但並不完美的數據。公開、透明,正是一個國家和社會自信的表現。

不願面對中國的數據,是特朗普的怯懦。指控中國瞞報和造假,製造對中國的不信任乃至對立,雖然未必能達到“甩鍋”的目的,但一定可以讓美國社會在“美國優先”、唯我獨尊的幻覺中故步自封,在“不明真相”的路上越走越遠。

畢竟,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